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撰文=林正文
台灣人愛喝豆漿,尤其是寒冷冬天早晨,
一杯熱豆漿下肚,溫度和營養兼得。
根據《聯合報》統計,
目前國內包裝的豆米漿市場規模高達 40 億至 50 億元,
路邊攤、餐車、連鎖早餐店販售豆漿如果也納入計算,
市場規模相當可觀。
不過,網路上流傳許多豆漿的謠言,
影響民眾選擇豆漿時的判斷,
《食力》針對最見的三大謠言,
根據豆漿製程說明,還給豆漿清白。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謠言一:
豆漿是用非基改黃豆製作的產品嘛?
答:台灣並沒有種植基改黃豆,
市面上流通使用的基改黃豆幾乎都是國外進口。
而切根據食藥署公告的
「包裝食品、食品添加物及散裝食品
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規定
與「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之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規定」,
食品原料中如果使用非基改原料,
但非故意攙雜率超過 3%,
就必須標示「基因改造」等字樣。
因此要判斷產品是否非基改最簡單的方式,
答案就在瓶身的標示上。
一般而言,黃豆除了基改/非基改差別外,
還會依照品質分析分為 1 級至 4 級,
目前食品大廠在選擇包裝豆漿原料時,
除了要求非基改品種,
至少會選擇 1 級以上食用級黃豆。
甚至部分廠商更會要求供應商提供黃豆來源履歷,
確保黃豆的安全性。
謠言二:市售豆漿口感差
是用沖泡而非新鮮黃豆製成嗎?
答:進年來由於食安問題不斷,
因此不少消費者會購買家用豆漿機來自擠榨豆漿。
家用豆漿機往往是少量製作,
強調黃豆浸泡後便可榨汁,新鮮出漿豆香味足,
甚至豆漿濃度還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調整。
但是一般市售包裝豆漿都採取大量生產製造流程,
除了和家用豆漿機一樣會有浸豆煮漿、濾渣的程序外,
還有豆渣分離、營養保存、殺菌、充填包裝、
產品檢驗,最後才是透過冷藏運送到通路販售。
而食品大廠為了確保豆漿品質穩定,
因此在殺菌滅菌、營養保存都採取標準化程序,
讓每一瓶豆漿喝起來的味道都是一致的。
至於所謂的粉泡豆漿,是用乾燥的黃豆粉加水沖泡,
方式簡單、快速又便宜,
比起傳統磨豆、煮豆漿或用豆漿研磨機都省時省力。
因此一些規模小的早餐店或餐車等,都會用粉泡豆漿。
根據營養分析,粉泡豆漿跟市售豆漿,
一樣有蛋白質、脂肪、醣類營養素。
但粉泡豆漿因為經過風乾破壞,
營養成分會略少於新鮮黃豆磨煮的豆漿。
此外,食品大廠豆漿製程是使用專業機器設備,
一體化生產流程,
使用黃豆粉反而增加製作程序以及原料管理風險,
因此市售包裝豆漿鮮少粉泡豆漿。
不論是自製豆漿、包裝豆漿還是粉泡豆漿,
其實營養差異不大,消費者可依照口感喜好選擇。
謠言三:自製豆漿容易酸敗,
但包裝豆漿保存期限有 14 天,
是不是加防腐劑?
答:依食藥署「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規定,
豆漿是不能添加防腐劑的。
食物腐壞的常見原因,包含微生物分解醣分、
食物本身成分中活性增強,以及外在環境的溫度、
濕度使食物產生化學反應。
一般而言,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豆漿如果出現酸味,
或變成「豆花狀」應屬微生物過分繁衍的結果,
而且愈營養的食物愈容易讓微生物滋長。
因此如果在豆漿製作過程中,
空氣中的落菌數高,放在室溫下腐敗的速度就會快。
通常民眾自製豆漿是在一般居家環境,
無法控制落菌數,
或是沒有留意保存豆漿容器是否有充分消毒滅菌,
都有可能使得豆漿容易酸敗。
但是食品大廠在製作包裝豆漿時,屬於大規模製作,
如果因為空氣落菌產生腐敗,
恐怕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極高,
因此對於食材的新鮮度、製作過程的落菌數,
以及保存條件的抑菌性,都嚴格控管,
包括製作時的超高溫瞬時滅菌,
到填充機制和冷藏運送、配送,
都會依據 GMP 認證的標準程序進行,
使得產品在未開封且全程在低溫冷藏保存條件下,
存放約兩週,而非添加防腐劑。
不過,導致豆漿易酸敗的條件
還包括了物流溫度控制等因素,
因此也不宜用酸敗速度
作為評斷豆漿新鮮度與防腐劑添加的標準。
(資料來源: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許青雲教授及劉珍芳教授發表「豆漿白皮書」)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
【猜你還想看這些】
- 怕蔬菜殘留農藥?專家:先燙後炒安心吃!
- 味精明明沒毒,為什麼大家都要說它對身體不好?專家告訴你真正該拒吃的是____
- 又大又脆的蝦仁,吞 4 顆就要 洗腎?!台大化工博士解答 87%人不知的真相
- 【食安迷思】夜市牛排、漢堡肉...都是膠水黏的重組肉?營養師:別傻了,不是你想的那樣!
- 吃太鹹恐洗腎 多喝水、吃香蕉助排鈉
- 冷泡茶沒有比較好…營養師說:茶,這樣泡 兒茶素多 20%,抗氧化又防癌!
- 夏日消水腫妙方!洛神玫瑰茶除溼減重
- 每天一杯簡單養成 易瘦體質?專家:史上最有效的「減肥法」,不是喝茶!
- 這種「最刮油」的茶, 喝不死你但是瘦死你!灌進肚內小腹脂肪、便秘、水腫全都消了!
- 早餐「雞精+茶葉蛋」讓上班精神更好?營養師:科學實證真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