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多數家長,總是不惜逼著孩子讀書,也要讓孩子考到好學校?因為社會結構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只要有好學歷,將來進入好工作的機會較高,也就能獲得美好人生,因此家長們期許孩子能複製成功者的模式,並過上比自己更好的人生。在每個嚴格家長的背後,其實都藏有一份對孩子的關懷。
文 / 張慧慈
阿玉為了維持家計,只讀到國小畢業,就開始工作
在萬華出生的阿玉,因為家境不好,早早就出社會工作了,自己連國小都沒有畢業,自然很羨慕讀書讀很高的人,覺得把書讀好,就能夠做很多事情,所以,自己以後有機會,一定要繼續讀書。抱著這樣的想法,阿玉努力工作,期待著未來有一天可以實現夢想。
和男朋友交往很久,中間也分分合合了數次,始終無法定下來。理由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男朋友的經濟條件一直沒改善,三十好幾了,薪水也就跟剛出社會的小毛頭沒有差太多,這樣下去,未來有小孩更是慘澹,因此,兩人就這樣交往,分手,復合,分手,分分合合的過了好幾年。從少女談成了輕熟女,也做好了就這樣走下去不結婚的打算。依舊是勤勤懇懇地工作,想著如果多讀一點書就好了。
機遇總是來得奇妙,終究在一個神奇的境遇下,男朋友有了可以結婚的經濟能力,兩人就像趕進度一般,結婚、生子。阿玉就像一般的老闆娘一樣,協助丈夫管理公司,也花了大部分時間關注孩子的教育。阿玉始終記得自己看過的讀書致富的故事,阿玉本身沒有經驗,只好依照看過其他成功人士的故事,照本宣科地把孩子送進私立中學,讓她們進入一個好的環境,未來可能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阿玉對孩子的教育嚴格要求,期許孩子和自己有不一樣的人生
為了讓孩子認真讀書,有個可以期待的將來,阿玉非常嚴格看待孩子的教育,套句現代的講法,就是虎媽。阿玉才不想做一個虎媽,她只是希望孩子不要跟自己一樣,字認識自己,但自己不認識字。所以,她很關心子女的學業表現,表現不好就是教訓,因為她知道,功課不好在社會上很難出人頭地,所以,至少要有漂亮學歷,才能找到好工作,有好未來。
阿玉的女兒常說阿玉運氣很好,當阿玉沒錢的時候,去彩券行刮刮樂,都可以刮中五千塊的那種運氣好。每期統一發票也一定會中獎,投資什麼得利什麼,彷彿過去只是缺本金,而不缺運氣一樣。而阿玉最重要的投資,就是小孩的教育,只要小孩好好讀書,該給的零用錢她一定給。她隱約知道,送孩子去讀私立中學是不夠的,還有那些朋友,要讓孩子能夠在裡面交到朋友,才是對他們的未來有幫助。
阿玉嚴格的教育孩子,在虎媽式的教育下,終於每個孩子都大學畢業了。大女兒甚至考上了前幾志願的研究所,畢業後在工作表現上也可圈可點,阿玉總算可以放下心中的擔子了。「我媽原來跟個孩子一樣,過去的兇狠都不見了。」阿玉的大女兒在自己最小的妹妹畢業後,這樣形容自己的媽媽。
孩子長大後,阿玉決定放手,並重圓以前讀書的夢想
最小的女兒離開學校,走入職場,代表自己長久以來的教養重責可以卸下了。對於阿玉來說,下一個重要的點,不是看著孩子生兒育女,因為她知道,現在孩子是要求不得的,越要求越反彈,倒不如放任他們自己去闖,總會找到自己要的人生方向。接下來,她要追尋自己的人生。
國小都沒畢業的阿玉實在很不甘心,她想繼續讀書,就算已經年紀大了,她還是想。所以,她自己報名補校,也讓她申請過了,終於,開始了未完或的夢想,重拾書本。連ㄅㄆㄇㄈ都不會的阿玉,從最基本的ㄅㄆㄇㄈ拼音開始學。過了五十歲,學什麼都很困難,但這是她的夢想,她甘於學習。每天在家裡念ㄅㄆㄇㄈ,即使被孩子取笑都不退縮。
「ㄅ,爸爸的ㄅ。ㄆ,蘋果的ㄆ。ㄇ,媽媽的ㄇ。ㄈ,佛祖的ㄈ。」阿玉是這樣在練習注音符號的,很牙牙學語。阿玉的女兒有時候會模仿阿玉的話來給我們聽,她說阿玉常常會把「佛祖的ㄈ」,念成台語的「佛」,然後說「ㄈㄨˊ ㄗㄡˊ的ㄈ」,雖然錯了,但最後還是把這個注音符號給學會了。阿玉的女兒也說,自從媽媽卸下了教育子女的重擔後,她才發現,媽媽其實是一個很可愛的人。會有不喜歡吃的東西,遇到挫折會生氣、難過,還會生悶氣、發牢騷。在學校遇到不會的問題,也會像個小孩一樣,敲敲她的門,問她這個字怎麼念,這個算式怎麼算,怎麼算都算不出來的時候,也會把筆甩在桌上,說「不念了,不念了,我念這個幹什麼」,然後,轉身出去,過沒多久,又敲敲她的門,繼續學習。
學歷高低不等於智商高低
雖然阿玉學歷不高,但阿玉真的很聰明,特別是對於社會的觀察以及人生的體悟,有著很獨特的看法。阿玉的女兒也常常在社群媒體上連載她的「艋舺阿母」的點點滴滴。比方同婚公投時,阿玉的媽媽看著電視開口就說:「那些反對的人先去問問自己結婚有沒有比較幸福啦!」然後旁邊的丈夫身子一愣,更縮進沙發之中。
