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專家談兒女教育金>>家庭年收低於 150萬,教育費勿超過 20%!記住,你還有退休金要存

Money錢

Money錢

  • 2019-08-02 14:14
  • 更新:2022-06-10 09:34

吳淡如

 

【我們想讓你知道】

孩子的教育金固然重要,但你自己的退休金更重要!蕭碧燕、吳淡如、李柏鋒、吳盛富對理財很有看法,他們是如何平衡兩者間的分配呢?找到你理想的做法,試著執行看看吧!

 

每月 3千元買基金 滾出 200萬教育金

在教育金準備部分,蕭碧燕的做法是從小孩 5歲開始,每個月用 3,000元定期定額幫他買基金。而每年 3.6萬元投資金額是這樣來的:小孩當年度壓歲錢,加上她自己額外提撥的費用。例如小孩當年度壓歲錢 2萬元,她就另外再添 1萬 6,000 元。

蕭碧燕每年的教育金投資金額固定為 3萬 6,000 元,即使收入提高,也不會增加,而且當教育金儲蓄帳戶累積到 100萬元時,就不再投入新資金,而是讓原有累積的金額繼續滾存。

至於基金標的,她會定期檢視、汰弱留強,停利不停損,透過這樣的方式,到小孩 23歲時,這筆教育金已經滾到 200萬元。然後再將這 200萬元拿去買 3檔債券基金,每月領到的配息金額 1萬 2,000元,

又再定期定額投入 3檔股票型基金,用配息基金養股票型基金,就能生生不息。

蕭碧燕的想法是,父母可以幫小孩存教育金,但不是將所有資金投入,而是設定一個儲蓄上限,例如可以設定分 18年,將 100萬元本金分批投入教育金帳戶(包含小孩每年的壓歲錢),金額一滿就不再投資,將更多資金用於自己的退休規劃。

 

 

第一志願菁英 9成老後生活堪慮

作家吳淡如也是透過定期定額幫女兒存錢。她是從女兒出生的第 1個月開始,每月 5日扣款 1萬元,定期定額買大中華區、印度或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其中大中華區基金占投資比重 8成,印度或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占 2成。

除了每月定期定額,吳淡如也把小孩每年領到的壓歲錢投入這個基金帳戶。女兒滿 8歲那年,她檢視基金績效一看,總共累積 300萬元,其中投入的本金不到 120萬元,投資報酬率高達 2.5倍。

「在我看來,念第一志願的菁英,年過半百後,只有不到 10% 的人可以說我退休沒有問題。」吳淡如在新書《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中提到若只會念書,不會理財,退休堪慮。

而理財是經濟獨立很重要的一環,幾乎和把書讀好同等重要,而且可以說是必備的生存技能。但可惜的是,台灣教育教得很少,有些父母甚至不和孩子談錢,讓小孩活在無金錢觀的世界裡。

 

過度投資小孩教育 沒錢退休別期待小孩養

為了避免養出這樣的小孩,李柏鋒除了每月提撥 3,000 元,買元大台灣 50 ETF(0050),幫小孩準備一筆錢,同時也會透過零用錢,教導小孩養成記帳習慣,從小練習把自己的錢管理好。到小孩 18歲以後,就必須靠自己打工或是借學貸完成高等教育,慢慢放手讓小孩經濟獨立。

李柏鋒強調,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父母要靠自己存退休金,而不是把希望放在小孩身上。因此,在收入有限下,要避免過度投資在孩子身上,例如有些父母收入普通,卻讓小孩念貴族學校,以為這樣是投資小孩,幫他們未來的人脈鋪路,但其實只是打腫臉充胖子,同時犧牲了自己的老後退休金。

吳盛富則提供一個衡量教育金的財務比例給父母參考:「若家庭年收入低於 150 萬元,教育費最好不超過家庭年收入 10%,若超過 20%,就是過度投資(儲蓄)小孩的教育金。」而且在投資小孩教育的同時,父母也要開一個退休專戶,幫自己存退休金,讓教育金與退休金並進。

如果收入有限,建議父母要優先存退休金,因為小孩高等教育費雖然高,但比較有彈性,可以透過孩子自己打工、借學貸等方式籌措,但退休金要去哪借?只能靠自己存。

「很現實的是,如果把錢都拿去給小孩念書,自己卻沒錢退休,當小孩長大你開口向他要錢,他卻沒錢給你時,不是很慘?」吳盛富提醒父母一定要拿捏好教育金與退休金的平衡點,讓小孩與自己的未來都充滿希望,不為錢所困。

 

更多家庭財務規劃,好文推薦你:

 

本文由 Money 錢 142 期 授權轉載 (圖:吳淡如粉絲專頁 / 責任編輯:BELL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