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控股公司估值偏低
台股近 10 年掀起一股老牌企業轉型為控股公司的風潮,
當然這裡的控股公司並非指企業把名稱改為投控,
而是母公司把賺錢的事業切成子公司掛牌,或握有現金的公司透過不斷入股,
來壯大自己合併報表的營收及事業版圖,一開始透過這種方式成長的公司,
市場在看到不斷增加的營收或子公司上漲的股價時,
都願意給予較高的評價,但隨著時間過去,
這些控股公司型態的母集團,市場對他們的估值越來越低,
法人、大戶即便知道估值嚴重偏低,
也沒有人想要去拉抬這些控股公司類型的股票,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控股公司與價值投資
近年動能型投資當道,價值投資經常跑輸大盤,
一般常見的價值投資有本益比遠低於市場平均、
公司股價低於帳上固定資產(可能是土地、不動產)或是控股公司的狀態,
公司持有某個股價很高的轉投資或子公司,結果其持股市值比公司還來的大,
隨著越來越多公司把旗下部門切出去掛牌,這種狀況變得越來越多,
台股比較具代表性的例子有鴻海(2317)與工業富聯、臻鼎-KY(4958)與鵬鼎、
緯創(3231)與緯穎(6669),及母公司經常跟跌不跟漲的中美晶(5483)及環球晶(6488),
這些母公司的股價固然低估,但投資人如果是看好特定題材,大可直接買進子公司,
不僅題材、營收純度較高,也可避免母公司其他部門的包袱干擾,
投資人買進貴鬆鬆的子公司,最後賺的反而比買進本益比偏低的控股公司還多。
(圖片來源 : 筆者整理)(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長期被低估的母公司
然而今(2020)年卻有一間控股公司,股價在被低估長達一年之久後,
突然在短短 2 個月內大漲 70%,這間公司就是矽晶圓大廠環球晶(6488)的母公司中美晶(5483),
過去中美晶(5483)本業因太陽能長約包袱,長年虧損,
就算持股 51.17% 的子公司環球晶(6488)每季獲利 30 億上下,
中美晶(5483)每季 EPS 仍舊在損益兩平邊緣徘徊,
直到 2019 年第二季,中美晶(5483)決定把剩下的長約一次性認列損失,
2020Q3 開始每季 EPS 才穩定落在 2 ~ 3 元之間,
市場原本以為,中美晶(5483)在盈餘趨於穩定後,
本益比可比照子公司環球晶(6488),股價輕易站上 150 元,
結果卻是公司的 EPS 轉好了,但股價仍舊在 90 ~ 100 元之間不動如山,
原因很簡單,中美晶(5483)被當成控股公司了,
投資人如果看好矽晶圓的後市,大可直接買進環球晶(6488),
實在沒有必要買進矽晶圓事業持股比率只有一半的母公司。
中美晶(5483)股價大漲 70%
中美晶(5483)長期牛皮的股價在 11 月份迎來大變化,
首先是台股 IC 設計及晶圓代工類股,在經過 Q2 ~ Q3 的熱錢炒作後,
基期已普遍偏高,市場在萬三及萬四行情中急需尋找低基期的股票拉抬,
剛好當時被動元件及矽晶圓這些同樣受惠 5G、遠距辦公的漲價概念股,
幾乎都沒有漲到,也就被投信鎖定,成為 Q4 作帳行情的重點布局對象,
其次是中美晶(5483)在 10 月底召開法人座談會,
會中表示 2021 年開始將規劃每年配息 2 次,
2 月及 8 月各一次,每次配息 4 ~ 4.5 元,以當時(11/3)收盤價 101.5 元計算,
殖利率高達 8% ~ 9%,這兩個因子立刻讓股性牛皮的中美晶(5483)動了起來,
並在 11/27 漲到 130.5 元,漲幅達 30%,12 月之後伴隨著子公司環球晶(6488)併購德國矽晶圓大廠 Siltronic AG 的利多,
中美晶(5483)一舉攻上 170 元,兩個月漲幅達 70%,擺脫了控股公司不會飆漲的定律。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控股公司的獲利能否回饋
控股公司要讓自己的價值提升,最快的方式就是改善母公司的業務,
讓母公司發展出同樣吸引投資人,且子公司沒有的題材,
如果做不到這點,就必須把重點放在獲利能否回饋給股東上,
說到底,股票扣除價差的資本遊戲,還包括了可以實質回饋給股東的現金股利,
中美晶(5483)在打消太陽能包袱的第一年,配息金額只有 5 元,
就算 EPS 高達 10 元,市場也不會把它當成 10 元對待,
而是會用 5 元換算 5% ~ 6% 的殖利率,給予 90 ~ 100 元的價格區間,
而台股也有一家控股公司,連續多年繳出 10 元以上 EPS,卻因為配息金額偏低,
本益比及本淨比長期低估,這間公司就是曾經在 2016 年只配息 0.79 元而被投資人砲轟的潤泰全(2915)。
📣歡迎加入【股市小P】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