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維持看好 2022 年太陽能展望:元晶(6443)、茂迪(6244)評價偏低!
【維持看好 2022 年太陽能展望:元晶(6443)、茂迪(6244)評價偏低】,回顧上一篇太陽能產業研究報告提及,我們看好 2022 年受惠於躉購費率提升,將刺激系統廠向模組廠拉貨動能,而在獲利方面,可望受惠上游原料逐步降價,帶動獲利結構轉佳。然而近期上游原料不僅維持高檔,甚至不論是單晶或多晶矽料,皆因全球綠能建置需求強勁,帶動報價連續 2 個月持續向上。不過根據供應鏈訪查得知,模組廠為了確保產品利潤,將於 22Q2 起採用浮動報價,逐步反映上游成本,因此仍看好 2022 年獲利表現,尤其是目前評價相對較低的元晶、茂迪,而聯合再生(3576)、安集(6477)近期股價多已合理反映該有評價,因此中性看待。,【22H1 太陽能躉購費率年增 4.8%,促使系統廠加速拉貨】,先前經濟部在 1 月初公告太陽能躉購費率草案,共分為 3 期,後續又於 1 月底正式拍板定案 2022 年最新費率,改回往常的上下半年共 2 期。上半年按容量級距區分費率,躉購費率介於每度新台幣 4 元~5.90 元,下半年費率介於 3.87 元~5.78 元,相較於草案差異,主要是在小型屋頂型費率方面給予緩降,另外有關加強電力網、特高壓升壓站、輸電線路、併網工程等成本費用,依據台電收取態樣及費用規範,訂定各項額外費率,反映不同案場的併網成本及差異性。整體來看 22H1 平均費率相較 21H1 約提升 4.8%,且因 22H1 費率明顯高於 22H2,導致系統廠有集中在 22H1 拉貨的現象。,【政府目標 2022 年太陽能安裝量年增 6 成,2025 年底將達 20GW】,從台灣政府的目標來看,雖近期市場存有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仍訂定 2022 年目標安裝量達 3GW,相較於 2021 年的 1.88GW 約年增 6 成。且長期來看,為推動能源轉型,目標在 2025 年底累計安裝量可達 20GW,目前截至 2021 年底共安裝 7.5GW,意即未來 4 年平均至少安裝 3GW 以上,長期趨勢相當明確。,【太陽能模組廠公告前 2 月累計營收表現亮眼】,從整體太陽能模組廠公告前 2 月營收來看,皆受惠於 2021 年的低基期效益,以及躉購費率的調升刺激拉貨需求,營收動能皆有明顯表現。元晶累計前 2 月營收為 13.2 億元(YoY+82%);茂迪累計前 2 月營收為 7.2 億元(YoY+12.8%);聯合再生累計前 2 月營收為 30.3 億元(YoY+97%);安集累計前 2 月營收達 4.67 億元(YoY+374%)。,【市場預估元晶 2022 年 EPS 將轉虧為盈,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3.8 倍靠攏】,展望元晶:1)受惠於 2022 年太陽能躉購費率調升,將推升系統開發商需求,公司表示目前訂到已排滿 22H1,已開始接洽 22Q3 訂單,足以顯示市場需求熱絡;2)打入 Tesla 旗下 SolarCity 供應鏈,主要供應其太陽能電池,隨著 Tesla 先前已向德州政府遞件申請售電計劃案,有望成為德州電力供應商,元晶可同步受惠;3)打入低軌道衛星商 SpaceX 供應鏈,主要供應太陽能電池片,已於 21Q4 小量出貨,2022 年將隨發射衛星數量增加,帶動相關產品放量;4)新產能方面,模組產能規劃將由 1GW 提升 50% 至 1.5GW,電池產能則由 1GW 提升 40% 至 1.4GW,預期於 22H2 放量貢獻。,市場預估元晶 2022 年 EPS 為 2.30 元(YoY 轉虧為盈),優於 2021 年 EPS 的 -0.02 元,2022 年每股淨值為 12.95 元,以 2022.03.10 收盤價 39.95 元計算,股價淨值比為 3.1 倍,考量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3.8 倍靠攏。,【市場預估茂迪 2022 年 EPS 將成長 5 成,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3.8 倍靠攏】,展望茂迪:1)先前董事會通過 15 億元資本支出,其中 4 億元將用於發展下世代電池技術,預估 22Q2 將高效能模組 TOPCon 產能從 15MW 大幅擴增至 200MW,並從 22Q3 開始量產出貨;2)另外 11 億元將用於太陽能系統建置,目前自有電廠累積裝置容量約 33MW,預估 2022 可增加 30% 至 43MW,且直接受惠躉購費率調升,帶動獲利能力向上;3)在一般電池新產能方面,將由 300 MW 擴增 17% 至 350MW,且持續朝向大尺寸規格發展。,市場預估茂迪 2022 年 EPS 為 0.86 元(YoY+53.6%),2022 年每股淨值約 10.14 元,以 2022.03.10 收盤價 33.40 元計算,股價淨值比為 3.3 倍,考量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且自有電廠長期有望貢獻穩定獲利,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3.8 倍靠攏。,【市場預估聯合再生 2022 年 EPS 將轉虧為盈,然近期已反應合理股價淨值比】,展望聯合再生:1)持續推動轉型並跨界系統商將成立 YieldCo,目標 3 年內持有 500MW 太陽能案廠,5 年內達 1GW,預估 1GW 案廠每年售電收入達 15 億元;2)自有電廠預計 2022 年將有 140 MW 併網;3)電池產能將由 1GW 提升 30% 至 1.3GW,預期 22Q3 起放量貢獻,將可通用於 M6/M10/G12 等大尺寸規格;4)儲能方面近期標到台電 15MW 最大標案,預期 2022 年儲能案件達 40MW。