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道》致富App是「鬼叔」和CMoney合作開發的一套台股投資軟體。其中包括有三大方向,「優義股」、「落漆股」和「生技喜馬拉雅」。
圖一、《鬼道》致富App過濾指標
圖二、《鬼道》致富App過濾指標、篩選條件和歷史資料
所謂「優義」者,優質到應該投資的意思,義同宜。「優義股」的口訣是一正二快三夠穩。
一正(本益成長比PEG)、二快(相對強弱指標RS Index&市值營收比)、三夠穩中的每股營業現金流及每股盈餘比& Beta係數,總共五道濾網,把一千多檔台股:
另外App可自行設定一些篩選條件(圖二),如成交量(最好在100張以上才能避免流通性的風險)、股價(最好設定10元以上)、個股市值…等。漲跌幅篩選則可以分右側順勢和左側逆勢來思考。正常情況下(非大空頭或大多頭環境):
篩選完後記得要先看歷史資料,至少連續兩年都達標PEG濾網的再考慮(每一個年度的PEG,都是以當年度及過去三年總共四個年度計算出來的)。資料是連續變項,每天都在變動,入選「優義股」後,如果其中有指標接下來未達標,隔日就會落入「落漆股」,落入「落漆股」並不意味著馬上就要拋售!
再勇猛的戰士,戰鬥力也有高低起伏的時候。「優義股」如果落漆短暫表現失常,有可能只是因為單一相對強弱指標(Relative strength, RS Index)暫時落後大盤、成交量太低…等,需要再回頭檢視嚴重性!如果是量縮小於100張連續超過2天(有流動性的問題)、市值營收比超過5(股價短期飊太快背離)、PEG大於0.75(投報率根本性出問題)和每股營業現金流及每股盈餘比小於80%(財務支配出狀況)的問題,則要重新檢視個股考慮出脫。
圖三、落漆股
如何在三十分鐘之內,判斷一家生技新藥公司值不值得投資?
「鬼叔」教你最簡單的三招:
詳解:
台灣的生技新藥公司,用國際的標準來看,都是很小的公司。再加上台灣多次的生技公司解盲炒作風波(基亞PI-88、浩鼎OBI-822),生技新藥產業在台灣投資界的風評不佳,所以募資並不容易!而每一次的現增或私募,都必然會伴隨著折價私募、現增套利等行為,致使股價欲振乏力而讓投資環境惡性循環。一間生技公司,就算有再好的藥、再好的團隊,只要沒錢而常常需要募資,就應該慎重思考要不要投入!
最好的例子就是2020年台灣隱形首富陳賢哲先生入主以前的北極星藥業(股票代號:6550)。北極星藥業是台灣生技新藥公司裡,少數世界級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做很多、醫學研究論文發表碩果豐富(超過100篇SCI/SCIE論文)、至ASCO/AACR(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美國癌症研究學會)發表如家常便飯、科研人才濟濟的公司。因為錢不夠,2020年之前,年年跟老股東現金/私募增資,知道內線消息的大股東不願意再拿錢出來,當然就是套利賣老股換新股!常常遊走在斷炊邊緣,這樣的公司在他解決資金問題之前最好只列入觀察名單!藥華藥(股票代號:6446)在2021年底尚未拿到FDA藥證之前,因為和歐洲授權公司AOP的官司纏訟,也是不斷地跟老股東現金/私募增資,也是其中一例!目前更嚴重缺錢的還有已暫時下市的心悅(前股票代號:6575)。
即便北極星藥業(股票代號:6550)當年有新東陽麥家、網通大廠正文、足輝鞋業、田邊製藥、賽富基金、溫氏基金會等大股東的支持,照樣財務艱困的原因何在?!像溫氏基金會的財力絕對可以讓一家生技公司打國際盃,但他不是願意不惜一切挺到底的大股東,也沒用!像新東陽麥家挺北極星藥業挺了17年之後,據聞10億以上的投資最後也是以4億左右的價格認賠殺出。可能做食品業的周轉資金沒有那麼充裕,也可能是因為不同產業了解不夠深,他填不了(或)不願再填這個無底洞!像網通大廠正文、足輝鞋業、田邊製藥等大股東,重情重義很有心,但是手頭上可以調動的資金如果只在幾十億以內的,可能也挺不住!
所以答案是什麼?
符合以上特質和實力的人就呼之欲出了!
如果生技新藥公司自己沒有藥廠,就必須要委外生產CMO,除了代工費會是一項很龐大的成本支出外,最重要的是FDA藥證申請會大延宕。最有名的是逸達生技(股票代號:6576),其FP-001治療攝護腺癌,全球多國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結果,106年1月就已達成主要療效指標(解盲成功),因為沒有自己的藥廠,必須委外生產符合美國FDA要求之藥品,而無法送件申請藥證。後來是到108/03/29正式向美國FDA提送新藥藥證申請(NDA),108/07/16 與法國藥商Pierre Fabre Medicament Production簽訂FP-001採購暨製造供貨協議,最後於110/05/25才經FDA核准NDA藥證!解盲成功後到拿藥證,前後搞了四年四個月!時間也是一種成本呀,有沒有很恐怖?
目前有自己的蛋白質藥廠且通過FDA查廠的台灣生技大分子新藥公司:如2021/09通過的藥華藥台中廠、2022/05通過的中裕竹北廠、2005年就通過的北極星加州廠…等。
小分子藥就是化學藥,藥物進入人體後,毒性反應難以預期,毒性較高/安全性較差!像一般的止痛藥、抗生素等,它是可以畫出化學結構式的,最簡單的像阿斯匹靈,分子量只有21個原子所組成!可以是口服的、針劑的、貼片的…它申請的藥證叫做NDA(New Drug Application),專利過後仿製的叫做學名藥(generic drugs)!只要通過BA/ BE(生體可用率/生體相等性)試驗,證明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同療效即可上市!
大分子藥物(包括激素、荷爾蒙、蛋白質和抗體藥),主要以微生物或哺乳類動物細胞,經過基因改造,模仿人體自然調控機制製成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起小分子藥相對穩定非常多。分子量都是15000~20000起跳的,大分子藥通常都是針劑的,因為不管是蛋白質/抗體,口服無法完整被吸收,所以大多數都是注射劑。它申請的藥證叫做BLA(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專利過後仿製的叫做生物相似藥 (Biosimilar drugs),當專利期一過,其他藥廠一樣可以仿製,但是難度比小分子藥高很多,還是須要再通過第I~III期臨床試驗才可上市!通常生物相似藥公司還是會面臨與原廠藥的很多官司訴訟。最終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互相妥協。
505(b)(2)老藥改良新用,是把老藥改變(或)加上一部分機轉,一樣要通過第I~III期臨床試驗才可上市!如:美時的抗血癌藥、保瑞集團旗下安成藥的胃食道逆流藥、智擎的安能得…等。
投資生技新藥公司,膽量夠大的可以優先選做大分子新藥的生技公司,謹慎一點的可以選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或)505(b)(2)老藥改良新用,且同時有CDMO代工收入的生技公司!風險與報酬永遠都是成正比的。
在經歷過北極星的解盲風暴和台康生的查廠風波後,相信投資人們都能很清楚地體會,除了上述的錢、廠、藥之外,最重要的因素「人」有沒有誠信和能力,更勝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