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捷運時松山機場的美景 - 蔡誠圃 拍攝)
學存錢,先記帳是必要的嗎?
真相是:不記帳也可以存到錢
最近身旁朋友因為看到存錢相關文章
在聖誕節的時候,討論到「記帳」的必要性
只是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記帳迷思
項目要怎麼區分?要記到多細?
如果轉帳,手續費應該歸在哪邊?
也有朋友開始分享,自己以前也開始記帳
結果記不了多久就默默地放棄了
其實記帳不應該出現這麼多問題
找對方法後,也很難半途而廢
可是這都需要先回歸到:你為什麼需要記帳?
(贊助商連結)
記帳,不是為了讓你克勤克儉
記帳,是為了讓你過想過的生活
很多人在剛開始記帳時,最容易遇到的挫折
大多都是:消費分類、 什麼都要記
結果不久之後,就放棄記帳這件事
我也曾放棄過記帳
但堅持下來才發現…
我在一開始記帳時,也遇到同樣情況
所以在剛開始 3 個月後,就出現停滯
只是後續逼自己持續記了幾年之後發現
記帳對我最大的幫助是:釐清消費習慣
知道錢花在哪邊,調降不必要的消費的同時
也讓我在資金不變的情況下,調配更靈活
記帳的好處在於:
抓出無意識消費
開始記帳不久,你會發現一些「無意識消費」
在還沒記帳之前,因為自己蠻愛喝飲料的
經常是想到就去買一杯,嘴饞再喝一杯
當初也還沒開始使用自用環保容器
洗完飲料杯堆起來後發現:原來我喝這麼多飲料
算算杯子,發現 1 天平均可以喝到 2.5 杯左右
1 杯無糖紅 30 元,1 個月在飲料就支出 2,250
其實這樣的無意識消費蠻驚人的
假設月薪以整數 30,000 計
光每個月的飲料佔比就高達 7.5%
之後就逐漸調整回自己能接受的數量: 1 天 1 杯
(至於衝動性消費就暫且不提....那也是個坑....)
記帳不會讓你變得有錢
記帳與存錢本來就是兩件事
看到這邊你會發現,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提到「存錢」
在飯桌上討論時,朋友也有同樣的疑問
其實記帳和存錢確實有關連,但原本就應該是兩件事
因為記帳對我而言,是忠實、客觀地去紀錄
存錢則是選擇,選擇要將哪部分的消費,轉成儲蓄
所以在記帳許久後,我發現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是「建立理想的生活模式」
透過記帳建立生活目標
達到理想的生活模式
在記了幾個月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消費重心
先認知到自己的消費習慣,才有辦法去調整
以剛剛飲料的消費例子來說
在後續調整成 1 天 1 杯之後
每個月在飲料的消費就從 2,250 降至 900
在不影響【薪資 15%~20%/月】儲蓄目標的情況下
多出來的 1,350,如果像是在天氣寒冷的冬天
我可能就會挪去治裝費,買一件保暖的大衣
或是看家人有什麼需求,送個小禮給家人
把記帳跟存錢先分成兩件事
你會發現,其實記帳最主要的功能
是讓你發現不必要的消費
並有能力把這些金額,挪至自己重視的生活目標
記帳,讓你把錢花的「有意義」
記帳後我還是一樣缺錢
因為記帳並不會帶來更多收入
但同樣的薪資,我卻能提高生活品質
因為透過記帳,你能花的更精準、更有效率
(更進一步,就逐漸趨向斷捨離,留待之後說)
同樣以多出 1,350 的飲料錢為例
如果你覺得吃飯的品質不能降
那麼你就可以用來調高每日餐費
如果你覺得存錢才是現階段主要目標
也可以選擇不花,用來提高儲蓄速度
或是你機車有什麼損傷,可以趁機送修
如果你想學習潛水、鋼琴等才藝
那麼正好挪至個人進修項目,只要你想
最後,記帳讓你學會檢視
消費堆砌的生活是否如預期
記帳,是客觀且忠實的記錄你的生活
花了什麼、買了什麼、跟誰出去慶祝
然後月底呈現出來的數據
讓你檢視這些花費的同時
思考現在花費所堆砌起來的生活
是否跟你想像的一樣
如果沒有,那你生活的目標如何調整?
下一篇,會跟大家提及簡單的記帳方式
也會陸續跟大家分享存錢的方法與實踐心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追蹤我的粉絲頁《菜圃股倉》哦
加入 CMoney 財經日報 》最新營收噴發股不漏看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