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孩子會長成
你們心底所相信的樣子!
.
現在社會上,可以看到很多父母
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爭氣
覺得他什麼都做不好
在那些家長眼裡
他們覺得唯有不斷罵他們
才能解決問題
但真的是這樣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的表現
總讓爸媽只能用「罵」的
在《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這本書中
有這樣的案子:
一位母親認為孩子進入「叛逆期」
覺得孩子說也說不聽、罵也罵不動
甚至用打的還是無效
大家都告訴他們要以鼓勵取代責罵
但他就是做不到
他認為如果孩子表現好一點
當然可以稱讚
但孩子總表現散漫、豪不在意
脾氣又差,講一句回好幾句
就會越說越激動…
青少年時期易與父母產生衝突
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
青少年時期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樣法:
「我要變成大人了!我有自己的想法!」
父母之所以常常與青春期孩子產生衝突
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也是如此
當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從依賴到獨立自主
想要脫離爸媽的干涉
藉由跟父母頂嘴表達自己的想法
也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的一種表現
對剛進入青春期的他們來說
「證明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比
「當個大人眼中的乖孩子」還要重要
大人覺得孩子在反抗
就越管他們,產生惡性循環
這時候
不安的反而是大人們
當孩子開始反抗
爸媽便認為不被尊敬
於是更嚴格管教
然而,你越管孩子就越反抗
你心裡更加確信孩子就是「一無是處」
於是你累了,孩子也累了
你覺得他就是不成材
他覺得再努力都沒用,就開始擺爛
現在,這樣惡性循環的例子,並不罕見
「孩子會長成
你們心底所相信的樣子!」
但是,各位父母
你們知道影響孩子發展的
是你的信念嗎?
「孩子會長成你們心底所相信的樣子!」
這句話,相信許多家長都無法接受
你們的回應通常是:
「怎麼可能?我們都期待孩子懂事、成功!」
其實期待、相信是兩回事
想要他達成一個目標,是期待
你認為他可以達成,是相信
而你所相信的事情,會轉變成信念
實際上能影響孩子的
是信念,而非期待。
你認為孩子是怎麼樣的人
他就會越來越像那樣的人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氣質
行為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但其實,行為都是被影響的
父母對孩子有怎麼樣的信念
就會用那樣的眼光去看孩子
同時也決定了
你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還是缺點
當你開始認為
「我的孩子什麼都做不好」
那你看到的就都會是孩子的缺點
放大檢視所有的錯誤
某些優點也就這樣被忽略了。
同時,孩子慢慢感受到你的否定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
從父母的表情中
看出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或失望
就算他們沒有講明
也可以感受的到:「他們覺得我很糟….」
於是,一天一天
變得越來越像爸媽所相信的模樣。
別再以為不斷提醒孩子、罵他
他就會變成你 期待 的樣子
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
透過肯定,他會知道
我這麼做是對的,就會繼續表現
如果一直被教訓、不認同
可能會更故意做出叛逆的行為
提醒大人:別忽略我
所以,「相信」你的孩子是最重要的
也許因為小時候也是受到這樣的教育
導致你現在這樣對你的小孩
但你要刻意練習 去看到孩子的優點
欣賞他的改變、成長
當你相信你的孩子
你將在他身上看到不同的樣貌
從現在開始,有意識的信任孩子吧!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本文參考自: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此篇為讀書心得,內容僅為個人立場)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