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編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個人的生活中,社交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但你是否曾經檢視過自己的社交行為,
是不是花了太多的時間?
你的社交,是否為自己帶來好的效益?
你的社交,與自己的層次是否相符?
看看這篇文,仔細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與社交活動,
否則,你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作者:李維文
什麼是 過度社交?
我在美國待久了,
對美國人的「管理主義心態」
(Managerial Mentality)印象很深刻。
他們非常重視原則、計畫和控制,
在社交中也是如此。
這些人有朋友、親人和同事,
但不會無限制地擴張關係網,
也不會和每個人的聯繫過於緊密,
更不會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社交上。
我們之所以要認清和拋棄「過度社交」,
是因為這些活動會浪費許多資源。
要想建設一張高效的社交網,
就必須擁有管理主義心態,
學會遵守原則,
制訂計畫並控制進程,
同時還要輔以強大的執行力。
國內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曾戲謔地跟我說:
「我有五萬個好友,
但常和我說話的只有五個。」
他點開手機,挑出通訊錄,
總感覺和每個人都是泛泛之交,
遇到重要的事情能叫出來聊聊的人很少。
「我交了這麼多朋友,
效能卻不如一個普通人。」
他感慨地說,
「該讓自己的朋友圈瘦瘦身了。」
過度社交有五種具體形態和表現。
(中略)
單方面的損耗很傷
這類人際關係也稱「損耗性社交」,
其包含許多方面,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像吸血鬼一樣吸取你的能量。
經常傳導「負能量」的朋友或同事,
就像蒼蠅在你耳邊飛來飛去,
使你無暇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種社交極為劣質,
而我們經常也能感覺到這類人無處不在,
幾乎能在任何場合碰到,
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破壞我們社交時的心情。
例如,密友周末聚會時總是滿嘴抱怨,
他們不反思自己的能力和積極尋找機會,
而是怨天怨地怨社會,甚至埋怨父母。
他們經常吐槽某個成功者是走了狗屎運,
而他們一事無成純屬運氣不佳。
有時還喜歡拉著你喝酒、泡吧,
逼迫你放下手頭的工作,
繼續聽其喋喋不休地
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
他們的老闆是混蛋、同事是傻瓜、
老公是渣男、朋友無情無義等。
當你理性地分析箇中問題時,
他們又嫌你不理解其心情。
交到這種朋友,心情煩躁是肯定的,
但更可怕的是,他們會持續對你造成損耗。
如果你一直被當作情緒垃圾桶,
便無法感受到社交的快樂。
從這類關係中,
你唯一能學到的教訓是─
別接朋友的電話,
因為他們又要向你吐苦水了!
一方面,假如你的朋友長期如此,
說明他們大部分的時間是處於人生低谷,
上升慾望不高,社交品質很低;
另一方面,你很難指望這些人能夠聽取建議,
並有所成就,更不能期待他們對你有多好。
他們缺乏解決問題的意願,
大部分自私、偏激,
只會不停地損耗身邊的人,
同時缺乏感恩之心。
所以,應該遠離他們,
或至少降低與他們的交際頻率。
定位錯誤的社交
社交中的定位分為兩種:
第一、情感定位
人們需要情感交流,
但我們先要定位好自己的情感需求
(看對方能否滿足這種需求)。
第二、發展定位
事業規畫、人生計畫等
決定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朋友,
這也影響著我們的社交形態。
結交朋友就是一個驗證自身定位的過程。
在現實中,
這兩種定位往往互相交融,很難嚴格區分。
我們交朋友既是為了情感的交流,
也是為了共同進步,
所以,實際的社交是感情聯絡、工作溝通、
放鬆娛樂、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的「融合體」。
定位決定了目的,
目的也展現了定位
我們在建設人際關係時,
要先弄清楚一件事情─
對方是否符合我的定位?
我和他之間是否存在過大的落差,
以致完全不在同一個頻道?