因為阿玉的晚年學習,家裡也出現很多有趣的笑料。「上一次,我媽一直在默念著:『I want the banana, I want the banana』,嚇得我趕快去看她怎麼了,原來只是在背句子,害我還以為我爸要被熟年離婚了。」
又或者是阿玉在學的英文句子,總是荒謬到不行,讓人重新思考教材編纂是否應該要有核心意義。像是「我是一個護士,所以我喜歡聖誕節,想跟聖誕老人做朋友」,大概可以理解課本想要讓大家認識職業,以及節慶,但把這些擺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出的怪。
阿玉也很努力,榮獲班上的模範生肯定。阿玉請女兒幫她擬致詞稿,並且陪她練習,讓她可以表現得更好,證明自己真的不負這個模範生的肯定。阿玉不是很滿意女兒擬的稿,總覺得這個稿不夠大氣,最後女兒只好把稿拿去給幫總統撰稿的人潤飾,回家告訴阿玉「這是總統級的致詞稿」,讓阿玉得意不已。
終於,阿玉畢業了。穿上畢業服的她,總算滿足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雖然現在的畢業可能對她幫助不大,但終究讓她踏上了自己小時候覺得可以翻身的道路,並且,她還要繼續走下去,這是靠著自己而不是靠著孩子所得來的成就感。
教育、學歷被媽媽們視為讓孩子翻身的道路
在我研究生時期,跟老師坐著火車,從田野現場要返程。跟老師聊到自己的故事,談到對我來說,能夠讀書真的很不容易,因為讀書在我們家族中,不是一項會被支持的事情。老師問我說,家裡有誰支持我讀書嗎?我告訴老師,我的媽媽非常支持小孩讀書,她認為我們都必須要有大學畢業才行。老師告訴我,在社會學相關的研究當中,對於工人階級家庭能夠發生翻身的結果,通常都是取決於這個家庭內的母親是否支持教育,或是否願意投注家中資源在孩子的教育上。
對於我、對於尚恩、對於大大、對於小慈、對於阿文,還有跟我們差不多背景的朋友來說,出生於工人家庭,從小家境不好,在家庭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我們的母親幾乎是用盡所有的心力,把資源挪用到教育之下。她們或許忍受著來自丈夫的不認可,又或者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力來賺取足夠的資源,但她們沒有停下推動孩子教育的腳步。因此,我們得以成功升學。
然而,讀書真的可以等於翻身嗎?
其實成了當代最大的疑問,甚至有許多的討論由此興起,答案也幾乎要否定這個等式。隨之而來的,是對於視野跟人脈的重要性被肯認,也讓翻身變得更不容易。但我們的母親,在她們的年代,看到的是因為讀書而翻身成功的例子,而她們也都跟教育失之交臂,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她們投注更多的資源在教育身上,只為了讓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當然,也期待透過孩子的翻身,證明自己的犧牲是有價值的,或自己對教育的堅持是一種正確的眼光獨到。當孩子成功地走上讀書這條路,卻沒能因此翻身,甚至因為洞察到了自已的侷限,更加動彈不得而痛苦異常時,我們的母親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孩子不能成功翻身?難道自己有哪裡做得不對嗎?
事實上,這是整體社會結構的問題,只是礙於我們的階級視野,讓我們活在迷霧之中而不能看透。但透過教育,即使我們不能翻身,也獲得了清明。至少我們知道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正在改變,知道在改變,我們就能修正方向,就能換個角度,換個方式,重新走上成功翻身的路徑。
我們的母親,為我們闢築了翻身的道路,讓我們比起其他同背景的人,能夠擁有看清並且踏上翻身之路的機會。而媽媽們的翻身,或許也正是透過子女們的翻身而實踐。
更多教育好文,提供多元觀點:
- 從北一女學生自殺,看高成就父母的教育,究竟錯在哪裡?
- 死刑犯和 CEO寫給媽媽的信,兩種「教育」不同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別親手把孩子送上斷頭台!
- 吼孩子時,你有考慮 孩子的感受嗎? 帶著「情緒」的教育, 是最「無用」的教育...
- 一位遍體鱗傷老師的心聲:台灣教育的「失敗」,首推「2大功臣」
- 「我從來不知道她活得那麼痛苦...」一位教師在女兒自殺後的教育反省,為人父母的我 看完深思很久...
本文摘自《乾脆躺平算了》,作者:張慧慈、出版社:大塊文化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