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佩特拉.柏克
相信以下這類型的自我破壞,
對許多人來說也都很熟悉。
當事情涉及完美主義、自傲
以及沒完沒了的牢騷時,
就是「評價式意念操縱」在作祟。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評價式意念
阻礙人們成功
內心的看守員喜歡告訴人們
這個世界應該如何運作,
還有如果你想在這個世界
占有一席之地,
應該要如何應對。
後果就是,
我們會不斷將心中或社會
普遍認為的理想典型
拿來跟感受到的現實做比較。
除此之外,
我們還會比較周遭的人。
在評價式意念
操縱的影響下,
我們容易將自己、他人
或情況分成高或低、
對或錯、好或壞、
專業與不專業等。
比較的結果有時候是開心的,
但有時,或甚至經常,
結果會讓人不太愉快。
困在這種惡性思考模式中
不但會讓人極度痛苦,
也會大幅減少
生活中的喜悅。
沒有人會在「計較」中得利
基本上這代表你會把精力
都花在「應該要是」,
而非「是」上。
人一旦忙著做出評價,
就永遠不會抵達目標,
或者僅僅只能
取得微小的成果,
而這些微小的成果,
並不足以防止下一次
評價式意念操縱的出現。
這種情況只會導致
壓力油然而生,
讓人感覺就像
困在老鼠滾輪之中。
懷疑自身價值
源自於過高的標準
通常評價本身跟現實都毫無關聯,
然而卻又那麼多人具有
不斷做出評價的強烈傾向,
這讓我不禁納悶—
這種思考策略的功能
到底是什麼?
這些評價似乎賦予了我們
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或位置。
因此,
評價式意念操縱的意義可能在於,
它讓我們藉由與他人
或自訂目標的比較,
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
換句話說,
重點就在於自我感受與人生中的定位。
但是如果我們在自我定位的同時,
又想著自己人生中
「被允許」取得的位置呢?
我們的評價模式往往決定
自己有權擁有什麼位置。
要求越高,就需要越努力。
而那些對自己過度
吹毛求疵的人,
注定一生都難以
達成自己的期望。
幾年前我曾經協助過一家顧問公司
遴選未來的領導階層。
在那麼多條件一流的人當中,
我注意到,跟男性比起來,
女性對自己苛刻很多。
與遴選委員會(我是其中一員)
面談時,
她們都說一開始會希望
拿到較低的薪水,
因為還有很多事需要學習。
然而事實上,
在第一階段的遴選程序裡,
被認為條件最適合的,
正好就是這些人。
自我價值懷疑
或容易妄自菲薄的傾向,
經常是源自於
內心為自己或他人
設立極高標準的習慣。
因此,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
如果懂得不要從
評價式意念操縱的角度
檢視自身思考與行為模式,
就會突然醒悟。
過度評價自己與他人
會導致自卑與自傲
很多人都進而了解到
他們事實上不僅是對自己,
也對別人同樣設立了
無法達成的要求。
我並不是在說不必要求品質,
只是如果你因此將自己
置於龐大壓力之下、
侷限自己甚至破壞與他人的關係,
你的評價式意念操縱
就是在把適度的品質要求,
轉變成過度、
不恰當的自我破壞。
我過去曾有一位客戶,
會把所有他碰到的人都分成
「受過大學教育」和「未受大學教育」兩類,
而他不想跟未受過
大學教育的人有任何瓜葛。
他來參加教練課程的原因是
他發現新主管是個白手起家的人,
沒有受過大學教育,
所以無法認真看待對方。
方向顛倒過來,
同樣的現象也可能出現。
我曾經諮詢過的一位工匠,
就難以跟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共事。
他覺得他們都是
「自命不凡的胡扯大王」,
而且經常和他們發生糾紛。
男性或女性、年長或年輕,
抑或是不同教育背景──
現今商業領域和私人生活中
還是有許多在妨礙自己的
