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移居,退休新觀念!養老樂活村:每月 2 萬 包吃住、包玩樂,逍遙快活有尊嚴...

Money錢

Money錢

  • 2015-08-17 10:08
  • 更新:2020-12-22 12:00

幸福移居,退休新觀念!養老樂活村:每月 2 萬 包吃住、包玩樂,逍遙快活有尊嚴...

 

 

日本古代的棄老傳說訴說著老人的悲哀:

兒子背著 70 歲老母親上山,一路上,母子倆盡是沉默;

到了山上,兒子留下母親獨自下山,

讓母親在山上自生自滅。

然而,現代的老人不再這麼悲情。

在經濟自主下,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

有越來越多長者選擇主動離開家庭。

他們提著一只皮箱,移居到退休桃花源,

讓自己活得更精采、更快樂。

這期封面故事,就是要帶讀者全台走透透,

看看多處適合老人移居的養生住宅。

 

只要你願意,

未來也能過著有尊嚴、有品質的幸福老後生活...

 

趕緊來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清晨的陽光,緩緩透過窗戶灑入室內,

輕聲喚醒美好的一天。

簡單梳洗過後,

悠閒地走到視野遼闊的半圓弧型落地窗前

欣賞早晨的美景。

推開大門迎面而來的清新空氣,

讓人忍不住邁開步伐朝著幽徑走去,

輕鬆的活動筋骨,吸取芬多精的芳香。

 

繞了一圈,回到室內,

溫熱的早餐已經擺在桌上,

營養的餐點美味可口。

滿足了五臟六腑,察看一下今天的課表,

然後搭著電梯到樓下教室——

有的同學今天練太極拳,

有人則是帶著耳機練鋼琴,

有人已經開始揮墨練寫書法。

 

上完課,服務員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午餐,

只要端著盤子,十幾道豐富的佳餚任君挑選。

午睡片刻,三五老友邀約唱歌、打打衛生麻將、

鬥鬥嘴,一轉眼,又到了晚餐、就寢時間,

日子過得很快樂、很充實。

 

以上的情景,是住在養老住宅內的長者們,

每一天幸福且真實的生活寫照。

 

在台灣 有越來越多經濟獨立的銀髮族,

展開「移居」新風潮,

他們從自宅遷移到更舒適、安全,

子女又能安心的全方位養老住宅,

活躍地頤養天年。

 

 

安養住宅,滿足退休 身心靈需求

「要過這樣的生活,必須是身體健康的老人,

而且還要負擔得起費用,不能靠小孩,

才有退休生活選擇權。」

住在長庚養生村 6 年,

寇世勳的媽媽——齊家駿,

這番話說得很實際。

 

這群獨立自主的銀髮族

多半選擇距離孩子住家約 1 個小時車程、

交通便利的養生住宅,

平常和一群老友過著「大家庭生活」,

享受獨立的住房空間,

保有交友、學習、宗教信仰的生活自主權及隱私權;

假日時子女再帶著孫子前來探視,

維繫著「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親情

既能滿足情感的依附,

又不會有「成為子女牽絆」的心理負擔。

 

換個場景,來到台北市郊區的陽明山。

環境清幽,好山、好水、好空氣,

這裡是很多人在年輕打拼時的夢想退休地之一,

「陽明老人公寓」就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旁,

它是一間公辦民營的老人養生寓所。

而住在這裡已有 10 年的張子斌,

曾形容他在自宅退休時的一些煩惱:

 

 

無所事事,問題更多

整日處在公寓斗室,婆媳問題、家務瑣事、

小孩吵鬧、大人鬥氣,保持精神平靜談何容易,

身心愉快就更是奢求了。

運動去大安森林公園,

身心是可以得到短暫的紓解,

無奈出門就要坐公車,也是一件麻煩事。

住在市區家裡,飯後散步只能從臥室走到客廳,

從客廳走到廚房,

比關在籠子裡的猴子好不到哪去。

 

