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吃儉用 不會變有錢!不懂把錢花在這2件事上,「節儉」只是「小氣」、「消費」更會變「浪費」…

省吃儉用 不會變有錢!不懂把錢花在這2件事上,「節儉」只是「小氣」、「消費」更會變「浪費」…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事】

根據統計,八成上班族不滿意自己的收入。隨著物質需求攀升、「低薪世代」來臨,越來越多人苦喊「錢不夠用」,千方百計地追逐金錢,卻總不得滿足。然而你知道嗎?省吃儉用、拚命存錢無法帶來「財富」;為賺大錢、賠上老本更是不智之舉……如果不懂將錢花在刀口上,「節儉」只是「吝嗇」;「消費」更會變成「浪費」,不但買不到幸福,你還會越用錢越貧窮。

 

 

文 / Mentalist DaiGo

 

「儲蓄」帶來保障,真的嗎?

說日本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喜歡儲蓄的民族,一點也不為過。日本全體國民的儲蓄金額高達 920 兆日圓,這個數字是日本 GDP (國內生產總值)500 兆日圓的 1.8 倍之多。拿日本一般的家庭金融資產中之現金和儲蓄所占比率與其他國家比較,美國是 14%;歐盟國家為 34%;日本則是 53%,高低立判。

雖然日本人這麼喜歡儲蓄,可是諸多民意調查都指出,仍有許多日本人,依然對未來感到不安。根據東京之星銀行(東京スター銀)以商業界人士為對象所做的「儲蓄問卷調查」顯示,有八成日本人認為:「儲蓄並非出自明確目的或方向,而是為了以防萬一。」更有約四成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特定的生涯規劃。」從上面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日本人在使用金錢時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順理成章地把錢存進銀行裡罷了。

然而,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生涯規劃,就會像手上沒有地圖,卻抱著保險箱在旅行那般。不可否認,儲蓄的確能為心理狀態帶來某些正面的效果。不只是存款簿裡的數字能帶給人足夠的信心。若擁有高額存款、黃金、名車、不動產……,更能讓一個人在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自信,甚至還會因而改變思考和行動的方式。

 

一個人能否受到異性青睞,其關鍵並非長相、學歷和賺錢能力,而是在於有沒有自信。如果對自己沒有信心,就很難直視對方的雙眼,將「我好喜歡你」、「請和我交往」等想法傳達給中意的人。相反地,每當要說些重要事情時,眼神就會開始飄移不定,陷入「自己做什麼都不行」的自我厭惡中,連想和對方說出自己的想法都裹足不前。不只如此,沒自信還會對思考力和行動力帶來負面影響。然而,一旦有機會重拾信心,人們就能自然地說出自己的心意了。

擁有一定資產,確實是讓人恢復自信最快的方式。在情場上,通常只要口袋夠深,就能大幅改善自己的處境。換句話說,在銀行裡有錢,還是能夠創造一些優勢的。可是當我們所追求的是「金錢和幸福的平衡」時,一味地儲蓄反而無法帶來加分效果。

 

 

「儲蓄」就能帶來自信?

當銀行帳戶裡的存款增加,任誰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走路有風、得意起來。雖然也有人能透過冥想等方式來加強自己的精神狀態,可是要達到那種境界,得花上一段不短的時間;然而,如果換成是肉眼看得見的資產,馬上就能成為你的精神支柱,讓你昂首闊步。

只是,這裡有件一定得提醒你的事。那就是—外在物質帶來的自信,充其量只能讓你狐假虎威而已。因為當你所擁有的資產成了靠山,你就得擁有它才能有自信。若你陷入這種狀態,就會變成「金錢的奴隸」。你將會為了不讓自己賺到的錢流入他人手中,不斷把錢送進自己的戶頭以守護自身地位,並厭惡一切可能的變化。

就像有不少人在入冬之後,體內的賀爾蒙會發生紊亂,讓身體活力漸失。有一種說法是—這是因日照時間變短,造成人體內血清素減少所引發。然而血清素不足的問題,其實可以靠跑步等適當運動來解決。換句話說,想要回復身體的活力,明明藉由運動就可以獲得舒緩,可是冬天偏偏又是人們最不想起身運動的季節。

 

我想說的是當人們一旦養成某種習慣,得到自我滿足後,就會開始害怕往前踏出新的一步。儲蓄也是一樣,當你的存款達到一百萬、三百萬日圓等一定額度的數字之後,相信你就會開始想方設法,不讓這個數字降下去,並且在無意識間限制自己不要去花錢消費。然而事實上,若你想要得到真正的自信,就有必要自主採取行動,並且不斷累積新的體驗。不管成功也好、失敗也罷,親身去體驗在自己動起來之後所產生的結果,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想要讓到手的資產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就得進行自我投資。那些經過一番周折後得到的自信,不會隨著你的資產減少或喪失而消失。它是在你身上,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能力唯有「能力」才是自信的泉源。

 

 

一毛不拔,最糟蹋金錢

假設現在有一位你從學生時代開始就一直十分支持的國外歌手要來開演唱會,你用盡了各種方法,終於遇到有人願意將開賣後立刻被秒殺的門票轉讓給你。然而由於這張門票是 VIP 特別席,一張要價高達五十萬日圓那仍是只要你願意拿出部分存款,依舊買得起的金額。如果這是一場你不去看就會遺憾終生的表演,那麼花錢購買一張五十萬日圓的門票就不算是浪費的行為,而是一種對自己未來的投資。