,市場預估聯合再生 2022 年 EPS 為 0.82 元(YoY虧轉盈),優於 2021 年的 -0.57 元,2022 年每股淨值約 9.59 元,以 2022.03.10 收盤價 22.95 元計算,股價淨值比為 2.4 倍,考量公司將轉虧為盈且產業長期正向發展,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2.7 倍靠攏,然近期已反應合理股價淨值比。,【市場預估安集 2022 年 EPS 將成長翻倍,然近期本益比已合理反應】,展望安集:1)自有電廠預期 2022 年安裝量將從 90MW 提升 11% 至 100 MW,且直接受惠躉購費率調升,帶動獲利能力向上;2)21Q4 起擴充模組產能 100 MW 至 300 MW,並將於 2022 年陸續貢獻;3)與太陽能開發商茂鴻電力合資成立轉投資公司鴻鼎控股(持股 49%),共同投資 300MW 太陽能電站,預期 22H1 開始第一階段 100MW 模組出貨與併網,將以每期 33MW 進度建置,且該案將全部使用安集提供之模組,可望於未來 2~3 年穩定貢獻營收及獲利。,市場預估安集 2022 年 EPS 為 2.67 元(YoY+132%),以 2022.03.10 收盤價 56.70 元計算,本益比為 21 倍,考量太陽能產業轉佳,且安集擁有更多電廠可望穩定貢獻獲利,本益比有望向 24 倍靠攏,然近期本益比已合理反應。,*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政府刺激太陽能產業,有望帶動 2022 年 EPS 衝高,優先看好 3 檔受惠股 !
【經濟部公告 2022 年太陽能躉購費率草案,上半年約調升 2.7%】,經濟部在 2022 年 1 月初,預告 2022 年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草案,其中太陽能 2022 年度躉購費率將從 1 年 2 期調整為 1 年 3 期,分別為 22Q1、22Q2、22H2。,【優先看好安集(6477)、元晶(6443)、茂迪(6244)受惠】,2022 年太陽能第一期躉購費率為每度 3.94~5.86 元,第二期每度 3.89~5.79元,第三期每度 3.74~5.61 元。回顧 2021 年費率,上半年為 3.80~5.68 元,下半年為 3.72~5.63 元,但業者可適用上半年較高費率,2021 年 10~12 月完工者每度可再加成 0.22 元,相當於每度最高 5.90 元。雖然 22Q1 相較 21Q4 最高費率略降,但 2022 上半年仍高於 2021 上半年約 2.7%,有利於台灣業者獲利結構轉佳。我們優先看好安集(6477)、元晶(6443)、茂迪(6244)等相關個股可望受惠。,【2021 年受上游原料價格高漲,太陽能安裝量不如預期】,回顧 2021 年台灣太陽能產業,根據經濟部截至 11 月最新資料顯示,台灣 2021 年太陽能新增安裝容量為 1.45 GW,無法達到政府原訂目標的 2.2 GW,主因上半年受原物料大漲,包含矽料、矽晶圓、支架、線材、鋼構等,使系統開發商(EPC)暫緩拉貨,導致上半年併網進度不佳。不過隨著 2021 下半年進入拉貨旺季,以及 21Q4 經濟部調高躉購費率約 4.5%,加速併網進度。,【太陽能政策目標,預期 2022 年安裝量將倍增至 3GW】,在政府調高躉購費率的情況下,預期 2021 年 12 月新增安裝量可達 200MW,全年累計安裝量達 1.65GW。展望 2022 年,預期可望受惠於原料包含矽料、矽晶圓價格從高檔回落,且政府規定通過審核後之電廠須於 2 年內完成併網,加計 2022 上半年平均躉購費率較 2021 年調升約 2.7%,將加速系統廠向模組業者拉貨,且政府目標 2022 年新增安裝量將達 3GW,相較 2021 年約呈現倍增。,【預期太陽能原料價格將於春節過後回到下行趨勢,有利獲利結構】,本週矽料在經過連續 5 週的回落後呈現小幅反彈,主因受海外 331 搶裝期影響,以及接近春節時期,產業鏈各環節皆有提前備貨需求。然而隨著 2022 上半年,中國新增矽料產能將陸續開出,預期春節過後矽料將回到下行趨勢。,【市場預估安集(6477) 2022 年 EPS 將成長 9 成,本益比有望向 25 倍靠攏】,安集(6477)營收比重約有 2~3 成為售電收入,是政府調高躉購費率的最大受惠者。展望安集(6477):1)自有電廠預期 2022 年安裝量將從 90MW 提升 11% 至 100 MW、2)21Q4 起陸續擴充模組產能 100 MW 至 300 MW,並將於 2022 年陸續貢獻、3)與太陽能開發商茂鴻電力合資成立轉投資公司鴻鼎控股(持股 49%),共同投資 300MW 太陽能電站,預期 2022 上半年開始第一階段 100MW 模組出貨與併網,將以每期 33MW 進度建置,且該案將全部使用安集提供之模組,可望每年穩定貢獻營收。,市場預估安集(6477) 2021 年 EPS 為 1.41 元(YoY-46.8%),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2.68 元(YoY+90.1%),2022.01.13 收盤價為 53.80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本益比為 20 倍,位於近 1 年本益比區間 10~40 倍均值,考量太陽能轉業轉佳且擁有更多電廠穩定貢獻獲利,本益比有望向 25 倍靠攏。, ,【市場預估元晶(6443) 2022 年 EPS 將轉虧為盈,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3.9 倍靠攏】,展望元晶(6443):1)2022 年太陽能躉購費率草案出爐,相較 2021 上半年調升 2.7%,將可推升系統開發商需求帶動模組出貨提升、2)打入 Tesla 旗下 SolarCity 供應鏈,Tesla 近期已向德州政府遞件申請售電計劃案,有望成為德州電力供應商,元晶供應其太陽能電池、3)打入 SpaceX 供應鏈,供應太陽能電池片已於 21Q4 小量出貨,2022 年將逐季放量、4)新產能方面,模組產能將由 1GW 提升 50% 至 1.5GW,電池產能將由 1GW 提升 40% 至 1.4GW,預期於 2022 下半年放量貢獻。