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是誰?為何投信買賣超如此重要?又該如何跟到投信的單?
有很多投資的朋友,在做長線投資的同時,也喜歡時不時地短線操作。在股價劇烈波動時,往往幾天就能讓資本,翻上數倍。那麼,對於短線投資愛好者最應該要抓到的「飆股」,我們可以怎麼找呢?其實...跟著「投信」,往往能發現到很多小型飆股哦!
本文目錄:
投信,就是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是一群專家透過賣基金的方式,募集到一筆資金,並操作資金、收取管理費,幫助大眾投資金融產品。相信很多投資人都有買賣基金的經驗,畢竟對於新手而言,基金的操作簡單,資本又不高,是很多初學者的最愛。
目前共有 39 家投信。基金公司跟我們募了錢,便一定要進場投資。由於大家的持股比重,大多在 85%~ 90% 間,他們講究的是 「打敗大盤」 (大盤指的就是加權指數)如果大盤漲 10%,基金要漲超過 10% 才算成功。
雖然基金選股主要是看基本面,但基金經理們不只要贏大盤,還要拚排名,如果一兩年內無法打敗大盤,排名又在後段班,基金經理人就會被炒魷魚。
這代表著什麼?對一個短期績效不好,就會工作不保的人來講,他們無法做長期投資的策略,而是要在短期內就要把投資績效做出來。因此選股都偏向找短時間就會起起伏伏的股票,才有機會賺。
以 2013 年來說,台股股票型基金的「周轉率」平均值高達 346%如果說經理人每年把手上的股票,全賣掉再買進其他新股,是 100% 的周轉率,那 346% 的周轉率相當於,每 3 個多月就把所有股票換過一次,這驗證了投信基金操盤其實是很短線的。
由於基金看的是相對績效(淨值漲幅減大盤漲幅)因此他們的勝敗關鍵有兩個。
舉個例子,假設鴻海(2317) 佔大盤的市值比重為 4.5% ,然後最近一直再跌,聰明的基金經理人就會賣掉降低持有比例。假設就把鴻海換掉降低到 3% ,那大盤就會因為鴻海跌,而受到 4.5% 的傷害。聰明的基金經理人只會受到 3% ,仍然比大盤強,這就叫做「汰弱」。
反過來,鴻海接到大訂單舉國歡騰,股價漲不停,那基金經理人就會加碼,直到持股比重超過 4.5% ,假設來到 6% 超過鴻海的市值比重。那大盤就會因為鴻海漲而增加 4.5%,基金經理人就會增加 6% 漲得比大盤多,這叫做 「留強」。
投信請了很多研究員天天出去拜訪上市櫃公司,挖掘短期內基本面會變好的公司,而且那些基金經理人往往彼此熟識,有好康的也會一起進場。一但大家一起把籌碼都買走,接下來股價便是易漲難跌了。
股本 20 億左右小型股, 應關注投信動向,投信對大型股沒有控制力,(錢沒有多到可以影響大型股)但對於 「挖小型飆股」這件事很在行。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種股票著手:
再告訴投資朋友一個秘密,就像再好吃的食物也有吃撐的時候。法規規定:一間基金持有同一個股,佔它的淨值比重不得超過 10%。所以好幾間投信基金買起來,對單一個股持股很少到 15%以上,投信總持股達到 15% 以上,投信進會漸漸無力買進沒辦法上升囉!舉個先前的例子:
這三個圖幾乎長的一模一樣,「投信原本持股很少,但開始大買的小型股可以跟進,並於投信總持股達 15% 時賣出」。
15% 到達時是 「一定要賣出」,但我們不一定要等到 15% 到時才賣。因為實務上變數很多,投信也有可能會發生「炒不動」 的情形,因此我們還需要搭配其它的「出場技術」來保護自己。
證交所每天都會統計公布,今日台股大盤(所有股票)合計的投信買賣金額,以及公布個股個別的投信買賣金額!可上證交所網站查詢:查大盤(所有股票)外資動向、查個股外資動
在三大法人中,除了「投信」還有「外資」和「自營商」!他們是誰?買進賣出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本文為CMoney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Ting / 更新:2022.06.06;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