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首圖來源 /shutterstock)
前言>>
藉由多次的諮詢,
我發現泰諺的財務問題主要在於選錯理財工具,
把投資的錢都用來買儲蓄險,不但存不了頭期款,
甚至會讓資產慢慢由正變負。
其次,泰諺的媽媽以泰諺為被保險人,
買了多張儲蓄險和配息保單,
這麼做不但有可能產生稅負問題,
也會影響到媽媽本身的退休規劃,
對母子兩人來說都不是理想的理財方式。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落實 3個調整
買房夢才有辦法實現
由於泰諺的目標是買房、存退休金,
和達到財務自由,
因此我先建議他做出 3個調整,
讓他按部就班實現目標。
調整➊
保單減額繳清或解約
減少本金虧損
經過深入了解,
我發現泰諺是與媽媽合買儲蓄險、配息保單,
而且有部分保單的要保人是媽媽。
若將其中 2張躉繳的投資型月配息保單解約,
約可領回 252萬元的解約金,
媽媽可以再用分年贈與的方式,
將解約金移轉給泰諺,既不必繳贈與稅,
又可以把這筆錢當成泰諺的買房基金。
另外,
泰諺自己每年繳交的儲蓄險保費將近 7萬元,
加上其他保險,一年總保費高達 25萬元,
但卻缺少實支實付醫療險、失能險、
重大疾病險等應具備的險種,
導致保費過高,保障卻不足。
而且其中有部分保單為 20年期儲蓄險,
若沒有事先做好規劃,
萬一繳交的過程中有重大意外或是失業等情況,
將可能發生繳不出保費的窘境。
泰諺所面臨的財務疑問也是許多投資新手的問題,
當保險業務員告知儲蓄險有 2%報酬率,
高於市面上銀行定存的1% 利率時,
多數民眾只會在意每年須繳多少金額、何時能領回,
卻忽略了保單條款、通貨膨脹等問題,
以為儲蓄險沒有任何風險,
期滿後又能拿到比定存更高的利息。
由於泰諺還年輕,如果把錢用來買儲蓄險,
反而會錯失長時間複利報酬的獲利機會,
但如果提前將儲蓄險解約,又有本金虧損的風險,
因此我建議他辦理減額繳清,
待期滿後再領回,以降低損失。
一般來說,只要儲蓄險屬於終身壽險,
其保單都會有價值準備金
(預先繳給保險公司的保費),
就可以辦理減額繳清,
須留意的是保單額度會降低。
以泰諺的某張保單為例,原本繳交保費20 年後,
會有90 萬元的壽險保障,
如果決定在第13 年辦理減額繳清,
保額會下降為50 萬元,之後可以不必再繳保費,
但契約依然有效。
調整➋
補齊 3險種
做好風險保障
第二步我為泰諺釐清保險觀念,
買保險應該回歸到它的本質
── 保障我們的人身安全,
而不應將儲蓄險當作風險規劃的工具。
因此我建議他,
要再補足實支實付醫療險、
失能險、重大疾病險等險種,
才能保障年紀還輕、可能面臨許多潛在風險的他。
原本泰諺的保費相當高,
保障卻沒有做對、做夠、做好。
經過調整,將儲蓄險減額繳清,
並且新增前述的 3種保險之後,
泰諺 1年的總保費從 25萬元降為 2萬 8千元,
減少了將近 22萬元,
不但保費負擔減輕許多,更重要的是還做足了保障。
至於節省下來的保費預算,
我建議他使用在其他理財工具,
才能一步步地養大資產。
調整➌
投資全球股票基金
滾出300 萬買房頭期款
儲蓄險不適合用來存錢,
原因在於實質報酬率太低,
泰諺應該把錢投入有複利效果的工具,
如全球股票基金,才有機會達成目標。
泰諺打算在 40歲時買房,
若要買下1,000萬元的房子,頭期款預估需要 300萬元。
假設把投資型保單解約金 252萬元,
拿來分次投資平均年化報酬率預估 7%的全球股票基金,
之後再投入省下來的部分保費,
以及到期領回的保單收入,
泰諺 39歲時可以累積約 845萬元的資產,
就能將基金部分贖回,用來付頭期款,
實現買房的願望。
剩下的本金則可以繼續滾存,
再用利息來支付房貸,就能減輕房貸壓力,
還可以在 65歲退休時
運用 2千多萬元的母本金,
滾出每個月 10萬元的退休金,
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
請看下一篇>>
本文由 Money 錢 141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
想看更多,歡迎詳閱
更多保險觀念,好文推薦你》
- 艾蜜莉:先保險、後投資!小資族選購保單 4重點,降低投資風險 也絕不吃悶虧!
- 幫兒女買保單存錢,要以「女兒」還是「媽媽」的名義買 才能避免 贈與稅問題?關鍵看「這1點」
- 2種不同保險規劃,理賠價差30倍!她調整過時的醫療險,6年後不幸罹癌有930萬支撐經濟...
- 體況不佳也能買保險?保險專家帶你看懂「弱體保單」,即使曾罹患三高、生過病仍可投保!
- 22K 薪水都不夠生活....保險還要繼續繳?簡單 1 張表格,幫你決定保單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