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不是讀書的料,孩子透過 200%的努力,
仍可能得到 100分的成績,
但相對地,孩子付出許多時間,
獲得的結果卻可能是「事倍功半」…
爸媽們,你們是否問過:
「孩子,你快樂嗎?」
你們是否想過,
孩子死背書時,埋沒了讀書以外的天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事諮商的同事說她最怕放長假,
一放假,家長有閒,就會檢視孩子的功課,
一旦發現成績不夠理想,
就會責罵孩子和配偶,家裡就會雞飛狗跳。
朋友夫妻忙到沒時間管孩子,
每次聚在一起都在吵架
我在美國有個朋友,
先生是外科醫師、太太是骨科醫師,
平日都忙到半夜才能回家,
孩子當然都已經睡了。只有耶誕節時不必看診,
有閒在家中,便把兒子功課拿來看一看。
結果每一年耶誕節都大吵架,
互相責怪對方只顧事業,沒有管好孩子,
有一年還把孩子從床上抓起來,丟到游泳池去。
朋友問我要不要給孩子讀經
我沒有勸他,反而給他看了證據
這次過年,我也遇到同樣情形。
朋友夫妻兩人為了孩子要不要讀經而大吵,
雙方都來問我的意見。
我想起父親說不可以管別人的家務事,
因為夫妻吵架是床頭吵、床尾和,
和了以後就罵和事佬;
因為勸和時,都是勸各讓一步。
但是朋友打電話來說已在路上了,怎麼辦呢?
情急之下,想起桃園到台北要一小時車程,
便立刻坐下來把讀經利弊的科學證據寫出來貼在門上,
自己趕快去妹妹家避難。
這一招果然有用,危機化解了。
研究:如果沒有提醒,
一個月後學到的會全忘記
其實我沒有勸,
只是把死背不懂的東西有沒有效的科學證據說出來,
請他們自己判斷。
這個實驗是給出生 25 天的小老鼠在黑色籠子裡,
接受 15 次不可逃避的電擊,每次 2 秒,
電完就放到白色籠子 5 分鐘,
小老鼠很快就學會恐懼制約:
黑色籠子是危險的、白色籠子是安全的。
恐懼制約實驗,分三組測試:
完成恐懼制約後,
第一組老鼠在第七天、第十四天、
第二十一天再接受一次電擊,
到了第二十八天時測試牠們的記憶。
第二組是,完成恐懼制約後沒有再給任何電擊,
只在第二十八天接受測驗。
第三組是沒有接受恐懼制約,
但是每個星期都在黑色籠子裡電擊一次,
到第二十八天時接受測驗。
測驗的方式是把小老鼠放到黑色籠子裡 1 小時看牠的反應,
通往白色(安全)籠子的門是開的。
老鼠是夜間動物,喜歡陰暗,不喜歡光亮,
黑色原是老鼠的偏好。
但是實驗發現,第一組老鼠會停留在白色籠子裡,
而二、三組會停留在黑色籠子並且時間沒有差別,
表示牠們已經忘了黑色是危險的。
所以如果沒有提醒(再次電擊),
老鼠在一個月內會忘記所學,
要長期記得需要不停的提醒。
就像公寓空間有限,
東西如果沒有用途,會被資源回收。
人也是。實驗者訓練兩個月大的嬰兒踢腿,
腿上綁有緞帶,一踢就帶動搖籃上的走馬燈轉動。
結果發現只要定期提醒,
即使嬰兒管記憶的海馬迴尚未成熟,
他也會一綁上緞帶便立刻踢腿。
所以要幼兒不懂意義死背經書,
除非不斷複習,不然很快會忘掉。
大腦不會浪費寶貴的資源去記用不到的東西;
實驗證明,進入長期記憶一定要有意義做媒介,
新的知識要和舊的掛上鉤才保存得起來。
遊戲對想像力、創造力、
EQ 及領袖能力都很重要,
不值得為了背不了解的東西犧牲,
開竅以後再背會事半功倍。
更多文章請參考《未來Family 4月號/2018 第34期》
更多未來family延伸閱讀:
5. 快與慢 ─ 不過度消耗心神和腦細胞,偶爾學習「沒效率」也很好
本文由 未來family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ㄆㄆ
(圖片擷取自:shutterstock 僅示意 非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