後來張子斌看到報紙介紹陽明老人公寓,

於是上山參觀,甚是滿意,與家人溝通後,

帶著高齡 90 歲的老母親一起入住。

跟一群老人住在一起,

不但沒有生命倒數計時的落寞,

因為才藝活動多,熱鬧又有趣

反倒點燃了學習慾望,

於是他開始買書、買設備,自學電腦,

甚至用電腦寫作,到處投稿,並多次獲獎。

張子斌曾撰文分享住在老人公寓的日子:

 

山上的生活悠閒恬適,

與都市內的水泥叢林迥然不同。

在午後的陽台上,我總愛一手拿著一本書,

茶几上放著一杯咖啡,

小小的黃蝶就在面前穿梭飛舞。

這總讓我心裡莫名的湧上一股感動,

一股難以言喻的幸福。

住在這裡能散步的地方可多了,

條條幽徑、樹木蔽陰,耳朵塞著 MP3,

在悠揚的樂音中散起步來格外怡然。

退休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放下後,我得到的更多。

 

理財hen好懂

帶你掌握最新理財資訊👇(請點擊圖片)

幸福移居,退休新觀念!養老樂活村:每月 2 萬 包吃住、包玩樂,逍遙快活有尊嚴...

 

趁健康幸福移居

解決老後「3 怕」

從事銀髮照護產業長達 20 年的中山老人

住宅主任李梅英觀察,

這些選擇入住老人專屬住宅的銀髮族,

大多有兒女、有房產,

但是他們不想一天 24 小時守在自宅看電視,

也不想因為生活作息不同,與兒孫起摩擦,

或擔心萬一自己在家跌倒沒人發現,

因而選擇入住高齡住宅。

經過調查發現,

「自願入住」的長輩比例相當高,

與過去「被兒女遺棄才入住養老院」的負面觀感

落差相當大。

 

藝人洪榮宏的媽媽

也是因為和 3 個孩子生活作息不同,

自己一人獨居在淡水,

她形容一個人在家也很孤單,

於是找了一個安老的住所,

和一群快樂的老人住在一起,

心情反而開朗許多。

 

 

在雙連安養中心採訪洪媽媽的那天晚上,

看到一位 90 歲的奶奶吃過晚飯後,

坐在大廳,鏗鏘有力的彈著鋼琴,

身後一群爺爺奶奶或站、或坐著輪椅,

大家一起跟著悠揚的旋律輕柔的唱著歌,

畫面相當溫馨感人。

 

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主任蔡銀指出

老人有 3 怕:

怕孤單、怕生病、怕死亡

但是一個適合老人居住的優質環境

可以轉化老人的生理、心理,

讓他們活得更健康、更有希望。

在家獨居,如果沒有刺激,沒有與人互動,

反而心智退化的更快,進而引發失智、憂鬱等狀況。

 

 

團體生活找回自信,重建人生舞台

團體生活另一個正向的影響,

就是這群健康快樂的老人願意貢獻時間、

專長回饋社會。

像長庚養生文化村就有一群長輩,主動組成教學團體,

輪流免費幫一群沒錢上補習班的小孩做課後輔導,

當孩子學業有所進步,

這群爺爺奶奶還會自掏腰包買個小禮物做獎勵,

或是到幼稚園說故事、烤健康餅乾

送兒童醫院及護理之家。

還有一群長輩組成「老頑童合唱團」,

主動到監獄用歡樂的歌聲感化受刑人,

當受刑人看到長輩拿著拐杖前來獻唱,都相當感動。

 

「我們協助這些有專長的退休長輩圓夢,

重新建立人生舞台,讓他們可以有文化的傳承、

經驗的交流,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

長庚養生文化村主任李陳菁淵強調,

提供退休長輩一個有學習、有尊嚴、

有成就感的友善高齡住所的重要性。

 