另外元晶(6443)近期私募案籌得 6.15 億元,其中行政院國發基金認購比率達 31%,其餘股權由原始股東昱昇創能投資,未來將與國內上下游產業鏈合作,將力拼重返國際市場。,市場預估元晶(6443) 2021 年 EPS 為 -0.02 元,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2.30 元(YoY 轉虧為盈),預估 2022 年底每股淨值為 12.95 元,2022.01.13 收盤價為 40.20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股價淨值比為 3.1 倍,位於近 1 年股價淨值比區間 2.50~4.60 倍均值附近,考量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3.9 倍靠攏。 ,【市場預估茂迪(6244) 2022 年 EPS 將成長 5 成,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4 倍靠攏】,展望茂迪(6244):1)近期董事會通過 15 億元資本支出,4 億元將用於發展下世代電池技術,預估 22Q2 將 TOPCon 產能從 15MW 大幅擴增至 200MW,預期最快 22Q3 開始出貨、2)另外 11 億元將用於太陽能系統建置,目前自有電廠累積裝置容量約 32MW,預估 2022 可增加 12MW 至 44MW、3)在一般電池新產能方面,將新增 50MW 至 350MW,且朝向大尺寸規格為主,透過更高發電瓦數可降低使用面積,電池片大尺寸趨勢勢在必行。,市場預估茂迪(6244) 2021 年 EPS 為 0.56 元(YoY+80.6%),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0.86 元(YoY+53.6%),預估 2022 年底每股淨值約 10.07 元,2022.01.13 收盤價為 32.85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股價淨值比為 3.3 倍,位於近 1 年股價淨值比區間 3.00~4.50 倍均值附近,考量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且自有電廠長期有望貢獻穩定獲利,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4 倍靠攏。, ,總結,太陽能產業受惠於政府調高躉購費率,且上游原料如矽料、矽晶圓等價格從高檔回落,2022 年整體展望正向。優先看好安集(6477)、元晶(6443)、茂迪(6244)受惠。在風險上可持續關注每週上游報價是否如預期呈現下跌趨勢,操作上留意安集(6477)短線漲高之風險。另外,茂迪(6244)近期股價表現較差,主因公司初步規劃將於 22Q3 辦理增資,預期股本膨脹的風險導致市場觀望氣氛較為濃厚。,*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太陽能產業」 將逆轉勝,優先看好 3 檔受惠股 2022 年獲利向上!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於 2021.12.08 盛大開幕】,全球節能減碳趨勢下,各國政府無不藉由政策力量,強力推行綠能發展,也進一步帶動相關廠商的業績成長。以台灣來說,太陽能、風力發電皆是主要的替代能源解決方案,近期「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更在 2021.12.08 盛大開幕,吸引不少廠商及投資人參與。,本篇文章將聚焦於「太陽能產業」未來展望,而我們認為整體營運將從 21Q4 起落底回溫,主要受惠於調高躉購費率 4.5%,以及上游原料如矽料、矽晶圓等報價高檔轉弱,帶動台灣模組業者獲利轉佳,2022 年展望樂觀看待,優先看好元晶(6443)、茂迪(6244)、安集(6477)等相關個股可望受惠產業趨勢正向。 ,【太陽能產業政策目標,預計將於 2025 年達到累計安裝量 20 GW】,以台灣政府對於太陽能發展政策目標來看,預計 2025 年累計安裝量要達到 20 GW,截至 2020 年已安裝 5.82 GW,2021 年前 10 月則新增 1.3 GW 至 7.12 GW,但距離 2021 年新增目標的 2.2 GW 尚遠。主因 2021 年以來上游原料價格不斷飆漲,其中矽料價格漲幅高達 200%、矽晶圓漲幅也將近翻倍,其他如支架、線材、鋼構等也普遍上漲 3 成以上,導致系統廠呈現虧損,因此選擇暫緩拉貨。,【預期受惠於政府調高躉購費率 4.5%,系統廠將加速完成併網】,為了達到政府目標,經濟部於 21Q4 宣佈調高躉購費率 4.5%,希望藉由政策力量加速系統廠完成併網,這也確實加速系統廠對模組廠的拉貨力道。近期,元晶(6443)公告 11 月營收達 8.77 億元(YoY+131.75%,MoM+51.46%),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且公司預期 12 月營收將維持 11 月的高檔水準。,因台灣政府規定通過審核之電廠須於 2 年內完成併網,因此 2021 年以來遞延的訂單,將在 2022 年底前完成併網,且政府目標 2022 年安裝量至少為 3GW,加計市場預估 2022 年躉購費率可望維持目前水準,系統廠有望加速向模組廠提貨。,【隨著中國太陽能矽料、矽晶圓報價高檔轉弱,帶動台灣模組廠獲利結構轉佳】,另外,近期隨著中國太陽能矽料、矽晶圓新增產能陸續開出,報價從 12 月開始高檔回落。