遺憾的是,許多人並未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很少去想自己付出巨大代價的社交行為,
究竟能帶來多少收穫,
是否與自己的需求匹配,
能否實現自己的社交目標。
定位錯誤會導致結交的朋友在層次上相差太多,
這類社交往往也是無效的。
交友的層次
「層次」這個詞代表兩個方向:
第一,層次過高
即便缺乏機會接觸高層次的人,
也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高端社交」,
這就是對社交層次的定位不切實際。
人們覺得只有結識那些大老闆,
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而且說不定能得到千載難逢的機遇。
所以,凡是功利性強的社交理念,
全是朝上走的,以進入高端圈子為目的,
不過我向來反對這種做法。
「高端社交」確實重要,
有機會時也應該把握,
但沒有必要將人生的希望全部押在上面,
尤其是目標與自己的能力不符時。
例如,去聽馬雲演講,
或者和巴菲特共進午餐,
得到的收穫,
和與他們相同行業、
領域的人肯定是不同的,
你們理解的東西也絕不在一個層次上。
你聽到馬雲和巴菲特天馬行空的述說,
往往覺得是雲山霧罩,
而那些業內人士,
卻能從中看到行業的發展動向和寶貴的商機,
甚至能卓有成效地與他們進行互動,達成合作。
無論你認識多少這樣的大老闆,
若你的層次達不到他們的門檻,
你所獲得的資訊就是毫無價值的。
因為雙方的層次相差太遠了,
他說的你聽不懂,你說的他不感興趣;
他給你機會你也抓不住,
因為你缺乏與之相匹配的實力。
社交的層次定位過高,
會導致我們在與高端人士交流的過程中,
出現尷尬局面─
由於見識、閱歷和技能的差距,
你把握不住他們傳遞的資訊,
無法贏得他們的尊重。
而更多的情況是,
你以為他們尊重你,
但回過頭來細想又發覺,
那只是一種「禮貌周到」的客氣。
到最後,你既不能從這種關係中提高自己,
又無力再進一步拓展。
第二,層次過低。
層次過低就是社交時只「往下看」,
與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交往,
從此掉進一個又一個低層級的圈子中。
雖然能獲得知識、技能、視野、
思維、財富等各方面的優越感,
得到他們的尊重,成為圈子的核心,
滿足自己指點江山的虛榮,
但這種社交對你而言,
也是不具成長性的,
是低效和自我貶抑的。
因此,在排除感情因素的情況下,
應該避免與層次過低的人有太多的交往,
要適當地提升自己的社交定位。
效率最高的社交,
是和與自己層次差不多的人,
建立牢固的關係,
尤其是與比自己層次略高一級的人成為朋友。
在這種互優的模式中,
我們才能互相理解對方傳達的訊息,
並實現資源分享、共同成長的目標。
毫無意義的社交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小故事: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
你和他聊了一整天,
他的羊吃飽了,但是你的柴呢?」
這個故事生動地為我們總結了一種社交現象:
許多人將社交的重要性放在工作之上,
使得社交成為一種低收益,
乃至負收益的無效行為。
生活中大部分的「無效社交」,
其實就是缺乏收穫的社交行為,
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我們下班後和朋友、同事喝兩杯,
一場聚會兩三個小時,
說了一大堆沒有營養的話,
天南地北海吹一通,
給自己灌了一肚子酒,
回家之後大睡一場,僅此而已。
我們用手機和朋友聊天、打遊戲,
浪費一個晚上的時間,
只得到純粹的放鬆和娛樂,
沒學到知識,沒加深友情,沒開闊眼界。
當你總結過去三十天的社交生活時,
你會發現自己從中得到的東西,
對生活和工作而言是一個大寫的「零」。
儘管有些社交就是用來放鬆的,
但對於大部分的社交,
我們要認真考慮其所帶來的收穫─
對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對生活的幫助是什麼?
收穫包括物質、精神和閱歷層面,
當然,還要計算成本。
在現實中,我們不可能每一次
都能計算清楚社交的收穫,
再決定是否參與,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
在社交過程中建立目標,並且賦予其意義,
意即提前做好準備。
例如,儘管朋友聯繫你的目的
就是喝點兒小酒,但你仍可以在酒桌上,
主動聊一些有益的話題,
包括工作心得、投資經驗、生活常識等,
以換取對方相應的一些分享。
這也是一種積極的測試,
看他是否適合成為你的核心朋友。
社交的一大作用,是互相分享各個領域的經驗,
這便是從該過程中可以收穫的東西。
整體而言,無效社交所揭示出來的問題,
不是「社交本身是錯誤的」,
而是大部分人並沒有針對性地管理社交,
制訂社交計畫,
將「得到收穫」這個目標,
優先置於社交之前,
也沒有賦予其重要的意義。
這並不是要逃避社交,
而是要明確它的目的及優先等級,
辨別出無效社交,
這樣才能開啟減輕社交負擔之旅。
本文摘自《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
作者: 李維文 / 出版社:幸福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