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改變是辛苦的,但幸福卻是永恆的。
從全台最老高中生到
英國倫敦大學碩士,他做了什麼?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自小貪玩不愛念書的程大洲,
直到二十二歲才高中畢業,
號稱「全台最老高中生」,
連家人都曾想過放棄他。
沒想到三十歲所許下的生日願望,
竟成為他遠赴英國留學的動力,
一路過關斬將,
不但順利攻讀 QS世界大學教育類
排名第一的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碩士,
畢業後更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企業管理顧問。
學生時期被退學、
吸毒、遭各大院校拒收,
到後來的卡債陰影、菸癮纏身、
連續收到十四間研究所的拒絕信、
念研究所瀕臨被當、年過三十,
打工月收入不到 22k……每當人生出現低潮,
他總是奇蹟似地敗部復活,扭轉頹勢。
驀然回首,
才發現自己不自覺地運用了許多心理效應,
這些心理效應不只讓他順利完成心理碩士學位、
戒菸成功,更讓他追到自己心儀已久的女孩,
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這是他十三次逆轉勝的親身經歷,
和那些勇敢走出舒適圈的勇者故事。
文 / 程大洲
走出舒適圈,為夢想奮鬥
辭去穩定的軍職,回學校進修
阿賢是位職業軍人,
高中畢業後就決定投身軍旅,
做份穩定的工作。
從小就屬於穩定型個性的阿賢,
從來也沒有想過可以做些什麼其他的工作,
認真的性格讓他仕途順遂,
在短短幾年內就晉升為士官長,
在部隊裡面也是盡心竭力地對待每個長官、部屬與工作。
有一天,
只有高中學歷的他突然萌生了再進修的念頭,
這下家中的父母可緊張了,放著穩定的軍旅薪水,
外加以後可能的退休金,
兩老要他想清楚點再做決定。
八年的軍旅生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確實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況且大學考試也不見得一定考得上,
畢業後也不保證會有工作,
未來的變數實在很大,
這讓性格穩定的他很難做決定。
「現在不改變,以後就更難改變了。
現在不決定,以後也決定不了了。」阿賢心想:
「尤其再待個幾年下去,就更難放棄終生俸了……」
於是就在要簽續約的時候,
阿賢毅然決然向部隊長官提出辭呈,
希望能夠往外發展,甚至出國求學念書。
「要不要再考慮看看?」
「家中父母怎麼說呢?」
「我們很看重你啊。」
許多的好友甚至長官都不斷慰留他,
希望他能夠繼續留任。
「非常感謝你們的栽培,
但我還是想要試試看
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阿賢客氣地回答。
就這樣,長達八年的軍旅生涯畫下了休止符。
在醫院見生死,思考生命的意義
後來阿賢果然不負眾望考上大學,
並順利在四年後畢業。
但是,出社會後其實是另一種考驗,
尤其對一個穩定型的人來說。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做什麼工作,
於是他曾嘗試去餐館打工和做研究助理,
但沒有一份工作的薪水可以跟他以前相提並論。
有一天,聽說某間大學的校警有職缺,
愛好穩定的他欣喜若狂,努力撰寫履歷,
並積極找認識的朋友寫推薦函,
經過幾輪的面試,阿賢終於順利錄取了。
由於阿賢認真付出的性格使然,
沒隔多久就升為正式編制的警員,
甚至被大學的醫學院延攬到醫院的消防隊任職。
穩定的工作讓阿賢終於找到安身立命的職涯,
但是,在醫院看到種種生老病死後,
卻也讓阿賢思考更多有關生命意義的問題。
「長官,我想要去菲律賓做賑災工作。」
有一天,阿賢認真地對直屬長官說:
「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好啊。」長官也支持他的決定,
於是就批准了他一個多星期的假。
幫助更多的人,努力成為醫生
沒想到,不去還好,
一去就點燃了他心中那股悲天憫人的性格,
看到許多的災民受苦,
阿賢心中暗自決定要盡更多力量,
幫助世界上有需要的人。
回到醫院後,他決定向長官請辭,
希望能夠去中國發展。
就這樣,他又再度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
雖然無法再找到合適的工作,
但卻也在隔年順利的考進中國排名第二的
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往自己更高的醫師夢想邁進。
那年阿賢三十七歲,六個月後,
他在醫院的急診室實習時,
順利與醫師團隊們救回
一條奄奄一息的寶貴生命。
改變,如同蛻變
你的舒適圈是什麼?
你的安全區域又是什麼?
