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股利股息

當我們買進股票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後,公司將去年度所賺的盈餘回饋給股東。我們拿到的股利就是身為股東的投資報酬。對於除權息你會有很多疑問,為何除權息完股價會下跌?領鼓利可以減稅?為何大家總說選股要看殖利率呢?

 

本文目錄:

  1. 除權、除息是什麼?
  2. 殖利率是​什麼?
  3. 領股利可以少繳稅?

 

除權、除息是什麼?

除權息是所有投資人最期待的,「除」有著「分配」的意思,所以除權是分配股票,除息是分配現金。

參加除權息後股價會下跌?

  • 除權:是多發股票出去,所以股票流通數量會變多,每一張股票的價值也會跟著變少
  • 除息:是拿現金發給股東,公司資產跟著減少,股票的價值相對變少

從上述兩點可以知道,不管是除權還是除息,都會使公司付出的東西增加、資產減少,所以股價才會下跌。

除權、除息參考價如何計算?

公司在除權、除息日當天,扣掉配發的現金或股票價值後的價格,就叫作除權、除息的參考價。那麼除權息參考價怎麼算?

  1. 除息用「減法」:股價 - 股息
  2. 除權用「除法」:股價 ÷( 1 + 配股率)
  3. 同時除權息:(股價減股息)÷(1 + 配股率)

*配股率 = [每股股利 ÷ 每股盈餘( EPS )]× 100 %

除權息操烤價

 

殖利率是什麼?

股利股息是某些投資人,選擇股票的要點之一,所以會用「殖利率」來衡量一檔股票。

  • 殖利率公式: 現金股利 ÷ 目前股價

殖利率

殖利率在本質上,意義也許沒有那麼重大。因為配息之後,公司的資產也會隨之下降,因此配息這件事,本質上只是把公司的閒錢,從公司的帳戶,分配到股東的口袋。不過在實務上,如果一家公司可以長期維持穩定而且高於市場平均的股利水準,該公司的股價往往會比其他經營情況類似的公司還要高,而且該公司的股價波動度也會比較低一些。

 

領股利可以少繳稅?

台灣目前實施兩稅合一制度,在除權息前,公司方已經繳過稅了。身為公司股東的我們,拿到的股利是可以用來抵稅的,但要注意可扣抵稅額要大於自己所得稅額才有節稅效果。

因此每到了除權息旺季前,有些股市大戶由於稅負成本的考量,不願意參加除權息,所以 時常可以發現他們會趁高點時,獲利了結出脫手中的持股。

另外當公司宣告比市場預期還要高的股利水準時,股價會上漲,反之則會下跌。而且在實務上,如果公司經營情況良好,大盤的走勢也偏多,則有可能很快就填權息。也就是我們手上的股票一樣多或更多,股價一樣高或更高,但是我們已經多領到一筆股利了!

除了殖利率高於平均是正面訊號以外,穩定度也是很重要的考量。不過當某家公司的殖利率衝到非常高,但股利水準並沒有比以往高,可能是因為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所致 。此時,我們必須特別注意,該公司是不是基本面或財務面有重大改變造成股價大幅下跌,才創造殖利率很高的「假像」做了財務安全篩選後才可以放心買進。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首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Winny / 更新:2022.04.28;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

如果我們的課程對您有幫助,歡迎您與更多人分享!
你可以再參考這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