現在問題來了,你究竟願不願意把存款領出來?去購買這張門票,享受一場自己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現場演唱會呢?你的選擇將會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演唱會開幕之前,這張門票只不過是普通的紙片罷了。一直要到了演唱會當天,你帶著這張票進入會場時,才能展現出它的價值。

「錢」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不把錢用於選擇與集中,而是把它們存進銀行戶頭裡,那就只是讓數字羅列在自己的儲金簿上罷了。雖然你在心裡萬分渴望去聽這場演唱會,可是卻一邊盼著還有下一次機會,結果可能就這麼錯過了*一期一會的演出而抱憾終生。

*編註:「一期一會」源於日本茶道的成語,衍生意指一生一次的機會,應當珍惜。

錢應該在正確的時間點上使用。抓住這個機會,在你的人生中將會創造出比存起這筆錢更大的價值。

 

 

再沒有比一毛不拔,像個守財奴一樣不去使用金錢更糟蹋錢的了。可是大多數的日本人往往被儲蓄的常識所縛,守著自己的銀行存款走向人生終點。根據旭化成Homes(Asahi Kasei Homes)於 2013 年所做的調查顯示,在日本,65 歲以上世代擁有的繼承資產總額,平均為 4700 萬日圓。其中,土地和建築物的平均推估金額約在 3000 萬日圓;存款和股票等金融資產以及人壽保險的平均金額為 1700 萬日圓。

我想其中大部分的情況都不會是我並沒有特別存錢,該用錢的地方都沒少花,只是剛好留下了這筆錢而已。反之,絕大多數的案例應該是「這些都是我生活中一點一滴,省吃儉用所攢下的積蓄」吧。

你是否也都捨不得把錢花在想做的事情上,於是壓抑自己的心情,把錢存到銀行裡去呢?這種占了絕大多數案例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追求的生活型態嗎?我真心覺得這樣實在是太可惜了。我認為「忍耐」其實應該要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所做的事。例如,想要減肥的人,就該透過限制食量讓自己瘦下來,以達到心目中理想的身材。

 

如果省錢和存錢沒有好處

如果你的縮食節衣和儲蓄,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只是讓你守著一筆錢,那麼,你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委屈自己呢?如果將這一千七百萬日圓用在正確的時間點,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加幸福,我相信當你走到人生的終點時,所看見的風景一定會完全不同。

 

 

與其存錢,

你更該存下「努力」

假設你現在每個月都有做定期存款,我想目的不外乎是希望手頭的錢能夠增加一些吧。可是你知道嗎?這個行為反而有可能成為將來你增加收入的絆腳石。「我存錢的目的是為了要出國留學。」「我是為了籌備自己開店的預備金才存錢的。」扣掉上面這些目標清楚、為了個人將來努力存錢的案例不談,我認為「為了儲蓄而儲蓄」並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有錢存進銀行,還不如把這筆錢拿來用更實際。話雖如此,我並不是要勸讀者們像無頭蒼蠅一樣盲目地花錢。為「明確計畫」而做的儲蓄是一種能在將來得到回報的用錢方式。但如果你只是漠然地把錢存進銀行裡,儲蓄本身可能會變成你生活中的其中一環或目的,如此一來,你就失去了其他的可能性。

上面我提到的可能性,並非指「能大賺一筆」的機會,而是關乎你個人自我成長。為了能在將來獲得成功、得到理想收入,你非得投資自己不可。特別是對二十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人而言,比起存錢,更重要的應該是把錢使用在累積自身經驗、體驗和學習上。如此一來才能讓自己成長茁壯,而且將來的投資報酬率也一定非常可觀。

因此不要老想著該如何把錢省下來拿去儲蓄,而應該要為了自己的成長,思考錢要花在哪裡。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假設你今天是一名月收入二十萬日圓(約新台幣五萬四千元),每年可以拿到一百萬日圓(約新台幣二七萬元)獎金的年輕公司職員,就算你勤儉持家,在日本生活一年能夠存下來的錢還是有限的。那麼究竟該如何投資自己,才能讓好幾年一成不變的薪資,成長到月薪三十甚至五十萬日幣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去認真地研究,找出當下對自己最有助益的用錢方式,以期將來的豐碩回報。請拋棄到今天為止,想方設法增加自己存款的想法吧。該存下來的不該是錢,而是你的努力。

 

唯有把錢用在投資自己或其他人身上才有可能獲利。一點一滴把辛苦攢到的錢存起來,這種儲蓄行為所能得到的成果,絕對不會超過你目前的薪資水準。而且這麼做,還會讓你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因此,錢應該投資在自己的身上,把錢花在和自我成長相互連帶的努力中才是正確的選擇。

 

POINT

  • 銀行存款無法為你帶來真正的自信,請把錢花在自我投資上
  • 遇到正確時間點,花錢絕對別猶豫
  • 對二十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累積經驗比存錢更重要,請花錢學習

 

更多存錢技巧,好文推薦你:

 

本文摘自《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反而更有錢》,作者:Mentalist DaiGo、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社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 Eating )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