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功,是6歲前「好好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

 

文/媽媽經

 

照顧與陪伴自己的孩子是多麼重要!

孩子 0到 6歲之間是成長的關鍵時期,

父母不應與孩子分離,

要以任何藉口和孩子兩地分居,

或者即使在身邊也置之不理。

每次看到成功人士巡回演講

或接受媒體採訪時總說,

我畢生經歷都獻給了我的工作,

沒有時間陪伴我的家人和小孩,這樣值得嗎?

 

(贊助商連結...)

 

成功就是讓身邊的人

感到快樂

我們往往重視家族、重視血緣,

但很多時候,又在潛意識裡

崇尚為了出人頭地而六親不認,

不帶小孩、不理親情。

不僅不受批判,反而成了成功人士

炫耀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和犧牲的資本。

看看美國總統歐巴馬,

也時不時會分享天倫之樂,

歐巴馬談起自己的女兒時,

臉上洋溢的幸福不亞於當上總統的那一剎那。

我是一個非常狹隘的人,

在我看來,所謂成功,

就是你身邊的人,

因為有你,而感到快樂。

倘若你贏得了天下,而輸了家人,

那你的成功,不過是一場泡沫。

 

孩子不希望爸媽那麼成功

我認識一位女強人,

非常上進、職場上節節高升。

而她的小孩,長期寄養給爺爺奶奶照顧,

如今 9歲了,

多年來保持母子二人一年見一次的頻率。

不少名人被問及什麼時候陪小孩,

其中一些人給出的答案是:

沒空陪小孩,孩子還小,懂什麼,

我現在努力打拼,多賺點錢,

給孩子打基礎,也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好。

但他們知道孩子們怎麼說嗎,

孩子們的心聲可能是說:

「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不那麼成功,

我不要昂貴玩具和高價才藝班,

我只要你們陪我。」

 

 

相關調查顯示,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

自己帶孩子的比例往往越低。

長輩帶小孩,用的大多是傳統方式,

用「小心點」或「不要去」等口頭禪

妨礙小孩的創造力和冒險精神。

傳統觀念裡,過多強調生育是一種權利,

甚至是一種義務(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卻忘了最最重要的一點,生育是一種責任。

在你不能確定

可以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陪伴時,

請不要草率地生下孩子。

 

把孩子當成重要的會議

《窮爸爸、富爸爸》裡就有一句,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當然,不是說,夫妻一方必須辭職全職帶小孩,

雙方都要上班的情況下,

有沒有把下班後的時間、

整個周末拿來陪小孩,

關注他想做的事,

帶他一起去認識世界、享受人生呢?

 

我總以為,衡量你是否在意一個人,

最顯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對於一個人而言,時間比金錢可有限多了,

你口口聲聲說愛孩子,

但是你連每天幾小時的親密相處都保證不了,

那有何用。

一個朋友,成天跟我抱怨,

孩子跟他不親,就愛自己外公外婆,

每次都能準確收獲我的謾罵,

我說你純粹是咎由自取,

你自己陪孩子的時間不夠,

和老婆到處去旅遊不帶孩子去,

在家也是打電玩不理孩子,

你不付出卻光想要結果,

專家說了,孩子才是研究大人的專家,

誰對他有誠意,小孩一目了然。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

能把人 24個小時都賠進去,

只有重視與不重視。

如果你把孩子當成最重要的會議,

再忙都能抽出時間。

 

一分鐘抵得上一年

孩子 0到 6歲之間是成長的關鍵時期,

能否跟父母尤其母親建立親密的關係,

關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孩

子 0到 6歲跟父母相處一分鐘,

抵得上之後跟父母一年。

我們怎能以自己要多做點正事,

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理由,

讓自己的孩子,

希望父母多陪陪自己都變成奢望。

 

推薦閱讀:

此文由 媽媽經 授權,原文刊載 於此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LULU)

(圖/shutterstock,非當事人,僅供參考)

 

媽媽經

撰文者媽媽經

提供給媽媽們食衣住行育樂與生活大小識 http://mama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