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孩子長大了,和媽媽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
明明覺得自己努力付出了,
孩子卻像覺得理所當然、沒大沒小.......
但,回過頭看,
你會發現自己每發一次脾氣,
與孩子間的距離就無形中變得遙遠,
想要修復彼此親情間的關係,
最好的辦法,是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情緒化的開關一觸即發,
即使只是一點點的壓力,
都會引發妳內心的恐懼、疑問和記憶。
情緒化的開關對妳而言可能十分普遍,
也可能有其特殊性。
而無論是哪種情况,
它都會直指妳低階腦的反應部位。
這種直接而迅速的反應會喚起妳戰鬥、
逃跑或凍結的壓力反應模式。
一旦開關被打開,
妳將在一瞬間從「零」的冷靜狀態,
飆升到「一百」的情緒化狀態!
以下幾種情况需要注意,
因為它們很可能會打開妳的情緒化開關。
◎不被尊重
當女兒對妳說出充滿敵意、粗魯、
不屑一顧、很小氣的話時,
妳的情緒化開關就會被打開,
因為這讓妳感覺到自己就是她的出氣筒,
她在輕視、消滅、挑戰妳的權威和力量。
曾有一個媽媽這樣描述:
「當我想要跟女兒說些什麼,
結果她回我一句『隨便妳』
就翻著白眼走掉了的時候,
我強烈感到不被尊重,
心裡的火氣一下就上來了。」
◎愧疚
當女兒沒有得到她想要的,
妳會因為愧疚而打開了情緒化開關。
她通常以這類話語開始她的談判:
「媽媽,如果妳愛我,
就給我買最新款的iPhone。」
這會讓妳陷入天人交戰:
若妳屈服於女兒的要求,
她會很高興,
你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媽媽;
若妳駁回了她的要求,
女兒會很生氣,
妳仍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媽媽。
妳感覺自己被女兒誤會了。
其實,她曲解妳動機是為了得到她想要的。
而當聽到以下的這段話,
妳又會因為愧疚而打開情緒化開關。
「媽媽,妳知道嗎?
如果妳這次不讓我跟蘇菲亞一起去音樂會,
她下個月就不來參加我的生日派對。
要是她不來,
其他大家喜歡的朋友也不會來。
難道妳希望我和一群不受歡迎的人
一起過生日嗎?」
◎把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
當妳覺得自己不被感激時,
情緒化的開關會再次被打開。
妳為女兒竭盡全力,
盼望著她能對妳感恩,
按照妳說的去做。
然而,當她違背諾言、對妳撒謊、
目中無人或者沒有信守承諾時,
妳的情緒化開關就再次被打開了。
有個媽媽講她的經歷:
「我在一場音樂比賽中
做了一天的志工後回到家,
只是叫她幫忙把東西
放到洗碗機裡這麼簡單的事情,
她就開始對我大喊大叫。
所以……我就爆發了。」
另一個媽媽說:
「我控制不住火氣爆發出來,
因為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希望被感激的。
但是做了她的司機、女傭,
幫她協調各種人際關係之後,
她連一句謝謝都不說。
當我告訴她要懂得感恩,
她卻扔給我一句
『那本來就是媽媽應該做的。』
我也跟著她變得不懂事,理智線斷掉了。」
◎害怕
害怕的感覺最容易啟動情緒化開關。
一旦被打開,
一些塵封的陳年舊事就會被提出來,
比如「我不想要妳和我前夫的下場一樣。」
或者:「不要犯跟我一樣的錯。」
當然,也針對現在的問題,
比如:「她在吸毒!」
或者:「她這樣下去會變成未婚媽媽的!」
並且會讓妳聯想到:
「要是我不能讓這一切回到正軌怎麼辦?
如果她現在都不學好,那她將來怎麼辦?」
害怕的情緒一旦觸發情緒化的開關,
便會帶來爆炸式的反應。
因為它們與女兒的幸福和安全息息相關。
情緒化開關的問題爆發
你的高階腦便無法運轉
情緒化開關的問題在於一旦被觸發,
妳的高階腦就無法正常運轉,
在整合過程中會失去重要信息。
這會啟動妳的壓力反應,
思維模式變成非黑即白,
妳無法根據事情的全貌做出歸納,
也沒辦法精準地解讀當下情境。
一旦妳理智線斷掉,
連帶地也會觸發女兒的情緒化反應,
結果就是妳們母女
一起自導自演了一場情緒化之舞。
小編結語: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看到以上四個情緒化的開關
突然想起以前跟媽媽起衝突的畫面…
但是當下到底要如何控制這樣的情緒爆發呢?
《媽媽,才是一切的答案》書中提到
你必須先理解「家庭系統」
家中每一位成員的行為
影響著家庭體系裡的每一個人
媽媽容易先被孩子的情緒化行為影響:
「因為孩子先犯錯,
所以我吼了她,我必須讓她知道她做錯了。」
當孩子惹你生氣,也許他也有錯
但你不能把所有的錯怪到他身上
因為你也是家庭之中的一部分
若雙方都失去控制
這場情緒戰爭結束之後
沒有人感到自責或輕鬆
就帶著憤怒的情緒
在你們之間留下疙瘩
承擔自己的這場情緒戰爭的責任
事實上,只要妳寬恕自己的失控
你也會寬恕女兒的行為
這也能幫助你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反應
你必須百分之百承擔在這場鬧劇中的責任
只要你和孩子之中有一個人改變
狀況就可以得到改善
那當然不會是孩子
因為青春期本來就比較情緒化
孩子需要你的引導
你必須成熟的處理你們之間的情緒戰爭
讓雙方互相成長、學會退讓。
本文摘自《媽媽,才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 柯琳‧歐葛蕾迪
原文作者: Colleen O’Grady/譯者: 李慧中/出版社:寶瓶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