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開始動作。」口哨一聲令下,
籃球教練 Ben,
正注視著兩個小六生練習運球,
動作一畢,
他注意到孩子為了不讓球碰到角錐而彈走,
運球會愈來愈小力導致動作不扎實,
然而他卻沒有大聲責備孩子:
「大力點,動作給我做確實!」,
反而用盡各種舉例,比手畫腳地解說著,
只為了向孩子們傳遞一件訊息:
練習時盡量失誤,
別因為失敗而減少你付出的努力。
往往籃球教練在大家的印象中,
既嚴格又凶悍,甚至難以溝通,
只要一個失誤就會罵到臭頭,
而這位孩子口中的 Coach Ben,
本名彭柏霖,每個週六一大早,
都會在永和中正橋下帶著孩子練球,
我們從場邊的觀察以及他的口中發現,
與其說他是位籃球教練,
不如稱他為一位
藉著籃球實踐品格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因孩子隨地亂吐口水
激起他創業的熱情
在柏霖創辦 MAC 品格籃球營之前,
他與多數人一般,
也是個庸庸碌碌的大學生,
不曉得自己未來能做什麼,
為了過活,待在一間美式教球公司中教球,
然而他漸漸迷失在金錢與官階之中,
明明教球是他最愛的事,
卻漸漸失去了熱情,這樣的矛盾感使他徬徨。
直到某一次,柏霖看見一位孩子
在室內場地吐了一口口水,
當他遞出衛生紙說:
「孩子,來我們一起把口水擦起來唷,
在這裡吐口水是不好的行為,
我們要愛惜這裡的場地。」
那孩子聽到後竟然放聲大哭。
這時旁邊的教練與家長都上前圍觀,
並質疑他:「為什麼你要把他罵哭...
你怎麼可以這樣教我的孩子?」
柏霖相當驚訝,
原來當教練的他,只能教打球,
不能教任何關於做人處事的道理,
明明眼睜睜看見那孩子的問題、
打從心底認為他的態度該矯正,
卻仍然無能為力。
這件事讓他徹底覺醒,
重新點燃起他對教學的熱情,
他再也不只想當個籃球教練,
柏霖認為孩子真正需要的,
是一位品格教育的老師,
一位會跟他們說話,
而且他們也聽得懂在說什麼話的人。
當一個籃球教練
教學就應該要有「溫度」
運球、跳起、射籃,
這是一般人對來籃球最基本的認識,
然而柏霖認為教球
不只是把球投進籃框這麼簡單而已,
不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他覺得教球是可以很有溫度的,
教導孩子如何
在場上全力衝刺,場下也全力以赴!
他說:「教球不是教技巧,更是帶人帶心!」
因此,他每次上課
都會花很多時間在跟孩子們說話。
透過籃球,他訓練孩子們抗壓性;
透過籃球,他訓練孩子如何接納別人;
透過籃球,他訓練孩子如何看待成功與失敗,
並做一個謙卑懂得反省的人。
因為他知道,在現在許多的家庭中,
非常缺乏這一塊,甚至這些學校也不會教。
在台灣教小孩道德,僅僅只是叫他們背口號,
若是孩子在家庭或學校中沒學好,
他就是最後一道防線。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是柏霖一生的座右銘,他說只有當你忘記曾經的失敗,才有成功的機會。
品格教育最核心:
「不能用說的!」
一代人文教育大師黃崑巖曾說
教養如風,品格無形,對柏霖來說,
想要教好品格很簡單,
只要「做」的比「說」的還多就行了。
當柏霖發現孩子回答問題的音量很小時,
他不是命令他們回答要大聲一點,
而是模仿他們的音量,
讓孩子們理解到
自己講話小聲帶給別人什麼感受,
最後再提醒他們:
「你要別人怎麼對你,就要怎麼對別人。」
當柏霖發現
一沒盯著孩子練習,就會有人偷懶,
他不是選擇責備,
他嘗試著告訴孩子不要做給別人看,
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因為練得好不好,最終都是自己的事情。
有些老師會把品格教育當作是一門課,
但柏霖知道這是沒有上課、下課的,
他必須像哥倫布、
達爾文那樣偉大的發現者,發掘學生潛力,
孩子們一舉一動中的每個細節,
都是最好的教材。
找對頻率
就沒有難溝通的孩子!
如果說孩子是一棟正在興建的房子,
那柏霖便是扮演孩子生命中的鷹架,
陪伴他們蓋好自己生命不倒的高樓。
只有做好榜樣,孩子才能了解你想傳達的。
有的家長會好奇,
平時自己在家孩子叫也叫不動,
但柏霖卻能讓孩子願意聽他說話,
他說:「我們只能透過不斷的鼓勵跟讚美,
讓他們選擇向我們敞開他們的心!」
一個擁抱、一個 high five、
摸摸他們的頭都是很好的舉動。
孩子們需要的不是會給出指令的老師和教練,
而是一個真心願意陪伴他們成長的「哥哥」。
只要找對了頻率、
理解了語言,就沒有難溝通的孩子!
▲柏霖與其他教練的不同,是他對孩子的愛,那化為行動的愛。(圖片來源:CMoney攝影)
從小曾有貴人相助
現在他也想做孩子的貴人
對很多孩子來說,
柏霖教會他們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但在柏霖小時候,
他其實是一位學習低成就的人,
是一個不受人喜愛的過動兒。
小三被全班排擠,進到資源班去,
小四全校跳健康操時,他在全校後面一個跳,
只因老師把它當作一個異類。
小五的他差點要放棄自己,
因為那時的他找不到活在世界上的意義,
人際關係充滿失敗,
對他而言,朋友即生命,
但偏偏那時卻最不會交朋友....
