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提供客戶推銷方案,
還是給朋友出謀策畫,
他們總是對我的建議持懷疑態度。
比如說,我看閨密的皮膚狀況不太好,
就建議她要及時保養,
可是她卻覺得我是小題大做。
怎麼說才能讓別人認同我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用「提問」 引導出你的結論
常見的說法:
「妳的皮膚很乾燥,
毛孔也有點粗大,再不好好保養,
等老了就來不及了。」
更好的說法:
「跟前幾年相比,
妳覺得妳的皮膚變得更好了嗎?」
我們在提議的時候,
往往是直接給出自己的結論。
可是,一般人聽到別人下定的結論,
都會本能地有一絲懷疑。
所以,比起直接給對方結論,
不如丟出問題,
引導他自己去找出答案。
畢竟,比起別人的結論,
你也會更相信自己的答案。
雷根總統的推銷技巧
在引導別人自己思考出結論這方面,
曾任美國總統的雷根做得尤其出色。
一九八○年,
雷根以共和黨候選人的身分競選總統,
他要和民主黨時任總統卡特進行電視辯論。
你可以比較一下以下兩種說法,哪一種更好:
第一種,雷根說:
「各位,美國現在糟透了,
經濟不景氣,我們過得比四年前更糟。
如果你不想讓一切繼續下去,請把票投給我!」
這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但也沒什麼亮點。
這些話不過是美國總統選舉中
很常見的政治人物互相攻擊而已。
尤其是雷根說到「我們過得比四年前更糟了」,
這很容易會讓選民有一種莫名的警戒感,
會覺得真的是這樣嗎?
這是不是一種競選的心機話術?
你是不是在危言聳聽?
而第二種,
也是雷根當年在進行電視辯論時的說法:
「各位,你過得比四年前更好嗎?
你覺得經濟比四年前更有改善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投給民主黨吧;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那你還有其他選擇。」
有沒有感覺到這段話的效果很不一樣呢?
雷根問選民
「你過得比四年前更好嗎」
他沒有給出結論,而是提出問題,
並讓選民自己找答案。
而且,這麼說比直接攻擊民主黨更好,
聽起來也更有風度。
善用「回憶更美好」的心態
不過,你是不是有一個小疑問:
萬一大家覺得,
現在的確過得比四年前更好了,
豈不是弄巧成拙嗎?
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
因為大多數人回憶起過去,
都會覺得比現在更美好。
英文有個說法,叫「過去的好時光」
(Good old days),
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即便過去的生活有一些糟糕,
但是問題都已經解決了,
有些苦盡甘來,回想起來變成了甜;
有些經過時間的稀釋,
回想起來五味雜陳,甚至還有一絲審美愉悅。
可是,現在面臨的挫折、壓力還在考驗著你,
心裡的苦楚很難化解。
比如同學聚會的時候,
很多曾經的死對頭都可以握手言和,
大家聊起以前的時光都覺得非常美好。
如果你問那些老同學:
「跟中學時代相比,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過得更開心?」
很多人會回答「沒有,還是過去更好」。
這是因為在中學時期雖然學習很辛苦,
但也都是過去的事了,
而現在面臨的生活壓力,
卻是逃不開的。
所以,雷根的話術真正巧妙之處,
就在於利用了這種心理—
很少會有選民覺得現在比過去更好。
最後,他果然贏了那場電視辯論和總統選舉。
巧妙的引導
「建議」才能深入人心
回到開頭建議閨密護膚的例子,
如果你跟對方說:
「妳的皮膚狀況不太好,要趕緊保養。」
她就算接受,也可能會覺得你說話太衝。
可是,如果她覺得自己的皮膚狀況
沒有你說的那麼糟糕,
那對方可能會有點生氣,
甚至感覺被冒犯了。
如果使用雷根的說話技巧問對方:
「跟前幾年相比,
妳覺得妳的皮膚變得更好了嗎?」
一般情況下,無論男女,
我們都會覺得自己的皮膚狀況沒有幾年前好,
這個時候再給你的閨密提護膚建議,
她也會更聽得進去,
因為「我的皮膚沒有原來好了,
所以需要額外的保養」,
這是她「自己」得出的結論。
預想對方的結論
避免觸礁
當你讓普通大眾用過去和現在做對比,
這聽起來是在詢問他們的想法,
但事實上,整體人群幾乎只能得出一個答案:
現在沒有過去好。
而當人對現狀不滿意的時候,
他就會更願意認同你的觀點了。
這個說法的重點在於,
你要預先想清楚,對方最可能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然後再讓對方「自己」去得出結論。
如果不是很確定,就不要這樣提問。
比如說,
對於一個正春風得意,
覺得自己總算時來運轉的人,
雷根這套提問就不好用了。
本文摘自《好好說話,擁抱高情商》
作者:馬薇薇, 黃執中, 周玄毅, 邱晨, 胡漸彪;出版社:究竟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Ann)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