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詩樺
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日前公布了102年國人癌症登記報告,
平均每5分鐘18秒就有1人罹癌,
癌症時鐘比前1年快了8秒;
另在十大癌症排行榜中,
大腸癌的發生人數最多,
連續8年穩坐榜首位置,
儼然是我們健康的最大威脅,
此外,台灣每10萬人有45.1人罹患大腸癌,
是全球大腸癌發生機率最高的地區!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原因】為什麼會得大腸癌?
大腸癌和年紀、飲食及生活習慣
等最有關連,
例如台灣人喜歡聚餐吃燒肉、燒烤,
重口味的飲食習慣、與飲食西化:
多紅肉、高脂肪、高蛋白質也有關,
或是常常喝酒、有吸菸習慣,
如果再加上忙於工作、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更是加速了大腸癌發生的機率,
此外罹癌風險隨著年紀增長也會漸漸升高,
5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要注意,
建議每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
【症狀】便祕、血便、糞便有黏液…
大腸癌症狀有哪些?
初期的大腸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
也因此多數人都錯過了及早發現的時機。
等到發現時多數是第2期與第3期。
根據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指出,
大腸癌症狀包括以下任何一種:
-
大便有血,或呈黑色
- 大便帶有黏液
-
沒有明顯的理由下,大便習慣改變
(如持續的便秘或腹瀉)
- 體重下降
-
腹部絞痛
- 便後感覺腸內仍有糞便
- 嘔吐
- 貧血症狀,如手腳冷、疲倦、容易心跳、
- 氣喘、面色蒼白及頭暈
【解決】治療&術後飲食照護
大腸癌目前治療方式可分為
「外科手術、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
4大療法,
根據癌症分期、嚴重度不同而有所區別。
術後的照護也不能輕忽,
應採用漸進式飲食規劃,先從喝水開始,
再到清流質飲食(米湯、蜂蜜水)、
全流質飲食(豆漿、牛奶)、
半流質飲食(麵、粄條),
再慢慢進階到可以吃一點軟食物,
像是瓜類、豆腐等,最後就能正常飲食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