其中,中國太陽能矽晶圓龍頭隆基於 2021.11.30 宣布,調降各尺寸矽晶圓價格約 7%~10%,另外根據研調機構 PV InfoLink 預估,中國新增矽料產能將分別在 21Q4、22Q3 陸續投產。在上游報價高檔轉弱的情況下,有望進一步優化台灣模組廠獲利結構,整體產業可望從 21Q4 起落底回升,2022 年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元晶(6443)接單滿到 2022 上半年,且完成募資 6.15 億元力拼重返國際市場】,元晶(6443)出席「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並展望 2022 年,不論任一尺寸產品,訂單都已滿到 22Q2,目前接單將自 22Q3 開始,且為因應 2022 年政府建置目標,也準備第 3 階段擴產,預期 2022 年電池與模組產能皆將提升 500 MW 至 1.5GW。大尺寸產品方面,M6 已於 12 月拿到 VPC 認證,2022 年 3 月將開始出貨,M10 則預計 2022 年 7 月取得 VPC 認證。,整體而言,展望元晶(6443):1)因經濟部調漲太陽能躉購費率 4.5%,預期可於 21Q4 起推升系統開發商需求,2022 年也可望受惠 2021 年以來的遞延需求、2)打入 Tesla 旗下 SolarCity 供應鏈,Tesla 近期已向德州政府遞件申請售電計劃案,有望成為德州電力供應商,元晶(6443)供應其太陽能電池將同步受惠、3)打入 SpaceX 供應鏈,雖然近期傳出破產風險,但我們看好就算資金見底仍可輕鬆向市場募得足夠資金,短期利空已逐漸淡化。元晶(6443)供應其太陽能電池片已於 21Q4 小量出貨,2022 年將逐季放量、4)新產能方面,電池與模組產能皆將擴充 500 MW 至 1.5 GW 年產能,預期於 22Q4 放量貢獻。另外元晶(6443)近期私募案籌得 6.15 億元,其中行政院國發基金認購比率達 31%,足以顯示政府相當支持綠能政策,其餘股權則由原始股東昱昇創能投資,未來將與國內上下游產業鏈合作,將力拼重返國際市場。,【元晶(6443)本益比有望向 25 倍靠攏】,市場預估元晶(6443) 2021 年 EPS 為 -0.29 元,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2.06 元(YoY 轉虧為盈),考量元晶(6443)將受惠美系客戶訂單穩定貢獻長期獲利,且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有望使 EPS 虧轉盈且長期維持,採用本益比評價。2021.12.08 收盤價為 40.85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本益比為 20 倍,參考同業較穩定獲利之安集(6477)本益比約 23 倍,以及低軌道衛星同業本益比約介於 20~30 倍之間,目前評價低估,長期有望向 25 倍本益比靠攏。,【茂迪(6244)持續增加自有電廠規模,且開發技術門檻更高的 TOPCon 產品】,茂迪(6244)出席會展表示,看好 2022 年太陽能市場將呈爆發性成長,未來公司會著在重漁電共生領域,預計採用最新 TOPCon 產品,發電能力更強、投報率更高。另外也跨足半導體業投資廣閎科(持股 20% 以上),每月可望帶來不錯的收益。 ,茂迪(6244)在會展所推出的全新模組產品 MoPower-400,導入 TOPCon 電池技術,該新品封裝模組轉換效率達 21.96%,超越業界平均的 20.3% 水準,預計 22Q2 完成 VPC 認證,並規劃 TOPCon 總產能將從 2021 年的 15MW 大幅成長至 200 MW,新產能最快 22Q3 開始出貨。,整體而言,展望茂迪(6244):1)近期董事會通過 15 億元資本支出,4 億元用於發展下世代電池技術,預估 22Q2 將 TOPCon 產能從 15MW 擴到200MW,最快 22Q3 開始出貨、2)另外 11 億元放在太陽能系統建置,目前自有電廠累積裝置容量約 32MW,預估 2021 年底將達 34MW,2022 年估計可再增加 10MW 至 44MW、3)在一般電池新產能方面,將新增 50MW 至 350MW,且朝向大尺寸規格為主,主因台灣土地資源有限,透過更高發電瓦數可降低使用面積,電池片大尺寸趨勢勢在必行。 ,【茂迪(6244)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4.2 倍靠攏】,市場預估茂迪(6244) 2021 年 EPS 為 0.47 元(YoY+51.6),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0.95 元(YoY+102.1),預估 2022 年底每股淨值約 10.14 元,2021.12.08 收盤價為 35.45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股價淨值比為 3.5 倍,位於近 5 年股價淨值比區間 0.50~5 倍均值中上緣,考量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且自有電廠將貢獻穩定獲利,目前評價低估,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4.2 倍靠攏。,【安集(6477)除增加電廠規模,與茂鴻電力合資可望在未來 2 年穩定貢獻營收】,在安集(6477)的部份,營收比重約有 2~3 成為售電收入,是政府調高躉購費率的最大受惠者。展望安集(6477):1)自有電廠截至 2021 年 10 月累積安裝容量達 82MW,預期 2021 年底將增加至 90MW,2022 年可望達 100MW、 2)21Q4 起將擴充模組產能 100 MW 至 300 MW,並將於 2022 年貢獻、3)與太陽能開發商茂鴻電力合資成立轉投資公司鴻鼎控股(持股 49%),共同投資300MW 太陽能電站,預期 2022 上半年開始第一階段 100MW 模組出貨與併網,將以每期 33MW 進度建置,且使用安集(6477)之太陽能模組,可望在未來 2 年穩定貢獻營收。,「點此看完整報告 → https://cmy.tw/00AGrs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經濟部宣佈調高躉購費率,「太陽能產業」將迎轉機?優先看好元晶(6443)!
