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在做投資時,你是研究股票,還是研究人?哪個方面更重要?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個決策的本質問題—投資決策的立場,也就是你應該站在自己的還是他人的立場做決策。這項新的觀點,會讓你顛覆對於股票投資的看法!
文 / 陸蓉
選美博弈
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提出選美博弈理論。主辦單位在報紙上刊登一百張照片,請參賽者選出其中最美的六張,誰的選擇結果與全體參賽者的平均偏好相似,誰就可以獲獎。在這種情形下,每個參賽者都不選自己認為最美的六張,而是選別人認為最美的六張;大家都運用智力,推測一般人認為哪六張最美。所以,人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其實是在猜測別人的選擇。
選美博弈升級版 猜數遊戲
假設有很多人參與遊戲,每個人只需要在零到一百之間任意猜一個數字。當你猜的數字與其他人猜的平均數的三分之二最接近時,你就贏了。打個比方,如果其他人猜的數字的平均數是五十,五十的三分之二是三十三,那麼猜三十三的人就贏了。理查.塞勒曾經在《金融時報》上做過這個實驗 ,邀請華爾街的人參加遊戲,結果大家猜的平均數是十八點九一,所以最後猜十三的人獲勝。
這個結果比多數人想像的要小。實際上,獲勝者猜中的具體數字是什麼並不重要,這個遊戲有一個理性均衡解:零。為什麼會是零呢?因為遊戲的關鍵在於:你猜的數字要比其他人猜的更小一些,每個人都在猜測別人的選擇,希望自己猜的數字是「其他人猜的數字的平均數的三分之二」。這樣一來,人們猜的數字將收斂於零,從而達到均衡。因此,如果每個參與者都是理性的,那麼這個遊戲的均衡解為零—這就是理性人的答案。
華爾街的人比一般人理性
但在現實中,猜零並不是一個好策略,因為參與者可能並不都是理性的,只要有一個人不夠理性,他沒有猜零,那你猜零就肯定輸了。所以,你猜多少取決於你認為別人會猜多少,取決於你認為別人有多理性。在塞勒的實驗中,華爾街的人比一般人理性,他們在內心博弈的次數更多,因而回答的數字更接近理性均衡。這個猜數遊戲相當於選美博弈的升級版。實際上,人們在金融市場上的決策也是基於對其他人的猜測的。
股票市場就像選美博弈
假設你要買股票,應該買自己覺得最好的那檔股票嗎?不對。如果想獲利,你應該買別人覺得最好的那檔股票。怎麼才能知道別人認為哪檔股票好?這就要學些心理學。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紹了心理學基礎內容,那些人們在真實環境下的錯誤認知和錯誤決策,就是你揣測別人的工具。可見,心理學對金融投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投資選什麼資產,並不取決於你認為資產的價值如何,而取決於你認為其他人覺得這個資產的價值如何。
根據他人的心理「聰明」決策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你就能根據他人的心理聰明地做決策了,具體怎麼做?舉個例子,如果有檔股票現在的價格是五十元,而你認為它的實際價值只有三十元,但市場上有關於這檔股票的利好消息,可能會促進其價格進一步非理性地上漲到八十元,這時你該如何決策?如果是傳統金融學中的理性人,他會賣空這檔股票,因為現在的市場價格已經超過了其本身的價值。
但在現實中,賣空這檔股票並不是個好策略。如同選美一樣,你的主要目的是獲利,你覺得誰美或不美並不重要。當覺得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會上漲時,你就應該買入。現實中的這種決策方式稱不上理性,因為理性人只根據資產的價值來決策;但這種決策也不是非理性的,因為這樣做確實可以獲利。我把使用這種決策方式的人稱為「聰明投資人」,既區別於理性人,也區別於非理性的人。我的團隊寫了一篇關於「聰明投資人」的文章 ,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國外也有類似的發現,他們稱這種投資方式為「聰明錢效應」。
價值投資
索羅斯就非常類似於「聰明投資人」,他的投資方式是,在價格已經超過價值時,只要預期大眾心理會進一步推高價格,就進一步追買。而巴菲特的投資方式更類似於理性投資人,他能在股價還沒達到價值位時,快人一步看到未來投資價值而先行佈局,但會在股價到達價值區間前退出,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價值投資。
投資決策 站在他人的立場
中國的股票市場以個人投資人為主體,相對於以機構投資人為主體的先進市場更加不理性,價格超過價值的情況更是常見。本篇內容有助於幫你理解價格與價值的對應關係,知道在投資決策時,應該站在他人的立場而不是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多花時間研究心理學甚至比研究投資標的更重要。
投資市場有不少看起來複雜的情況,如果你運用心理學知識,站在他人的視角去思考,就能很容易理解並做出正確判斷。比如,國際貿易摩擦會對股票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時該怎麼決策?很多有經驗的投資人會把自己關起來,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冷靜思考,不受他人影響。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多去關注股票論壇和評論,這樣做不是因為其他人說得更對,而是因為他們的決策決定了股市的價格。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28 歲前想存到一百萬絕對要知道這 2 件事,了解後存款速度迅速增加 200%
- 從每月花掉 9 成薪水,到一年存下 50 萬!這 6 招存錢技巧,讓她從「月光購物狂」變身省錢達人
- 記帳這樣做,就能 減掉 50% 支出?家庭主婦靠「記帳減肥法」,竟一年多出 100 萬!
- 其實有錢人,都用長皮夾!用年收入 200 倍法則:花錢的同時,就能幫你省錢!
- 薪水少,更要存錢!「5 功能帳戶理財法」就算花錢吃大餐、看電影,也能存下一桶金!
本文摘自《為何賣掉就漲,買了就跌?:行為金融學教你避開人性弱點,擴大投資效益,實現財富自由!》,作者:陸蓉、出版社:三采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Stephanie;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