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money錢編輯部
選擇題總是讓人頭痛...
以前學生時代在寫考卷時,選擇題最讓我頭痛,
因為 4 選 1 對的機率只有 25%,選題就更嚴苛了,
錯一個選項還會倒扣,直到有一次期中考,
我想通了一件事:「如果能刪掉一個選項,
猜對的機率不就大幅提升了嗎?」
因此我學會用「刪去法」思考,
考試成績大幅提升,
因為單選題只要能刪掉一個選項,
命中率就提高到 33%,
而複選題只要刪掉一個選項,
通常剩下的全選分數就不會被倒扣光光。
這個過程讓我學習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當選擇有限,而且不容易找到正解時,
找出錯誤的答案會比找正確的還重要。
若把它應用在投資上,這件事的價值更高!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3 個檢查指標
幫你挑出錯誤答案
選股就是一個範圍有限的選擇題,
多數人追求正確的答案,
想找到最飆的一支股票,
這樣做就跟寫選擇題一樣,
命中率只有千分之一。
有趣的是,如果願意多下點功夫,
投資裡面有很多「標準的錯誤答案」
比找到正確答案容易百倍,只要刪掉它們,
就更加接近正確答案了。
以第 1 季財報公布為例,
有哪些股票屬於錯誤答案呢?
以下分享3個我常用的快速檢查指標:
指標 1:
當季營業利益<0 →別買
營運正常的企業,每季營業利益應該保持正值,
若為負值,
代表賺太少或開銷太大,
以至於無法負擔營業費用。
並不是說營業利益出現負值股票就不會漲,正好相反,
許多飆股其實都會出現在營業利益負值的情況,
即使如此,先不說它不值得長期持有,
許多易跌的股票往往出現其中。
這似乎是老生常談,
每個長線投資人都知道企業獲利的重要性,
卻很少有人告訴你到底這樣選結果會差多少?
以下分享我的統計結果:
統計過去 6 年第 1 季財報,
發現每季約有 4 分之 1 檔股票營業利益小於 0。
而這些股票未來半年內下跌 20% 的機率,
比其他個股高出 50% 到 1 倍。
指標 2:
近 2 季自由現金流合計<0 →別買
現金就像是一間企業的氧氣,
少了現金的企業很快就會缺氧,
時間一長
可能會讓企業中風、慢性衰退,
比方說被迫借入高利貸,
或是被迫變賣手中有價值的資產。
自由現金流是企業能自由運用的現金。
包含營業賺進來(或虧損)的現金,
扣除當季投資的花費(或收入)。
成熟的企業
不該時常出現大筆支出
企業投資花掉資金不見得是壞事,
但若選擇的企業足夠成熟、有賺進現金的能力,
就不該常常有大筆的投資支出。
我習慣看 2 季自由現金流合計,
結果和看單一季不會差太多,
但合計數字小於 0 就表示長期持有風險較高。
統計過去 6 年,2 季自由現金流合計為負值的股票,
每季約有 3 分之 1,這些股票下跌 20% 的機率,
也比其他個股高出 50% 左右。
指標3:
每股淨值變動>10% →別買
每股淨值也就是每股的股東權益,
它代表企業的資產減去負債,
多數時不會大幅變動。
在台灣也許是反映出對企業的不信任,
大多數人都傾向企業獲利時能拿回多一點的現金股利,
因此淨值如果有大幅度的變化,
很可能是反應企業有進行增資等動作。
無論是大幅增加,或是大幅減少,
對未來股價都是負面的影響。
統計過去 6 年每股淨值變化的股票,
每季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股票會有劇烈變動的情況。
這些股票下跌 20% 的機率,
比其他的股票高出 50% 到 1 倍左右。
3 種指標兼具
超級危險股浮現
若上述三種危險條件全符合,
會出現一群「超級危險股」。
相反的如果三種條件都不符合,
就能找到一群數量少、相對安全的股票。
這些安全股票下跌機率
會比超級危險群的股票少一半,甚至更少。
當你找到越多「錯誤答案」,
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安全性,投資成效更穩定。
在投資裡,如果想知道:「哪檔股票容易漲?」
不如也試著思考:「哪種股票不容易跌?」
也許能更快找到答案。
從這 3 個指標來篩選好股
也能同時避開危險股唷~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Eating)
想看更多,歡迎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