過去曾經在 2021.07.22 的研究報告中提及,「太陽能產業」為 2021 下半年風險較高族群之一,然而在股價沉寂 3 個多月後,近期經濟部宣佈調高太陽能電廠躉購費率,使得包含元晶(6443)、茂迪(6244)、安集(6477)、聯合再生(3576)等太陽能模組廠,營運有望落底反彈,股價也從底部逐漸轉強,未來展望如何看呢?,【太陽能產業原物料自 2021 年以來大漲,累計前 8 月政策目標達成率僅 50%】,台灣太陽能產業自 2021 年以來,苦受各種原物料包含模組、支架、線材、鋼構等全面性大漲,系統開發商總成本較 2020 年增加約 3 成,然而經濟部躉購費率給予的投資報酬率僅 5.25%,使系統開發商在不堪負荷的情況下延後併網,造成太陽能安裝目標進度落後。根據台電最新統計,台灣太陽能截至 2021 年 8 月併網量 1.09GW,僅達成政策目標 2.2 GW 的 50%。,【經濟部調漲躉購費率 4.5%,太陽能安裝進度將於 21Q4 起加速】,為因應太陽能原物料價格上漲及人工成本增加,同時為加速案場建置,經濟部於 2021.10.22 宣布,決議太陽光電設置案件於 2019~2020 年取得同意備案,在費率寬限期內且於 2021 年 10~12 月完工者,每度電外加費率 0.2245 元,若以每度電約 5 元計算,相當於有 4.5% 漲幅,較市場預期的調漲 3% 高出 1.5 個百分點,因政府鼓勵 2021 年度併網量,預期將可推升系統開發商需求,太陽能將於 21Q4 起加速安裝,且因成本高漲而遞延的需求,也有望在 2022 年進行併網,主因政府規定完成審核後之電廠模組須於 2 年內併網。,【中國新增矽料產能預期將於 22Q1 放量開出,太陽能模組廠毛利率有望回升】,另外,太陽能模組廠在 2021 年呈現虧損的另一重要原因,為太陽能上游矽料因供給吃緊,導致 2021 年以來報價不斷上漲,然太陽能模組價格漲幅卻未等同幅度上漲,獲利遭侵蝕。雖然近期中國因實施能耗雙控政策,在 2021.09.30 傳出中國生產工業矽重鎮雲南政府為了降低能源消耗,勒令產矽業者從 9 月起至 12 月減產 90%,導致 2021.10.13 整體供應鏈報價大漲。然根據研調機構 PV InfoLink 預估,中國新增矽料產能將大幅度分別在 21Q4、22Q3 投產,且投產後約有 3 個月產能爬坡期,因此預期 22Q1 起矽料價格可望從高檔回落。屆時台灣太陽能模組廠在成本回落,以及模組需求量提升的環境下,毛利率有望止跌回升並帶動獲利向上。,【優先看好元晶(6443)受惠太陽能產業轉佳,且擁有低軌道衛星題材】,在眾多模組廠中,元晶(6443)不僅受惠本業太陽能產業轉佳,還同時擁有低軌道衛星題材。近期順利打入低軌道衛星廠商 SpaceX 供應鏈,供應太陽能電池片與模組,並於 21Q4 開始量產出貨。過往衛星航太用太陽能板多以化合物半導體為材料,SpaceX 本次打破慣例找元晶(6443)以矽材料太陽能板供應,顯示元晶(6443)產品及技術實力已達航太級水準。,【元晶(6443)致力於生產高效能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元晶(6443)成立於 2010 年,並在 2015 年上市。公司致力於生產高效能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在 21Q3 新裝設的太陽能電池產線已順利投產,電池年產能從 500 MW 提升至 1GW,可生產 M6~G12 規格的大尺寸太陽能電池,每片電池發電功率最多可達現有的 2 倍。在太陽能模組產能方面,預計將在屏東模組廠擴充 500 MW 至 1.5 GW 年產能,可望於 22Q4 開始量產,並且將生產 M10~G12 的高效能模組為主。,【元晶(6443)除台灣產業環境轉佳外,積極佈局美系客戶包含 SpaxeX、SolarCity】,在營運方面,除了台灣市場受惠調漲躉購費率帶動需求外,因元晶(6443)具備大尺寸規格產品,未來將積極拓產海外市場發展第二支柱,且美國客戶目前傾向避開中國廠商,加速對元晶(6443)電池片的採購認證進度,預計 2022 年將逐季放量。其一大客戶為 SpaceX,每顆低軌衛星約需使用 8,600 片太陽能電池片,目前已發射約 1,900 顆,而 Starlink 預計至 2027 年要完成發射 1.2 萬顆衛星,因此預期在 2022~2027 年平均每年將發射 1,680 顆,將每年穩定貢獻元晶(6443)獲利,且此產品毛利率較平均高。另外元晶(6443)還與 Tesla 子公司 SolarCity 合作,並提供其太陽能電池,SolarCity 負責銷售屋頂型太陽能板,年訂單量高達 250~300MW,相當於元晶(6443)約 2~3 成的模組產能被包下,屬於長期性合作訂單。, ,整體而言,展望元晶(6443):1)因經濟部宣佈調漲太陽能躉購費率 4.5%,預期可於 21Q4 起推升系統開發商需求,2022 年也可受惠 2021 年以來的遞延需求、2)打入 SpaceX 供應鏈,供應低軌衛星用的太陽能電池片,21Q4 開始小量出貨並將於 2022 年逐季放量、3)Tesla 近期已向德州政府遞件申請售電計劃案,有望成為德州電力供應商,元晶(6443)供應其太陽能電池將同步受惠、4)新產能方面,屏東模組廠將擴充 500 MW 至 1.5 GW 年產能,預期於 22Q4 放量貢獻。