改變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尤其當它是要挑戰自己的性格底線時。
蛻皮效應說明的是改變後的美好未來,
但是,在開創美好未來前,
總是要經過最嚴峻的挑戰。
在自然界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蛻皮效應的例子。
蛇類唯有經過不斷蛻皮的過程,
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壯。
但在這個過程中卻得消耗非常多的體力,
甚至要防止敵人的侵犯。
醜陋小鵝(俗名醜小鴨)
唯有在年幼時期經過灰褐羽翅的脫落,
才能蛻變成為擁有潔白羽翅的美麗天鵝,
然而卻要經歷從小以來醜陋的模樣。
毛毛蟲唯有經過作繭成蠶的閉關日子,
才能夠蛻變成為擁有翩然羽翅的美麗蝴蝶。
但是,
並不是每個成繭的毛毛蟲
都能夠順利的羽化成蝶。
程大洲的故事
曾獲英國BBC專訪、外交部《宏觀周報》報導,
以及倫敦區最佳團隊經理人等殊榮
打從心底的蛻變
所以,改變往往是充滿挑戰的,
過程也往往是艱苦的。
在退伍後,我就已經很想要和過往的生命劃清界線。
夜夜笙歌、萎靡不振的生活背後,
是想要填滿內心永無止盡的空虛感。
但現實是,這樣的生活到底能夠過多久?
我該如何改變?
在去完教會的接下來幾個星期,
我決定換一支手機、換一個號碼,
從家裡搬出去,不再跟過去的朋友聯絡。
結果,竟然連當兵時交的女朋友都決定跟我分手,
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分手後的那段時間讓我思考了很多,
原本以為會有機會在一起很久的,
原來竟是一場一遇到考驗就破碎的感情。
沒想到,
這反而讓我可以更專心地去面對我未來的生命,
專心地思考蛻變的問題。
其實,我那冥頑不靈、桀驁不馴
的態度一直深深傷害著我的家人。
內心雖然知道不對,
但我實在沒有動力改變,
所以當時除了跟「過去」劃清界線外,
接著就開始打造自己「未來」想要成為的樣子,
讓「現在」變成一個分水嶺。
由於過去跟父母親經常頂嘴吵架,
常常傷透了他們的心。
牧師鼓勵我要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生命,
一定要突破跟家人的關係,
因為跟原生家庭的關係,
往往會影響一個人最深的內心世界。
感謝家人,破繭成蝶
於是我決定先從改變對家人的態度開始,
並且盡量寫下家庭裡值得我感謝的部分。
想不到這一寫就沒完沒了。
後來我才明白到,
原來我那一直混、退學來轉學去的背後,
有著許多爸爸跟人磕頭、
借錢幫我交學費所流下的淚水。
我那回家就有飯吃、天冷就有衣服穿的背後,
又是媽媽下班之餘,不管手已經罹患了關節炎,
依然堅持為我及弟弟們默默打點的汗水。
我怎麼之前都沒有注意到!
一邊對著自己生氣,一邊決定跟父母親道歉,
在某次晚餐的餐桌上,我決定面對我的軟弱,
跟爸爸媽媽述說著我過去對他們及這個家的傷害,
以及我未來想要做的改變(包含戒菸及戒酒),
他們聽到後竟然也都紅了眼眶。
尤其當我與父親擁抱、
撫摸著母親那雙微腫的雙手時,
我真的很難相信我之前竟然對此視若無睹!
「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上帝),
凡事都能做。」
這次我竟然靠著上帝給我的力量,
突破了我跟家人的關係,
改變了我長久以來戒除不了的惡習。
看著現在的我,
跟過去抽菸、喝酒、吸毒、打架甚至不斷退學的我,
真的是有天壤之別!
心改變,行為就會跟著改變,
蛻皮效應強調的不只是外在的轉變,
更重要的是由內而外的全然蛻變。
其實,人們往往不是不願意追求幸福,
而是太害怕在現實生活中作出改變。
就像毛毛蟲羽化成蝶一樣,
你願不願意為更美好的未來,
勇敢地走出安全區域,
付出蛻皮的艱苦代價呢?
阿賢為了成為一名救人的醫師,
需要熬上艱苦的六年學習。
我為了成為一名心理學家,
走過了你會在接下來的篇章裡看到的許多艱困挑戰。
改變是辛苦的,但幸福卻是永恆的。
今天的你如果活得跟昨天一樣,
明天的你,也會跟今天一樣。
相信自己,作出改變,
讓「現在」變成「過去」的分水嶺,
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全新「未來」!
內容請參考原書:
《倫敦大學教我的13個逆轉心理學:這樣轉進人生勝利組》
本文由 圓神書活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Clo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