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肩膀有「喀喀聲」,別不當一回事!復健科醫師:手麻可能是_____!做 1 訓練免開刀

  • 2018-10-26 15:57
  • 更新: 2018-12-19 15:25

手麻、肩膀有「喀喀聲」,別不當一回事!復健科醫師:手麻可能是_____!做 1 訓練免開刀

(圖/shutterstock)

                                                                                                                                                                                                                                         

 

文 / 許嘉麟醫師

 

肩膀有「喀喀聲」,別不當一回事!

近日門診突然多了許多懷疑自己「神經壓迫」肩友,

原來都是看了之前發的這篇文章:

肩痛,五十肩?頸神經根壓迫?

別看這小小的肩頭,裡頭的學問可大著!

會產生麻木感的,

除了頸部神經壓迫,還有「不穩定肩關節」。

 

但是,

要怎麼讓肩關節回復穩定狀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肩關節 怎麼穩定?

肩膀是連接軀幹與手臂的會合處,

兩邊都是硬骨頭,又要接在一起,

又要保持手臂可以多方向的靈活轉動,

造物主在這邊可說是絞盡腦汁,什麼招都上了。

 

首先,請先看下圖,

了解造物主是「如何五花大綁」肩部關節:

 

手臂那端的的叫肱骨,長成圓型,

目的是為了讓手臂可以往前、往後、往上、

往下多角度的活動所設計的。

三大招式讓手臂跟軀體接的好好的。

第一步是做個爪子,抓住這球體

感覺很類似要將潔白的珍珠固定在戒台上那樣,

做一個內凹放珍珠,戒台小珍珠一點,

旁邊的爪子微向內的扣住珍珠。

 

第二步用繩子綁緊緊的

固定了圓滾滾的肱骨的頭,但連著的手臂還是會晃,

於是就用四條大繩子從四面八方將手臂的肱骨綁起來,

綁得緊緊的,這樣牢靠些。

 

第三步則用膠帶黏住

繩子綑好了,但總是還有些鬆動,

接著再用小片的韌帶到處黏,

甚至用大片肩關節囊把整個肩關節囊包住,

肩關節就更加穩定了。

 

肩關節的穩定由肩胛骨(爪子)、肌肉(繩子)以及韌帶、

關節囊(膠帶)同心協力維護,

換句話說,當以上三者怠工,

則其它穩定系統便需要加班,

或是根本無法負荷,而讓肩關節產生不穩定。

 

肩關節不穩定,會怎樣?

肩關節不穩定最常見的主訴有這些,

肩友們可以來比對一下,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症頭。

 

一、「感覺怪怪的。」

常聽肩友表示覺得肩膀鬆鬆的,

一直會覺得有種不安全感,好像肩膀沒有很穩,

活動上會有感覺異常,

有1/3患者會有肩部周圍的麻木感。

 

二、肌肉較沒力

肌肉本來就是穩定肩關節的支柱,

可能是因為肌力不足造成肩關節易晃動,

也可能是其它支柱的罷工造成肌肉的職業卷怠,

確定原因還是需要理學檢查才能診斷,

但是肩友常會覺得手軟軟的,

同時,也較容易有肌肉拉傷的狀況。

 

三、活動「喀喀聲」

簡單說就是沒有固定好,

所以活動上會有軟骨磨擦或是肌腱脫軌後造成的聲響,

跟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卡車載滿貨但是繩子沒綁好,

每次活動時都會有東西被甩一下的感覺很像。

施力不對,關節磨損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而肌腱不當拉扯也會引起發炎。

 

四、活動角度過大

沒固定好,所以活動角度比較大,

但並非活動角度大就是肩關節不穩定,

跟個人的柔軟度或是關節囊活動狀況等都有相關性,

這裡指的狀況是當活動角度過大,

則周邊肌肉也會被過度拉扯,容易產生拉傷的狀況。

 

五、容易半脫位或是脫臼

這是不穩定肩關節最不樂見的情況了,

心情上跟買了價值五十萬的鴿子蛋想當傳家寶,

但低頭一看,珍珠居然不見了一樣驚恐!

脫位的肩關節還有可能拉扯到神經,

引起神經方面的病變,治療上就相當棘手了。

 

 

怎樣會有「肩關節不穩定?」

醫學上簡單分兩種:天生的,跟後天的。

其實所有疾病大多都是這樣分,

後天的又稱為續發性的,與外在受傷等有關,

之後提到的肩部疾病也多半這樣分類,

像是五十肩先天的沾黏原因不明,

但後天的沾黏是因故不動而產生。

 

先天的,原廠出廠就沒裝好

天生的不穩定可能跟基因或是性別有關,

原廠出廠就沒裝好的意思,可能是裝的不符規格,

也可能是裝的不穩,

總之,就是一出生就是這樣的意思。

先天性的多半在兒童至青少年就會產生症狀,女性多於男性。

 

後天的,過度使用及使用不當

後天的不穩定則跟外傷有關。

常見的原因是過度使用及使用不當,

像是手機記憶體只有1G,隨便裝幾個APP,

看個劇就會一直當機,常常這樣操手機,

很快就會變成黑磚是一樣的道理。

 

而活動力較為旺盛的青壯年,

像是常需要使用肩膀的棒球投手,

或是衝撞度高的衝浪、籃球等運動員,

在肩部的使用比一般人大,

相較下肩部不穩定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

 

 

該怎麼治療?

治療的方式就又回到一開始說的:「讓關節穩定」上。

我們已知肩關節的固定與肩胛骨、

肌肉以及韌帶、關節囊有關,

所以處理的方式,

基本上就是那裡沒固定好,就固定那裡。

最簡單不需要開刀的方式

就是把固定的繩子綁得再緊一點,

也就是做肌力訓練,

讓三角肌、棘上肌、胸大肌、

肱二頭肌及肱三頭肌的力量足夠,

活動上便可有效穩定肩部。

 

若是外傷型或是發育缺陷,

則手術針對其外傷或缺陷做修補,

像是容易前肩位脫臼者,將關節囊縮緊;

或是肌腱(肌肉黏在骨頭的白白部份)

修補術重新將肌肉與骨頭固定好等。

 

我是不是「不穩定肩關節」?

肩部因使用廣及功能多,牽扯的疾病自然也多,

肩友若是有類似的症狀,

除了先做初步的線上檢測

(肩部疼痛自我檢測),

肩友也先就近接受復健科專科醫師的檢查做出診斷。

肩部症狀多半層層疊疊,

有時看到的表徵跟實際的源頭可能表面看不出來,

需要有經驗的醫師做出判斷,

一方面對症下藥才好得快,另一方面把握治療黃金期,

讓身體能夠獲得最好的醫療品質。

 

 

好書推薦>>

自己的肩痛自己救:圖解五十肩保健與治療

作者: 許嘉麟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本文授權自  許嘉麟醫師 ,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

 

 

 

 

 

CMoney精選

撰文者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