,【元晶(6443)本益比有望向 25 倍靠攏,惟可待股價拉回再擇機佈局】,市場預估元晶(6443) 2021 年 EPS 為 -0.29 元,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2.06 元(YoY 轉虧為盈),考量元晶(6443)未來將受惠美系客戶訂單穩定貢獻獲利,有望使 EPS 由虧轉盈且長期維持,因此改採本益比評價。2021.11.03 收盤價為 37.20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本益比為 18 倍,參考太陽能同業較穩定獲利之安集(6477)本益比約為 23 倍,以及低軌道衛星同業本益比約介於 20~30 倍之間,元晶(6443)除了受惠台灣產業環境轉佳之外,美系客戶市場潛力大,為元晶(6443)領先台灣同業之優勢,目前評價明顯低估,本益比有望向 25 倍靠攏。惟近期股價短線已急漲 2 成以上,短線可待拉回整理並站穩 5MA 之上,再擇機佈局。,總結「太陽能產業」長期趨勢來看,元晶(6443)因受惠本業轉佳及低軌道衛星題材而優先看好。另外,在經濟部調漲太陽能躉購費率之下,安集(6477)營收比重約有 2 成為電廠收入可望受惠最深。而茂迪(6244)、聯合再生(3576)可持續關注 22Q1 矽料價格是否如預期回落。,「點此看完整報告 → https://cmy.tw/009Hpg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看過 茂迪(6244) 的人也會看這幾檔
元晶 (6443) 轉盈在望
結論:,2021年元晶在報價調漲、新產能開出與進入旺季下,營收可望逐季大幅成長,但是受制於成本無法完全轉嫁客戶,獲利表現恐不如營收亮眼,由此預估2021年營收69.84億元,YoY+51.06%,EPS 0.14元,營運轉虧為盈。,展望2022年,根據研調機構PVinfoLink指出,2022年太陽能上游材料多晶矽產能將大幅開出40-50%,預期成本壓力可望逐漸舒緩,加以公司可望成為台灣首發M10大電池片廠商,且進行中的美國客戶專案獲利貢獻可望放大,營收與獲利均有明顯增加。預估2022年營收93.81億元,YoY+34.32%,EPS 1.02元。,元晶股本為44.58億元,由於產業市況欠佳而持續虧損,因此近三年未發放股利。21Q1每股淨值10.67元,預估2021年底淨值為10.81元,股價淨值比相較於歷史處於均值。,股價面來看,近期元晶股價上游矽料等成本侵蝕獲利,持續在年線附近膠著,觀察5月中旬本土疫情爆發、全國三級警戒的系統性風險一度讓股價跌落波段低點,所幸目前已不再破低,且低點有逐步墊高,且短期均線糾結向上,技術面情勢轉佳。不過,隨著股價整理時間拉長,上方季線與半年線壓力也逐漸向下扣抵至近高附近,讓技術面呈現收斂局勢。有鑑於元晶2021年營收逐季明顯成長,預估營收公布前應有股價驅動力,然而在獲利無法跟隨營收大步成長,數據公布前或將面臨市場賣壓,故操作上,建議營收公布前雖可短線偏多,但須特別留意一旦股價漲勢趨緩、頻留黑K或上影線之際,宜先退出,之後再擇機進場,預估後續股價應有機會在PBR 2.7-3.7倍之間震盪。,【元晶為國內產能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廠】,元晶為國內太陽能廠商,擁有全台灣產能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先進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廠,專注於生產高效能與高品質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及模組。目前擁有新竹電池廠、屏東模組廠,總產能1GW(1000MW)。,資料來源:PVInfoLink,公司自2018/06起大幅調整經營策略,由過去電池、模組銷售,轉向聚焦於銷售高效、差異化模組,並積極推動”內銷為主、外銷為輔”銷售策略。公司產品具競爭性,針對地面具備相對優勢,而在海面可以撐起40米,也是業界對手難以望其項背,此外公司的技術更已朝向M10、G12的高效能產品邁進,預期M10大電池片於2022年VPC通過後,將為台灣首發,逐漸拉大與對手的差距。,目前元晶國內高效模組銷售已達營收9成以上的占比,而電池與模組占營收比重亦超過90%,由於模組內銷轉型策略奏效,元晶2020年營收46.24億元,YoY+4.12%,稅後淨利-2.86億元,稅後EPS -0.74元,虧損幅度明顯縮小。,至於國際主要競爭廠商包括JASolar、Hanwha Q CELLS、Trina Solar、Canadian Solar以及隆基綠能等;國內則有聯合再生(3576)、茂迪(6244)、安集(6477)等。,若比較元晶與國內競爭廠商的營運模式,元晶、聯合再生與茂迪均有購買WAFER(矽晶圓、矽料)製作成自有電池,至於安集則是外購電池,因此上游矽料報價對元晶的獲利影響頗大。,【掌握國內模組旺盛需求外,元晶亦將衝刺海外市場】,太陽能產業基本上可分成產品製造、系統安裝與服務的供應面與電力與能源的需求面兩大面向。在產品製造端分別有多晶矽、矽晶圓、電池、模組、逆變器等等零組件的製造業;在系統安裝與服務的供應面可分為開發、系統設計、安裝、運營以及相關融資服務行業;電力與能源的需求面則是分別在零售電力市場以及躉售電力市場與火力發電或其他形式的發電來源競爭。,太陽能產業因為進入障礙不高的特性,景氣不佳,業者艱困經營不說,景氣火熱時亦常湧入大量競爭者入市,尤其是中國業者為甚,削價競爭反而造成市況佳,但業者營運慘澹的情況。換言之,產業景氣平穩,新進入者無利可圖,對業界廠商才是較佳的市況,因此不易出現獲利大好。,產業面,2015年末巴黎氣候協議聚焦地球暖化議題,多國政策支持潔淨能源,加以太陽能發電成本快速下降,補貼政策推動太陽能市場產值。即便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全球太陽能市場表現仍優於預期。截至2020年末,全球累計太陽能建置量接近750GW。