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基金避險?竟要剝 6 層皮!投資人請張大眼:這些「隱藏成本」正悄悄吃完你的獲利...

嗑書的人

嗑書的人

  • 2019-08-12 17:37
  • 更新:2022-07-06 10:40

基金

 

【我們想讓你知道】

買基金得先繳門票費給基金公司或銀行,除非將這些費用先賺回來,否則報酬率始終都是負數的。這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們必須先斤斤計較「費用」這項因素。

 

文 / 段昌文

 

基金成本

投資基金 6 項成本算清楚

如何計較?這時我們得先看清楚這些琳瑯滿目的基金費用結構,才能釐清事實。我將這些費用分為「你知」與「你不知」的部分。你知的部分通常是外加的費用,這部分常有折扣,也常被認為這是要給人家(基金公司與銀行)賺錢吃飯用的,所以被收得理所當然;你不知的部分通常被扣得神不知鬼不覺,因為費用是在會計報表中就被處理掉了,你只關心以最後淨利計算的單位淨值,也就是基金的價格,當然會沒感覺。

在公開說明書裡,一檔基金揭露的費用大致有 6 個項目:

1. 管理費

這費用的名目很多,台灣有些比較善良的公司會稱之為「經理費」,不會混淆視聽,因為這是給基金公司幫你操盤的努力費用,費用率大約介於 3% 至 1% 間。收取方式是「每天」自你的基金淨值中悄悄扣除的,一般人較難察覺。因為各基金契約規定的內含費率,只會在基金說明書裡看得到,無法議價,因此也無折扣。

多數基金公司通常並不對外主動說明這費用,官方說法都不脫離支付培訓專業人才,或研究相關趨勢成本。說也奇怪,不同公司、不同類型的基金,這費用率看起來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難道全都是同一批公司或同一批人在發行?況且買基金不就是買個專業,為何還要幫忙培訓專業人才?

2. 保管費

為了投資人資金的安全,基金的運作方式是操作和保管分開的制度;因此投資人的錢是交給銀行保管、交割與製作定期報告,這保管費就是給了與基金公司簽訂契約的保管單位。這和經理費一樣,每天直接從淨值內扣除,無法議價,費用率多介於 1% 至 5% 左右。

3. 手續費

指申購時的手續費,由銷售機構向投資人收取。一般來說,股票型的手續費會高於平衡型,平衡型的手續費再高於債券型。這費用就是投資人常聽到的「基金有折扣喔」的費用。那是繳給誰?就是向你兜售的機構,或是你下單的機構。談到折扣,許多基金持有人想必都是購自銀行,你的折扣多少是祕密嗎?七折還是五折?銀行說法都是千篇一律的「你是貴賓才有這折扣」、「你是優良客戶絕對優惠」、「金額要 100 萬元以上才有」、「網路下單有折扣,跟我買比較貴喔」、「在本行資產要達 1,000 萬以上才開始有折扣」等說詞。這些說詞都在賭一件事:他的客戶是有惰性,且不會自己蒐集資訊。

環顧世界經濟史,一個從未開發國家要邁向已開發國家的初期階段,經濟發展都脫離不了銀行的協助,待經濟發展成型後才會引入證券與其他相關行業。可想而知的是,銀行業是大者恆大,尤其是像美國這類資本主義國家,全國銀行業有 7 成資產是由 1% 的銀行控制,難道台灣不是如此嗎?我們習慣買股票找證券公司,其他金融商品則就找銀行,原因在於以往非銀行業受法規限制影響,無法擴及其他金融商品。去一趟周遭國家,大家就會發現:在台灣大家習慣買賣外幣的合法管道——銀行,國外竟然是在類似檳榔攤的小商鋪即可交易。以台灣看世界不奇怪,但是以世界看台灣,卻是無奇不有。

