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上一篇文章 <年報酬率15%的選股模型,確實存在!(二) 選股好 還是 選時好?>
一個選股模型,包含3個要素:因子、參數、策略
選股因子:單因子模型(股價淨值比、股東權益報酬率…)、多因子模型。
操作參數:包括 交易週期(每季、每月、每週)、選股比率(20%、10%、5%…)…等。
操作策略:作多策略、作空策略
我們先從 選股因子 來探討。
所謂的 “單因子”,是指 只用單一變數 來選股
例如 我只選 本益比 最低的股票
而”多因子”,就是 不只用一個變數
例如 我選 “本益比 < 15”,和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10%” 的股票
以下列出 本書回測出來,有效的選股因子:
股價淨值比(P/B)
股價淨值比 = 股價 / 淨值
通常,股價淨值比 愈低,代表愈便宜,我們稱「價值股」。
近四季本益比
本益比 = 股價 / 每股盈餘。每股盈餘 採用 最近四季的加總。
本益比越低,代表愈便宜,越可能有較高之報酬。
預估本益比
近四季本益比的盈餘,是過去的盈餘,
雖然精確的未來的盈餘是不可能知道的,
但總有一群分析師 孜孜不倦地 拜訪、調查公司,估計未來的盈餘。
用這樣的預估盈餘 算出來的本益比,就稱為 預估本益比。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ROE = 盈餘 / 淨值,是公司利用淨值,產生利潤的能力,愈高愈好
近3月 營收年成長率
反映公司營收成長的能力。愈高 代表公司高成長
總市值
衡量公司規模的大小。總市值愈大,表示公司在產業 處於領導地位;
反之,位居低端,則表示該公司仍處於黃金成長階段。
雖然小型股可能有較高的報酬,但風險也大,股票也缺少流動性。
選股模型的國外實證:年化報酬率15% 做得到!
投資專家詹姆斯 (James O’Shaughnessy) 寫了一本 選股模型 的經典之作
「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
主張股市並非隨機,許多選股因子都可以提升報酬率。
他的回測結果顯示:
同期大盤報酬率約13%,
因此單因子、多因子模型 超越大盤報酬率 約4.5%與11%。
詹姆斯認為「股市並非隨機」,選股 肯定影響投資績效,並提出幾個忠告:
(1) 只使用經過實證的選股模型
(2) 只使用簡單明白的選股模型
(3) 採用基本財務因子的模型
(4) 可以用多個選股因子
(5) 可以用多個選股模型
(6) 長期使用相同選股模型
(7) 不要使用高風險的選股模型
(8) 遵守投資紀律,無論 多頭 或 空頭 時期都使用選股模型
(9) 忽略短期起伏
待續...
---------------------------------------------------------------------------------------
葉教授的 年報酬15%選股模型理財寶
►►成長價值指標選股法
►►5面向選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