研調機構IHS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太陽能建置量達142GW,全球已有43個國家建置量超過1GW,BNEF預期至2022年全球每年新增太陽能裝置量將達140-178GW間,年增幅達雙位數。而Wood Mackenzie預測2021年將繼續增長,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7%,2026年度新增容量有望突破200GW。國際能源署(IEA)指出,隨著價格的不斷下降,太陽能有望成為新的電力供應之王。,美中貿易爭端未降,目前中國廠商仍因太陽能雙反稅難以銷售到美國,在拜登政府擴大公共建設支出政策,而美國之外的國外市場預期將隨疫苗施打普及而逐漸復甦,公司也將衝刺海外商機,預期未來將國際市場將以銷售模組為主。,太陽能與燃煤發電成本比較,資料來源:EIA,2020年,國內方面,經濟部規劃太陽光電長期設置目標2025年20 GW,其中屋頂型為3GW,地面型為17GW。而經濟部亦發動政府各單位跨部會盤點具潛力地點,要求台電完備併網饋線建置,大推一地兩用、屋頂型太陽能及漁電共生型專案,預計2021年太陽能累計裝置量達8.75GW。,雖2021年國內太陽能模組需求強,然即便國家政策訂定政策目標至2025年達20GW,但農委會規定未來光電開發2公頃以上地目變更案改由中央審查,使得大規模農用地難以取得,嚴重限縮農地設置太陽光電設施的可能性。此外,裝置太陽能前須考量屋頂承重、法令上該土地地類別與使用分區能否安裝,民眾抗議等,也成為現實上阻礙太陽能產業的問題,造成近年國內累積安裝數遠低於目標數量。而太陽能模組原物料2021年以來大漲,系統開發商(EPC)總成本較2020年增加20%-30%,但經濟部躉購費率給予投資報酬率僅5.25%,使得系統開發商虧損而寧可停工,模組廠出貨也受影響,因此造成先前太陽能安裝目標進度落後,截至2021/05約為6.2GW,距離2021年底政策目標8.75 GW尚有一段距離,甚至未達到2020年底的6.5 GW目標,然進入下半年旺季,廠商加快建置速度,國內模組需求熱絡,預估2021年台灣太陽能模組需求仍強勁。,【元晶訂單排程已至2022年初】,21Q1營收11.37億元,QoQ+8.87%,YoY +13.17%,毛利率5.25%,營業淨利-0.09億元,OPM-0.83%,其中來自業外的收益1,625.60萬,稅後淨利 0.02億元,稅後EPS為0.00元。雖上游矽料上漲,公司也調升模組報價,然而21Q1仍無法完全轉嫁成本,致使毛利率與獲利均低於市場預期。,元晶訂單掌握度高,今年以來原物料價格上升而飆漲甚至缺料,元晶陸續調整模組售價,今年已調漲約4成,加以新產能逐步開出挹注下,5月營收4.84億元,YoY+19.45%,連續第5個月營收年增正成長,累計前5月營收來到20.75億元,YoY+14.38%。,展望後市,2021/04月已接獲兩座大型太陽能電廠訂單,總量達240MW,營收金額在23-2億元間,將自4月起至2022/20陸續出貨貢獻營收。,【新產能持續開出,有助元晶營收逐季成長】,元晶新的模組產線21Q1陸續開出,已開始貢獻產能,到年底整體產能將從去年的500MW成長一倍到1GW。2021/05董事會已通過辦理現增及20億元聯合授信案,資金將用於擴建電池產線。,此外,2020年底已於新竹湖口電池廠新設太陽能大尺寸電池產線,21Q2新設備進駐並開始小量生產及進行客戶驗證,預計擴產後,太陽能電池年產能約可達1GW,在模組與電池產能持續開出下,加以定掌握度高,將挹注2021年營收逐季成長,2022年仍有三成以上的年成長。,【元晶營收大增,但產品報價調漲恐仍無法反應所有上漲成本】,太陽能上游矽料受中國業者在新疆地區輪線檢修,加上內蒙地區受能耗管控政策,整體矽料呈現供不應求,持續帶動價格上漲,連帶也使矽晶圓、矽料等同步跟漲,至於下游電池與模組報在原料成本大幅走升後,也開始逐漸上揚。,點此看完整報告 →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73486,*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徒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聯合再生 (3576)國內太陽能模組需求佳,2021年有轉盈機會嗎?
結論:,目前聯合再生訂單需求超過產能,標案集中21H2,預料進入產業旺季,新產能開出後將顯著貢獻營運,且21Q3仍有再度漲價機會,在出貨量與產品報價提升下,預估聯合再生2021年營收140.21億元,YoY+12.07%,但因原料高漲以及運費等各項費用難降,毛利率改善狀況不甚理想,預期2021年仍難脫離虧損,而受業外獲利挹注,虧損將大幅減少,預估EPS -0.13元。,聯合再生股本為266.50億元,由於歷年營運多處虧損,近三年未發放股利。預估2021年EPS為-0.13元。21Q1每股淨值5.13元,預估2021年底每股淨值5.20元,以13.65元附近的股價來看,股價淨值比2.65倍,股價淨值比(PBR)位處近3年中軸之上,評價略高。,股價面來看,聯合再生21Q1股價來到18.8元高點後開始修正,5中旬受國內本土疫情擴大的系統性風險衝擊見到今年低點,所幸年線提供支撐,近期股價有築底的意圖,不過上方季線與半年線橫亙下壓,目前趨勢上仍未結束偏弱走勢。考量今年營運有望改善,21Q2電廠收益可望入帳下,加以股價站上短均與年線,且各均線收斂開始糾結,後續應有助於短期股價的向上。但評價面來看並未低估,故建議依題材熱度操作,一旦熱度退潮,則宜順勢退場。,【聯合再生,國內模組市佔第一的太陽能國家隊】,聯合再生前身為新日光能源,為台灣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製造商之一,總公司設立於新竹,於2013年以換股與現金交易合併台達電(2308)旗下子公司旺能,2018/10由政府注資28億,並與昱晶、昇陽光進行合組,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6.57%,是第一大股東。