嚴格評價式意念操縱。
它們讓你認為自己低人
或高人一等,
以致於難以和評比範圍
另一端的人相處。
完美主義,
永遠不滿意
過度容易對自己
或他人做出評價,
不僅會導致
以完美主義苛求自己、
無法對成就感到開心,
同時也讓你極容易用自傲的態度
面對自己和他人。
那種「我就是比較厲害」的態度,
通常都源自於對知識
多或少的持續比較。
當內心的看守員進行
評價式意念操縱時,
目的往往很顯然就是要
證明自己的地位較高,
並把別人放在他們所屬的位置。
在這舉動的背後,
經常隱藏著害怕
因為自己不夠好、比他人差,
而被拒絕或輕視的恐懼。
因此,
完美主義和自傲
便經常伴隨著自卑發生,
在許多方面折磨著人。
它們在我們的內心製造壓力,
也導致我們難以
和他人發展良好關係。
在評價式意念操縱之下,
關係會變成持久的競賽,
使得雙方都難以示弱或放下自我。
完美主義和自傲是
評價式意念操縱中,
具有攻擊性的形式;
牢騷則是消沉的形式。
當內心期望與現實的比較結果
呈負面時,牢騷就會出現。
我們常常會先想像事情應該是怎樣,
然後又發現實際上比較糟。
發牢騷表示我們軟弱、需要幫助,
因此多半會表現得
比完美主義還公開。
儘管如此,
發牢騷也跟評價式意念操縱的
其他形式一樣,
有讓自己或他人停滯不前
或過度積極的效果。
心中不受控制的牢騷可能會
激起對立形式的另一種意念操縱—
過度正向式意念操縱,
這個之後會再詳細探討。
「不評價」他人與自我,
才能建立健全的關係
通常,在短暫的抱怨過後,
我們會拚命轉為透過另一種形式
來激勵自己或強迫自己
極其樂觀地看待事情。
但這兩種形式其實
就只是一體兩面,
我們都一樣被自己
所設的標準絆倒了。
至於發牢騷則會
消耗我們的精力,
讓人感覺麻木空洞。
依據與周遭事物比較後
給予自己的評價,
我們可能覺得亢奮或愁苦。
這種不斷評價的狀態
對我們的生活品質
或潛力開發都沒有好處。
我在客戶身上觀察到,
一旦他們逐漸擺脫評價式意念
操縱的各種形式,
除了生活樂趣以外,
工作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如果想前進,
專注遠比沒完沒了的
評價或比較更為有效。
擺脫評價式意念操縱
也會使你更受歡迎。
在這個評價不斷產生的世界,
沒有什麼比遇到一個不會
擅自評論的人更有吸引力了。
「不評價」會產生信賴感,
是發展良好關係的基礎。
看更多好書試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 過度在意他人眼光,只會 活在別人眼裡 死在他人嘴裡!
- 嚴長壽:「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安全感?還是虛榮?」台灣家長 養不出未來人才,這 4大盲點是元兇!
- 「沒關係,錢再賺就有」是 1句屁話! 因為...那些錢,是你用無價的「時間」和「生命」換來的...
- 脾氣,不會比感情重要! 賴佩霞:絕不能被「脾氣」蒙蔽,因為...給出去的憤怒,會回來傷害自己!
- FBI教你讀心術:腳比眼睛更「不會」說謊! 當他的腳出現 這個姿勢,表示你們交情匪淺!
- 孫儷:別用 原生家庭 受到的傷,去懲罰你的 婚姻
- 對的人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等你剛好成熟,而我也剛好溫柔!
- 給所有女人:寧可驕傲的單身,也不要委屈的婚姻!
- 一代才女 林徽因: 心動是一時,心懂是一生!最真切的感情 莫過於她的故事...
- 一個年薪 25 萬的女人,和一個年薪 100 萬的女人,原來差那麼多..... 說的太好啦!
本文摘自《暗黑心智》
作者:佩特拉.柏克 、出版社:方言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Naomi)
(首圖/shutter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