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關鍵就是兩點:環境和思維!
孟母為什麼要三遷?就是為了給孟子一個好的環境!一個人的成就大小,是取決於他待在什麼樣的環境。淺水怎麼可能出蛟龍?你只要想想看,每一個白手起家的人,他成功的故事,必定是離開貧困的家鄉到大城市打拚而成功的。你有見過有人待在鳥不拉屎的鄉村而致富的嗎?(除非挖到石油/金礦)
有一個計算個人財富的簡單公式:一個人的財富=與他往來最密切的五個人財富的總和除於五。
很椎心刺骨的一個公式,想想看如果你最要好的親朋好友,都是月入30K~50K的人,你有可能月入百萬嗎?不管你有多厲害多優秀,你所有的好點子,只要找你旁邊的人討論,必定都是被潑冷水的,你再強的能量都會被他們的負能量給能量守恆了!所以環境(圈子)重不重要?如果你想要財富自由,你每天跟一些月光族在鬼混,你怎麼可能跳出泥坑?人是一種安於現狀,懼於改變的動物。只要你願意改變,只會越變越好!改變環境、結交有成就者、打進成功人士的圈子,就是你致富成功的途徑!
「鬼叔」說過了,好為人師是每一個成功人士的通病呀!懂?你就要懂得不恥下問、虛心求教。越厲害的人越喜歡分享。但是要跟高手對話,很多人都會自愧不如、怕出醜、怕丟臉、怕問了蠢問題而不敢開口!自然就會與高手失之交臂,喪失了很多良機!如果你對「怎麼結交成功人士」很苦惱,「鬼叔」教你一句可以讓你終生受用的對談技巧:「如果再回到從前,你還會不會…」!保證你,打遍天下無敵手,沒有任何一個高手能扛住這句話的魔力!
比如,你遇到李安,你很想跟他聊天、請教…就是不知道要怎麼打開話匣子時…
保證「聊」完後,他對你會印象非常深刻!一定很樂意跟你下次再聊!這就是→向上社交!
改變環境前,必須先改變思維!改變思維的先決條件永遠都離不開──勤學!...「學射箭」的故事(摘譯自《列子湯問篇》紀昌學射)
甘繩是古代一位很會射箭的人,他只要一拉弓,野獸就中箭趴下、飛鳥就從天上掉下,總是箭無虛發,遠近聞名。甘繩有一個學生,名叫飛衛,學成之後,技藝超過了他的老師甘繩。有一個年輕人紀昌,聽到後也想向飛衛學射箭,飛衛說:「你先學好不眨眼睛,然後才可以學射箭。」紀昌回家後,仰臥在妻子的織布機下,用眼睛盯住織布機的踏板,兩年之後,縱然是針尖刺到眼睛,他也不會眨眼。於是,他很高興的把自己的練習成效告訴了飛衛。
飛衛說:「你還沒有出師啦!你現在只是學會不眨眼睛而已,一定要學會「看」才可以。你回去好好的練習怎麼看,直到看細小的東西像巨大的東西,看微小的東西像顯著的東西一樣時,再來告訴我吧。」紀昌回家後,用氂牛毛綁著蝨子懸掛在南面的窗口,然後再從南面盯著牠看。這樣看了十天,蝨子就漸漸大起來。三年之後,這蝨子看起來就大得像車輪一樣。用這樣的視力去看蝨子以外的東西,就大得像山丘一樣。
於是,紀昌就用燕國出產的獸角裝飾的弓,朔方蓬蒿做幹的箭來射那蝨子,一箭貫穿了蝨子的心,蝨子還掛在窗上沒掉下來。有了這樣的成績,紀昌才敢去見飛衛。飛衛聽完紀昌的描述之後興奮得跳起來,然後撫摸著胸膛說:「你總算得到訣竅了!」;紀昌學盡了飛衛的射箭之術,心想天下能成為自己敵手的,只剩下老師飛衛一人而已,於是決定謀殺老師飛衛,之後自己就是天下無敵了。想到就做!紀昌立即行動。這一天,在郊外遇到了飛衛,飛衛一見紀昌就感應到徒弟的殺氣,於是師徒二人就對射起來,箭在中途相碰,掉落地上,連半點塵埃都沒有揚起。
老師飛衛的箭先射完,徒弟紀昌還剩下一枝,他毫不猶豫地向老師射出最後一箭,飛衛不慌不忙地拿起一根荊棘,用荊棘的末端擋掉了紀昌射來的箭,擋個正著,一點兒都沒差誤。師徒兩人一看誰也殺不死誰,連忙把弓放下,就在路上相拜起來,結為父子,感動得流下淚來,並且割破手臂,滴血為誓:約定好彼此都不能再把這精湛的射術傳授給第三人。
這個寓言故事,道盡學好一門技術的苦練過程(要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通常都需要五年的時間)、師徒之間的微妙關係(不管在任何領域,師徒本來就應該是即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係,才會一代強過一代,才是社會之福)、向現實妥協的識時務者(既然誰也幹不掉誰,那就只好讓關係更深一層,更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創造雙贏)、中華文化裡祖傳秘方的狹隘私心,通篇非常精彩沒有一個贅字。道家的寓言故事都沒有結論、沒有對錯,讓讀者自己去判斷。
尤其是金融市場,沒有幾年的實戰磨練、生聚教訓、當頭棒喝、一敗塗地是不可能大成的。「鬼叔」到現在為止,從來不墨守成規、也沒有停止學習過新的東西、更懂得時刻檢討自己、不斷地認清現實!才能歷經基亞、浩鼎解盲災難、海運暴跌、北極星解盲風暴、台康生查廠風波…等多次浩劫,還能全身而退,甚至財富還翻了好幾倍!
已經過去的都是遺憾,還沒有來的都是恐懼,唯有活在當下、勤學不輟、持之以恆地改變思維、豁達坦然面對市場,才是在市場上致富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