要問到底有沒有免手續費的基金,絕對有,而且還是趨勢。雖然得花點時間去尋找,但是為了避免被雙重剝削,可減少一層當然是必要的。一般來說,國內投信公司發行的基金碰到有免手續費的比率是較高的,在哪可以找到免手續費的呢?當然就得到你想要投資的那檔基金的投信公司去找找。但是這種方式除了得到處去開基金戶頭外,還得去開個這家基金公司匯出入款項免費且可接受的銀行戶頭,否則會為了省手續費賠上大筆匯款費。雖然有這些優點,但要提醒你:如果只跑一家公司開戶,未來也只能買這公司旗下的基金喔。

近年來,台灣創設了許多基金代銷機構,單純只賣基金,並且也陸陸續續成立利用金融科技方式在經營的金融公司,瞄準的商機當然就是擁有多產品銷售權銀行旗下的基金。這類型公司通常只有單一營業據點,且沒有理專的強力推銷術,開戶都是利用通訊方式,一些利用金融科技的公司則是使用金融卡讀卡機外加網路認證方式開戶,成本較低,因此回饋給投資人的當然就是手續費。要取得這些公司零手續費,通常是有期間限定,要不就是給折扣券或點數來折換,不然的話這些公司的基本折扣都是三折起跳,這折扣就是銀行所謂 VIP 中的 VIP,也無金額限制,更無行銷的干擾。大家不妨上網找一下這類型公司,移動一下自己的錢,這時你的相對報酬率絕對馬上提升 1%,因為你將手續費賺回來了。

4. 信託管理費

透過銀行購買的基金,除了申購手續費外,尚有一筆需支付給銀行的費用,就是信託管理費,許多投資人會將其與基金公司收取的保管費混為一談。它是按照投資人「持有時間」去計算費用,等到贖回基金時,才會從贖回款裡扣除。但是,這不就是對長期投資人的一種懲罰嗎?且持有愈久、罰款愈高。請問有誰買基金不是想買低賣高,當你賣愈高,罰款不就愈高嗎?這費用可區分為不同的收費型態,但都有最低應收金額存在。多數銀行都落在一年收千分之二,一些採較高比率,一些亦採隨持有期間愈長而遞減的方式。光看這些收費類型,就得跟銀行玩捉迷藏,他們當然就是看中投資者不會在意這區區的費用。這時市場如果出現有免收信託管理費的呢?我們有需要去跟機構法人去打這場根本不會贏的費用戰嗎?建議你,找一家單賣基金的公司去開個戶,就準備搬家吧。

5. 贖回手續費

指基金投資者贖回持有基金時,基金管理人向投資人收取的手續費。這種設計目的,主要是針對基金操盤的穩定性所制訂的一種補償機制,因此常會聽到持有一年費用 1.5%、二年 1%、三年 0.5%、四年不收等等說詞。但這費用跟你申購的手續費是有關聯的,一般申購時若已收手續費,贖回時通常是不收的。但是一些號稱無申購收續費的基金,贖回費則是必然會發生的。

6. 轉換手續費

在某些時候的投資,我們常會看走眼,所以為了讓你可以有機會將持有的基金轉換為更優秀的基金,基金銷售機構都會祭出「轉換相同投信公司旗下不同基金」的轉換手續費優惠政策。這費用通常是一筆計算,約台幣 500 元,當然也有用比率計算的。想一想,沒事優惠幹嘛?就是怕你把錢搬離他們公司,所以想了這一招,而且大家都用這一招。但你要知道,這轉換只能轉為相同公司旗下的基金。若你要轉換為其他公司的基金呢?他們當然更高興,就是叫你將基金賣掉後,再跟你說你是 VIP,手續費只有你有折扣喔!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摘自《這樣賺,才是真獲利:段老師教你贏在投資起跑點,實現複利人生!》,作者: 段昌文,出版社:遠流出版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BELL,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嗑書的人

嗑書的人

就算明天 世界毀滅, 今天也要 讀一本好書! 我們希望:帶大家 閱讀更多書、讓生活更美好~ 你今天,讀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