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利教官」楊禮軒,原本是一位上班族,當大多數人 41 歲時,還在煩惱生活開銷,他卻選擇退休,每天陪 2 個女兒學習成長,他為什麼辦得到?因為他努力鑽研投資,現在每年都有 200 萬被動收入進帳!今天他將無私分享,如何手握 50 檔個股,還能輕鬆管理,讓錢自動落袋!
本文目錄
隨著投資規模不斷的擴大,目前我持有超過 50 檔以的個股,很多朋友會認為,管理這麼多的股票不是很辛苦嗎?其實我反倒很喜歡這樣的投資方式。基於以下原因,我建議各位,可以適當地將持股分散在 20 檔:
我發現個股在以 1 年為期的區間內,股價高低價差普遍存在 3 成以上的差距,以 2015 年 8 月 24 日股災最低點迄今年 11 月 11 日上市收盤個股股價來看,仍然可以找到 61 檔個股收盤價格低於期間平均價格,但這 61 檔 EPS 與前 10 月累計營收都較去年同期成長,於是在看過財報並且剔除一次性收益後
我會依據以下準則買進個股:
低於平均價減 1 個標準差更好,這是屬於進可攻(有成長性)退可守(有最低報酬)的做法。
定存股應以獲利、配息穩健的公司為首選,可以降低股價波動、穩健收息,如果打算以少部分資金嘗試景氣循環股,建議選在低基期、沒人關注時進場,投資人可以觀察個別公司的長期獲利至少 5 年的平均每股盈餘,以市場合理本益比約 15 倍為標準,回推合理價格。當然,公司本身必須體質好,且獲利有成長更佳。此外,可用 2015 年 8 月股災以來的股票均價計算,低於均價 1 個標準差以下,再下跌的機率通常不到 2 成,以此當做不錯的買點。
在越低的股價位置進場,就可以占據越好的獲利位置。不過要買到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加上部分個股可能長時間不曾來到「相對低點」,較佳的替代方式是,將手上資金分批買進,或是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布局,中長期可以降低買進平均成本,同樣可以提高投資報酬率。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Ting / 更新:2022.1.22;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