但不可諱言的,

目前這群有「幸福移居」概念的退休長輩以北部較多,

只要經濟許可,這群行動力強的銀髮族

都會自己主動蒐集資料、打電話詢問、甚至實地參訪,

多方比較,替自己選擇最適合的養老住宅。

 

 

中南部觀念保守,養生住宅匱乏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廖素玲表示,

中南部的長輩安土重遷的觀念還是很重,

「就拿我自己的長輩來說,

要他們搬離家園入住別的地方是不可能的。

 

子女也會怕被別人說不孝,

除非是長輩有醫療照顧需求,才會選擇入住機構,

但還有其他的選擇,

包括請居家照顧員到宅服務或是請外勞,

如果長輩真的很嚴重才會入住護理之家,

例如長照或是失智。」

 

南部唯一一家較具規模的銀髮住宅:

悠然山莊安養中心主任郭姵伶也認為,

南部地區因為「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加上自有住宅率較高,

對家的依戀感相當深,

因此中南部未來老人照護發展趨勢,

比較會走向政府目前正在推動的「在地老化」,

包括老人送餐服務、到家打掃陪同就醫、

類似「托老所」的日間照顧等型態,

採取買鐘點服務的付費照顧模式,

而不像養老住宅提供 24 小時的包月租屋。

 

正因為北中南民眾在退休觀念上的差異,

也導致退休移居需求大不相同。

北部健康老人可選擇的養老住宅較為多元,

南部長者卻要等到失能或長期臥床、進入插管狀態,

才會「被迫移居」,而這時移居的選擇權

往往就落在子女身上。

 

「很現實的一點就是經費」

郭姵伶看過很多家屬替失能長輩選擇入住機構,

最先問的就是每個月要付多少錢,

而不是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品質。

「這和幫小孩選幼稚園完全不一樣,

我們會選老師好的、課程多元化的,貴一點的沒關係,

但當幫父母選擇照顧機構時,

子女通常會以費用為優先考量。」

 

 

有尊嚴的老後生活

老友、老本不可少

誠如寇媽媽所說「有錢才有選擇權」,

儲蓄足夠的養老金,絕對是擁有老後尊嚴的第 1 步。

但是,有錢還不夠,還要事先規畫老後生活、

居住環境、醫療品質、照顧服務、學習進修等

身心靈全方位的整體考量,

才能真正擁有幸福的樂齡生活。

 

而較完整的養生住宅,

甚至多層級照顧的銀髮住宅目前大多集中在北部,

張子斌建議,若想趁退休後身體還健康時,

做好幸福移居打算,一定要趁早規畫與行動,

千萬不要等到走不動了才想移居,

畢竟移居到陌生環境需要一段適應期。

 

李陳菁淵則以具體數字指出,

人在 70 歲之前的學習能力是最好的

所以若在 60 多歲移居,受到環境影響,

很自然的就會做健康自主管理,

讓自己越來越有活力,

能健康的活到 95 歲,甚至 100 歲;

但若是等到 75 歲後才移居,

心理層面、行動能力都會受到限制。

 

隨著少子化、高齡化、離婚率攀高,

未來台灣老人獨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如果想要退休後在地老化,

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股長林奕如建議,

一定要多利用老人服務中心、長青大學等社會資源,

或是尋找心靈寄託,例如當志工等,豐富退休生活。

 

如果想要退休後

與志同道合的老伴、老友

住在一起相互扶持,

不想為三餐而煩惱,有醫療需求時,

隨時有專業團隊可以諮詢,

並提供貼心服務,

那麼幸福移居肯定就是必然的選項。

 

如果你已經做好退休後移居打算,

或是想要替父母做規畫,

〈封面故事〉就帶你徹底了解

台灣高齡住宅的多元型態,

以及如何挑選最優質、又負擔得起的養老好宅。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看更多,歡迎詳閱

《Money 錢》2019 年 1 月號第 136 期

(圖/ flikr) 撰文:賴雅淳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