,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Cell)、太陽能模組(Module)生產銷售業務、太陽能電站系統開發、建構與運營、儲能系統。2019/12營收佔比:太陽能模組 52.5%,太陽能電池31.34%,電廠13.88%,其他2.28%。2020年營收占以中內銷與外銷各半,外銷以美、印、德為主。,2020年營收125.11億元,YoY-31.03%,稅後淨利-61.39億元,其中來自業外的損失112,117.50萬,稅後EPS-2.31元。,聯合再生在三合一後徹底轉型,培植發展儲能系統產品及氫能機車為主的新事業,太陽能事業以模組品牌及系統業務為主的商業模式,目前三大事業體包括3大事業體包括電池、系統和儲能。公司積極投入下游太陽能電廠業務發展,目前太陽能模組在台灣市占率約50%,排名第一。,目前聯合再生太陽能電池年產能2.7GW,尺寸以G1為主(165mm),其中台灣產能1.2GW以自用為主(竹科擁次世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N-HJT 50MW、其餘則位於竹南與台南廠),泰國產能1.5GW以OEM方式進行,外銷歐美、印度等地,此外在台另有太陽能模組600MW,預計2021年擴產至1GW。,公司的電廠客戶遍布全球,分布於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為主,涵蓋商業、政府機構與公共系統事業客戶等。至於在國際主要競爭廠商包括JASolar、Hanwha Q CELLS、Trina Solar、Canadian Solar以及隆基綠能等;國內則有元晶(6443)、茂迪(6244)、安集(6477)等。,【全球太陽能市場穩健成長,國內模組需求旺盛】,太陽能產業基本上可以分成產品製造、系統安裝與服務的供應面與電力與能源的需求面兩大面向。在產品製造端分別有多晶矽、矽晶圓、電池、模組、逆變器等等零組件的製造業;在系統安裝與服務的供應面可分為開發、系統設計、安裝、運營以及相關融資服務行業;電力與能源的需求面則是分別在零售電力市場以及躉售電力市場與火力發電或其他形式的發電來源競爭。,太陽能產業因為進入障礙不高的特性,景氣不佳,業者艱困經營不說,景氣火熱時亦常湧入大量競爭者入市,尤其是中國業者為甚,削價競爭反而造成市況佳,但業者營運慘澹的情況。換言之,產業景氣平穩,新進入者無利可圖,對業界廠商才是較佳的市況,因此不易出現獲利大好。,產業面,2015年末巴黎氣候協議聚焦地球暖化議題,多國政策支持潔淨能源,加以太陽能發電成本快速下降,補貼政策推動太陽能市場產值。即便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全球太陽能市場表現仍優於預期。截至2020年末,全球累計太陽能建置量接近750GW。研調機構IHS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太陽能建置量達142GW,全球已有43個國家建置量超過1GW,BNEF預期至2022年全球每年新增太陽能裝置量將達140-178GW間,年增幅達雙位數。而Wood Mackenzie預測2021年將繼續增長,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7%,2026年度新增容量有望突破200GW。國際能源署(IEA)指出,隨著價格的不斷下降,太陽能有望成為新的電力供應之王。,太陽能與燃煤發電成本比較,資料來源:EIA,2020年,國內方面,經濟部規劃太陽光電長期設置目標2025年20 GW,其中屋頂型為3GW,地面型為17GW。而經濟部亦發動政府各單位跨部會盤點具潛力地點,要求台電完備併網饋線建置,大推一地兩用、屋頂型太陽能及漁電共生型專案,預計2021年太陽能累計裝置量達8.75GW。2021年台灣太陽能模組需求相當強勁,預估全年太陽能裝機量上看2-2.5GW,較2020年1.68GW 成長20-50%。聯合再生保守估計2021年太陽能發電安裝量應有2.2GW,預計公司能拿下約逾5成的模組市占。,雖2021年國內太陽能模組需求強,然即便國家政策訂定政策目標至2025年達20GW,但農委會規定未來光電開發2公頃以上地目變更案改由中央審查,使得大規模農用地難以取得,嚴重限縮農地設置太陽光電設施的可能性。此外,裝置太陽能前須考量屋頂承重、法令上該土地地類別與使用分區能否安裝,民眾抗議等,也成為現實上阻礙太陽能產業的問題,造成近年國內累積安裝數遠低於目標數量。,台灣太陽光電分布圖,資料來源:台電,【聯合再生21Q1本業虧損大幅收斂】,聯合再生21Q1營收30.05億元,QoQ+10.63%,YoY+0.61%,由於國內客戶拉貨力道強勁,加以太陽能案廠趕裝,帶動3月營收顯著提升,毛利率-1.57%,營業淨利-4.61億元,OPM-15.33%,其中來自業外的損失8977萬,稅後淨利-5.33億元,稅後EPS為-0.2元,虧損大幅收斂。,【太陽能原料成本大漲,聯合再生恐仍無法反應所有上漲成本】,目前太陽能上游矽料受中國業者在新疆地區輪線檢修,加上內蒙地區受能耗管控政策,整體矽料呈現供不應求,持續帶動價格上漲,連帶也使矽晶圓、矽料等同步跟漲,至於下游電池與模組報在原料成本大幅走升後,也開始逐漸上揚。,業界預期21Q3矽料、矽晶圓價格仍會續漲,因此若後續原物料價格依然居高不下,聯合再生21H2將再調漲太陽能模組價格。然而在考慮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報價漲勢落後,預期恐仍無法反映所有上漲的原料成本。,資料來源:索比光伏網,點此看完整報告 →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69916,*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徒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