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拖延症患者占總人口的 70%~80%,
這就是胡說八道。
據我看,
應該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有拖延症。
你自己想一想,
是不是有一本書買回家後,
到現在膠膜都沒拆,還擱在書櫃裡?
如果有,這就是拖延症的症狀。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羅振宇
什麼是拖延症?
就是你明知道這件事該幹,
但是你就是拖著不幹,而拖著不幹的同時,
心中還有強烈的焦慮感和罪惡感。
拖拉、焦慮、罪惡,
這三條湊齊了,就叫拖延症。
很多人說拖延症不是懶。
對,確實不是懶,
如果單純是懶,那就僅僅會拖拉,
而沒有罪惡感和內疚感,
就叫沒心沒肺、沒皮沒臉,就是懶漢一條,
我們不跟這種人談什麼拖延症。
拖延症是 明知要幹,
但就是沒有辦法 讓自己開始幹。
打開電腦要工作,
卻不斷做別的事情 來拖延...
我看過一個段子,說有一個人,
某天晚上終於要開始做創意方案了。
他回到家打開了電腦,
想想這個工作這麼重要,
決定要先調適好心態。
所以他先吃了一碟瓜子,又啃了一隻雞爪,
接著吃了三個巧克力派,身體調整得不錯,
但是心情還沒調適好。
於是,他又洗了一個澡,
洗完之後擦了一遍爽膚水,
又擦了三遍爽膚露。
他又覺得這個氛圍還不太對,
便給自己泡了一壺香香的菊花茶。
終於可以心如止水了,然後,
他看著那個打開的 word 檔案,睡著了。
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怎麼跟拖延症對抗呢?
許多關於拖延症的書,都不可靠!
先嚇唬你,再說這種症狀 可以治好...
我流覽了能找到的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
覺得都不可靠,發現它們就一個宗旨:
只要你說有病,
我們就敢說能治。
方法是什麼呢?
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
基本上結構都是這樣的:
首先嚇唬你,
告訴你拖延症有多大的危害;
然後告訴你拖延症分幾種,
拖延症的病因是什麼,一通雲山霧罩;
最後應該落實到怎麼治療上了。
這時,樂子就來了,
一堆不可靠的方法。
有人告訴你,
拖延症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你要把QQ關掉,把音樂關掉,
把電腦關掉,別去玩遊戲了,
那不就治好了嗎?
還有人說,
拖延症就是不會管理時間,
你得學會管理時間,
把自己的時間表掐好,
先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
然後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一點一點地完成。
最奇葩的一本書叫《番茄工作法》,
說一個番茄時間是二十五分鐘,
你給自己設一個鬧鐘,
在這段時間裡絕對不要讓任何人打擾你,
這二十五分鐘專心致志地幹一件事。
一個番茄時間結束了,
再做另一個番茄時間的事。
如果我能做得到以上這些,
還叫拖延症患者嗎?
就像是減肥,
很多人都說,減肥還不容易?
管住嘴,邁開腿,少吃多運動。
可這樣簡單的方法,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對抗拖延症,
就是要跟自己「耍心機」: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怎麼跟自己玩心眼兒,
怎麼與拖延症抗爭的,大致有三招。
第一招:
很多講拖延症的書上都說,
你要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去完成,
我覺得這個不可靠,我的心得是,
把那些創造性的任務
分解成機械性的勞動,
就比較好完成了。
很多人拖延,有的時候並不完全是因為懶,
而是在那些創造性的事情上,
他對自己有完美主義的要求,
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達不到的水準,
所以才會一直拖著、等著。
例如:不想靠記憶力背書,
就靠勞力抄書吧!
比方說我上高中的時候,
一旦拿起政治、歷史、地理這些文科的書要背,
我的注意力也就能集中個五分鐘,
然後就去搞東搞西了。怎麼辦呢?
我從高二夏天,也就是暑假起,
就給自己下了一個任務,
要把政治、歷史、地理這三套教科書抄五遍。
就是抄,不需要我背,
不需要我調動注意力,
我只需要做機械性的勞動就可以了。
最後我真的抄了五遍,
我從來沒有背過書,
但是我的高考成績還可以。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把創造性勞動
變成機械性勞動的行為。
拖延症最嚴重的人,
多半是 從事創意工作的人
你可以觀察一下,
拖延症最嚴重的是些什麼人?
多是做創造性勞動的人,
最被拖延症所苦的人,就是出版社編輯,
求爺爺告奶奶,找作家去組稿。
然後作家就給你拖,
他們可不是按小時拖,而是按年拖,
拖得真是山長水遠,
你都不知道他們會拖到什麼時候,
因為他們在做創造性的勞動,
一定要用機械化的勞動把它分解掉。
第二招:
第二個心得,
叫「讓種子飛一會兒」。
我還記得大考的前一天,
我們的班主任給我們講了一個
大考關於語文考試的技法。
他說,你們拿到語文卷子之後,
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做題,
先翻到最後一頁,看作文題,
看懂了就擱下,然後從第一道題開始做。
他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雖然這個時候你在做前面的題,
沒特意去想作文的事,
但是因為你看過這個作文題,
所以這篇作文的構思,
已經在你的心裡開始生長、發芽,
「飛了一會兒」了。
當你把前面的題全部做完,
開始寫作文的時候,
你不知不覺已經完成了一部分構思,
這是一個很節省時間的方法。
我對付自己的拖延症,現在也用這個方法。
就是不管這件事我多不情願去幹,
我會強迫自己先幹一件事:
先把這事瞭解一下,
然後才把它擱下。
雖然我之後在搞東搞西,
但是我知道那個種子在生長。
所以一旦時間來不及了,
我必須要開始幹的時候,
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幹完。
第三招:
第三個方法其實特別簡單,
既然你認識到自己有拖延症,
知道拖延症有一個最大的共性:
當你面對的是一個人的任務時就會拖延,
而在群體壓力下,
拖延症會消解很大一部分。
美國社會有一個現象,
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窮人。
不是說窮人就一定是人窮志短,
而是富人在社群裡面是有壓力的,
因為胖就意味著你意志薄弱,你自控能力差,
你在社交圈裡就不好混。
這種群體壓力會對人的行為
構成很大的反制效果。
在眾人面前,會產生「虛榮心」
我一旦意識到自己有一件事想拖延了,
就會採取一種辦法,那就是開會。
我會請一些人來,介紹一下我要做的方案,
然後群策群力把它完成。
大家覺得羅胖很謙善,其實不是,
我就是找幾個人看著我,
然後當著別人的面,
你會發現你另外一個心理機制開始啟動了,
就是虛榮心。
本文摘自《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
作者: 羅振宇 / 出版社:天下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Sherry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