【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家庭的悲劇,是會被孩子複製的。從小生活在家暴的環境裡,長大後,有很大的機會不懂該怎麼愛人。越想逃避家暴,越容易步上父母的後塵。即使孩子還小,父母的一言一行也正悄悄影響著往後的人生。閱讀本文,帶你更深入了解原生家庭對一個人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媽媽經
又發生一起家暴事件,這次受暴的妻子憤而離家,長達 11天都未見人影,丈夫擔憂至極,甚至寫了滿滿七頁的悔過書,希望妻子趕緊回家,就連妻子的父母,也都站出來呼籲:「為了孩子趕快回來吧。」
以為妻子說謊而家暴,妻子離家出走
11月21日晚上,丈夫因為突然得知妻子已經辭職,認為妻子向自己說謊,生氣的用左手打了妻子幾個耳光,傍晚,妻子便離開了家,手機、錢包、身分證等東西通通沒有帶,丈夫焦急找了妻子一整晚,卻未見蹤影,過了幾天,才在網上 po上自己的悔過書,希望妻子看見可以回家,妻子的母親一樣非常擔心,但因為看見女婿已經悔過,也希望女兒可以趕緊回家,兩人重新開始。
家暴,會對孩子帶來不可預知的傷害
但,重新開始,真的那麼容易嗎?妻子母親提到自己的女兒其實被打不只一次,很可能孩子也都目睹母親被打的樣子了,一個被家暴的女人,無論程度高低、次數多寡,都會對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若孩子在場,更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預知的傷害,甚至在未來,孩子還會重複父母相處的模式…
為什麼子女會重複父母的婚姻模式?
有一個高讚回答令人印象深:其實是子女比較容易重複自己熟悉的婚姻模式罷了。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和睦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見過感情美好的樣子,也便擁有對幸福婚姻的敏銳嗅覺;而身處糟糕家庭中的孩子,他們長期活在壓抑與恐懼裡,久而久之,也習得了這種家庭相處方式。這 4種親子關係,正在悄悄影響孩子的婚姻觀,親愛的父母們,你是其中一種嗎?
一、討好型
這一類孩子,他們從小優秀,是眾人眼裡“別人家的孩子”。雖說他們活成了別人眼裡的驕傲,可在內心深處,他們卻非常卑微。父母眼中,優秀沒有盡頭,即便孩子再出色,也難得到父母的肯定。為了討父母歡心,孩子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更好的表現向父母證明。當“迎合”成為習慣,不會表達真實的感情也成為慣性。討好型的關係相處模式,會導致孩子長大後在面對親密關係時,往往會為了避免衝突,卑微討好對方。
在一段兩性關係裡,當對方打電話過來責罵,她竟然對著電話足足道歉了兩個小時,內心恐懼卻不知道告訴對方:你這樣,我很生氣。多年以後,蔣方舟在總結自己的問題時得出結論:因為我不會去產生任何的衝突。
心理學家 Susan Newman 指出:討好者活在別人的期待中,為了追逐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即便面對不合理的要求,也會硬著頭皮去滿足。不敢袒露真實心跡,不會表達真實情緒,這樣的處理方式,只會讓正常的感情越來越有問題。
希望孩子懂事,是每個家長的期待,但我們卻不應為難孩子。當孩子表現優秀的時候,及時給予他肯定;當孩子表現不佳的時候,也請給他支持和理解。家長一個肯定眼神,一句肯定和鼓勵的話語,能夠讓孩子的內心充滿正能量。這個時候的他們,才會用自信的狀態去擁抱愛人。
二、受害型
台灣一項研究顯示,從小目睹母親忍受家暴的女性,長大後同時成為家暴受害者的比例是一般女性的 4.3倍;而曾經目睹家暴的男孩,長大後對伴侶施暴的概率,也會比一般男性高出 5.27倍。
這些數據,無不詮釋了一個真相:在受害型家庭環境裡成長的孩子,會大比例複製父母的婚姻模式,要么學會以暴制暴,從此惡性循環;要嘛被施暴者挾制,習慣被家暴,不會反抗。有人說,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父母們樹立好父母的榜樣善待彼此,至少不要用暴力,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平和的環境裡成長。
三、操控型
電影《囧媽》中,有這樣兩個看起來有些無厘頭,深思卻令人唏噓的鏡頭。影片開始,徐崢飾演的徐伊万和袁泉飾演的妻子張璐,因為一盞檯燈引發爭執。“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部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徐伊萬陷入驚愕裡,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很快他把這番話幾乎原封不動地還給了另一個人——他的母親“盧小花”。在開往莫斯科火車的餐桌上,徐伊万爆發了多年來對母親操控自己的不滿:“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那個你想像中的兒子。
“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 盧小花絲毫不曾感到自己哪裡做錯了,可事實上她對兒子的操控模式,映射到了兒子對妻子的婚姻裡。就像徐伊萬終是無法忍受母親對自己的操控一樣,妻子張璐也不堪被操控,最終兩人以離婚收場。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好,可凡事有度,滿則溢,盈則虧。學會在孩子成長之際,得體地退出,才是作為父母最優雅的姿態。
四、迴避型
如果說,操控型的父母對孩子關注太多,那麼迴避型的父母卻是對孩子關心不夠。前幾天,馬思純在節目裡自曝上初中時遭遇校園霸凌,被同學嘲笑胖,被捉弄在飲料裡放粉筆,被人拿排球砸……那段時間,她過得特別灰暗,然而最讓她痛苦不堪的是父母得知她遭遇後,毫不在意的態度。不要去理會,你要努力去證明,你過得比她好,才是最好的報復。”
馬思純說,得不到父母幫助的她猶如被逼如絕境,令她窒息,她不得不用努力學習來麻痺自己。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她,雖說星二代加身,卻一直很不自信,說到底,就像一個穿著成人西裝的小孩。當小孩解決不了問題,卻也得不到父母的幫助,他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用力成長,拼盡全力,可以很理性,卻也會無比任性,很多時混沌得不認識自己。
馬思純的愛情觀,其實在《左耳》宣傳期就表露無疑。她說,如果自己是一個旁觀者,她一定會像李珥那樣勸黎吧啦;但如果她身在其中,真愛了,就會不顧一切撲上去,帶著飛蛾撲火般的慘烈決心。很多人說馬思純是戀愛腦,究其原因,只因為她的內心裝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那麼,父母們,當孩子需要幫助時,請牽住他的手,傳遞給他走下去的力量,也別忘了給他指引方向。
美國心理學博士蘇珊·富沃德伯說:“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的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著我們一同成長。”有些父母種下的是愛,有些父母種下的卻是罪。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一生。如果你希望看到孩子未來出現在哪條路上,那麼請審視當下的自己,你,是否給了孩子好的教育……
看更多好文: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LULU)
(圖/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