直到柏霖在教會認識了小志哥
小志哥對他說:「你的生命是有希望的!」
於是小志哥教著他如何做人、如何與人互動,
他漸漸地從不會互動
變成一位人際關係非常好的人。
能走過人生的低潮,
多虧當時的小志哥願意對他伸出援手。
所以柏霖認為,
如果他的童年能這樣走過來,
是因為小志哥,他說:
「那我現在要成為小志哥!」
去陪伴那些有需要的孩子。
直到現在,
當柏霖回憶起那段被排擠的童年,
他反而將它看作一份「禮物」,
一份經過「化妝」的禮物。
因為那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轉捩點,
更是他從事品格教育的關鍵,
「我很感謝那群排擠我的老師,
很感謝那群排擠我的學生,
跟那個獨處的時刻」他說。
(圖片來源:彭柏霖提供)
曾經有個學生,他叫小安
在別人眼中,他就是一個壞小孩,
曾經會叫同學偷爸媽的錢給他,
但當時柏霖卻認為,
他不是學不會,只是從來沒有人給他機會,
經過柏霖與他接觸的 3~5 年後,
直到小安要畢業時,
小安說:「Ben,你一定要來我的畢業典禮。」
柏霖問:「為什麼?」
小安接著回:
「因為我從一個不唸書的孩子,
到可以在全校面前,上台接受校長頒的進步獎。」
柏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個孩子向善的過程。
如今,小安進到喜歡的大學,
也進到喜歡的球隊,
不管老師還教練都喜歡他,
而柏霖卻只謙虛地說:「小安能改變,
他自己是重點,
我只是一個陪襯的角色罷了。」
▲小志哥(右下黑衣)帶著柏霖重新認識自己,讓他找到自己的價值,並在自我實現這條路上勇往直前!(圖片來源:彭柏霖提供)
他說:「我要用一顆籃球
改變一整個地球」
你可能曾看過有人隨地吐痰、
新聞上有人偷錢、甚至有人在捷運上砍人
因此柏霖認為,
「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的組成,
按照年齡推算會落在現在的國小國中生。」
很多孩子其實只要有個人願意陪伴他,
他們不只不會變壞還會變得比一般人更出色!
當柏霖看見孩子的品格操守問題時,
他會覺得很開心,
因為那就是他存在的目的,
當初他是這樣被教導過來的,
現在用同樣的方式
去教導他身邊所遇到的孩子。
我問他,你是否曾因孩子
沒有如你預期的變好,而感到挫折嗎?
他說:孩子的改變,
並非一句話就能搞定,
我們都只能當一個撒種的人,
沒有人有權利說,
我一撒種你就要馬上長起來,
但是我們可以成為那個「曾經」撒種的人,
他們可以少一堂籃球課
但不可以
少一個品格教育的機會!
所以柏霖在這籃球訓練營中,
不只期待孩子把球打好,更希望孩子們,
能把學打球的執著與態度帶進生活、帶進家庭
因為,
「球技只能陪孩子三十年,
但品格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甚至是下一輩子、到他的孩子、他的孫子,
不斷不斷地延續下去,
過了好幾代之後的孩子們,
都有可能回想起爺爺曾跟他說,
「做錯事情沒關係,但是不要放棄」
所以柏霖認為,
這是一個可以持續到永遠的一件事情。
訪問那天,
我們和柏霖在他平時上課的球場碰面,
頭頂上不時傳來車子經過的轟隆聲,
壯碩的他身穿球衣,背著一大袋教學器材,
精力充沛地和我們打招呼後,
便開始拿著掃把掃起地來。
我疑惑,
不是應該熱身並準備待會的課程內容嗎?
柏霖向我解釋:
「剛開始創業初期的場地要自己佔,
因此場地髒了都得自己掃自己顧,
但我卻樂在其中,每一次我在清掃的時候,
感覺都非常踏實,是個深度自我對話的時刻,
不管反省、或是決定未來方向,
都是在這個時候,提醒著我莫忘初衷。」
即便到現在,他還是一樣,
都會在上課前做他該做的清潔工作。
現在台灣的環境,
仍然對體育教學不是很重視,
寧願花錢讓孩子去補習、學鋼琴等,
也不太會讓孩子學習運動,
只因這樣的學習看似對學歷沒有幫助,
但這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
學歷不怎麼樣,卻是社會需要的人才,
而這之中的關鍵,
便是那些人是否從小有著好的品格教育,
能夠不畏困難勇敢前行。
雖然柏霖的教學規模還不大,
當我相信他只要有著教學熱忱與理念,
總有一天一定會成功,
台灣改變的起點,
或許就在看似不起眼的籃球場之中。
更多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 工人沒錢看病,清潔工被迫自願離職…《做工的人》林立青:世界太不公平,人窮不該命賤
- 15歲種田養家,70歲重回校園!91歲張焰灶 成 大學畢業生… 風雨無阻不缺課,報告全手寫完成!
- 為了生孩子變胖,卻成為前夫外遇的藉口… 她戴起面具,寫下悲傷故事:婆婆還說前夫是對的
- 兒子兩歲過世、捐出眼角膜,助兩個孩子恢復視力… 他手臂刺上兒子畫像:「提醒自己去幫助更多人」
- 「對不起,媽媽不能替你痛…」 她在兒子臨終前的最後一段話,讓人懂了:放手,是最深的愛
(圖片來源:CMoney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