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電子零組件產業週報:大盤動盪下,產業趨勢明確的蘋概股將成為資金最好的避風港!
【本週個股動向:被動元件與 PCB 族群 Q2 毛利季增雙位數,下半年看好蘋概股表現最強勢】,被動元件的部分,國巨近期針對中大尺寸的晶片電阻報價調降 10%~15%,引起市場恐慌。先前我們已有提到中低階的消費性電子與網通庫存回升的風險,預期在今年底到明年初時將逐漸回到供需平衡的狀態。儘管價格調降,但中低階產品佔國巨的營收比重不及 30%,受到的影響可望相較同業更低。目前國內被動元件廠的產能大多維持滿載,因此今年下半年的營收與獲利的變化看似相對平緩,但整體而言仍有較上半年再成長的動能;然而隨著東南亞與全球的疫情終將趨緩,在庫存水位提高的情況下,對中低階產品佔比重較高的凱美(2375)、立隆電(2472)與華新科(2492)等將產生較大的衝擊,而國巨(2327)、奇力新(2456)與鈺邦(6449)等則由於利基型產品佔比重較高,營運可望維持相對穩健。近期受到利空消息的影響,被動元件類股表現相對疲弱,目前在庫存上升速度尚未看到減緩的情況下,短期而言仍應留意整體產業走疲的風險,可試圖逢高減碼。,PCB 的部分,主要受惠於中系 5G 手機、蘋果與 Intel 等產品拉貨,Q4 相當有機會比 Q3 更好。目前市場預估,今年下半年 iPhone 13 銷售量將達 8,500 萬支,超越去年 iPhone 12 的 8,000 萬支,主要受惠於華為今年在高階 5G 尚無機種以及三星的 5G 新機種未獲市場好評,有助於蘋果再拉升市佔率。從規格來看,iPhone 13 有四顆天線模組,包含一顆天線封裝 AiP 和三顆天線,比 iPhone 12 多了一顆天線,因此對 LCP 軟板需求提升,台郡(6269)也才能順利拿下訂單。BT 載板的部分亦從 8 層提升至 10 層,單價成長 30%~40%,有助於欣興(3037)獲利能力再向上,預期毛利率將由 iPhone 12 的 15%~20%提升至 20%~25%。,欣興詳細研究報告與財務分析數據請見: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79672,台郡詳細研究報告與財務分析數據請見: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68782,【近期展望佳的個股:蘋果 PCB 供應鏈中,華通(2313)評價位於相對低檔,是可攻可守的好選擇】,目前市場雖對 FED 開始討論縮減購債的時間點有不同意見,但大多預期 FED 將於年底前實施縮減購債,且近期 FED 多位官員表態,認為今年應開始實施縮減購債,引導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一旦 FED 開始縮減購債,將導致先前由債市流往股市的資金開始回流,且縮減購債亦有助於美元止貶回升,對台股將產生更大的壓力。,儘管盤勢看似動盪,仍有基期相對低、營運又逐漸轉佳的個股可為投資標的之好選擇。華通 2021Q2 雖受到蘋果手機季節性降價以及原物料持續漲價的影響使獲利衰退,不過公司目前已完成產能配置調整,且重慶二廠已完成 HDI 板的產能擴充,提升整體產能約 10%。目前評估,蘋果手機板面積提升 10%~15%,且層數增加,難度較高,華通應有針對報價調漲,毛利率可望達到 25%左右的水準。目前市場預估,今年下半年 iPhone 13 銷售量將達 8,500 萬支,超越去年 iPhone 12 的 8,000 萬支,主要受惠於華為今年在高階 5G 尚無機種以及三星的 5G 新機種未獲市場好評,有助於蘋果再拉升市佔率並帶動華通獲利能力再轉強。,華通詳細研究報告與財務分析數據請見: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76545,*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華新科(2492)2021Q2 毛利率大升至 34%,下半年雖將達營運巔峰,然應居安思危!
【華新科 2021Q2 在漲價與產能利用率拉升下,毛利率季增 4.7%至 34%!】, 華新科近期公告 2021Q2 財報,先前隨著原物料漲價以及招工費用提升,華新科在 2021/02 時針對晶片電阻報價調漲 15%,2021/04 時又針對大尺寸 MLCC 報價調漲 30%~40%,成功抵銷原物料漲價壓力,且 2021/05~2021/06 原物料價格回落;再加上 MLCC 與 R-chip 產能利用率均隨著中國廠區招工率增加而提升至 85%~90%的水準,帶動整體毛利率季增 4.7%至 34.0%,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35.0%,但優於我們原先預期的 30.1%。華新科 2021Q2 營收為 116.6 億元,QoQ +16.7%,YoY +105.7%;稅後淨利為 63.3 億元,QoQ +11.0%,YoY +32.8%;EPS 4.81 元,略優於市場預期的 4.46 元與我們原先預期的 4.40 元。,【東南亞疫情雖壓抑產能,但有助於供需吃緊態勢延續】, 展望 2021Q3,隨著網通產品需求轉強,終端拉貨有升溫趨勢,不過馬來西亞廠區受到疫情影響,產能利用率僅能維持約 60%水準;以馬來西亞廠區的生產面積占華新科整體比重約 30%計算,將影響整體營收約 6%~10%。儘管出貨動能略受影響,但全球被動元件大廠亦多於馬來西亞設有廠區,在產能同樣受到影響下,有助於 MLCC、R-chip 與鋁質電容等產能延續供需吃緊的態勢至年底。華新科目前訂單能見度已達 2021Q4,下半年在原物料成本壓力降低下,可望帶動華新科毛利率維持 33%~35%左右的水準。華新科 2021Q3 營收預期為 124.8 億元,QoQ +7.1%,YoY +20.9%;稅後淨利可望達到 28.2 億元,QoQ +10.6%,YoY +7.1%,EPS 5.41 元。,【 預期華新科 2021 下半年將達營運巔峰,然而庫存回升將壓抑 2022 年出貨動能與議價空間】, 我們在先前的研究報告(被動元件缺貨到連過年也要加班 華新科(2492)後勢可期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41819)中有提到對華新科與被動元件產業的未來展望。隨著 5G 手機與基地台等產品對被動元件的需求量提升,有助於長期的營運規模向上。短期而言,用於網通以及中大尺寸的被動元件相對吃緊,網通產品佔華新科營收比重逾 30%,且 2021Q1 已針對中型尺寸的 MLCC 與晶片電阻擴產 10%,有助於下半年營運規模向上;然而目前全球被動元件廠的消費性電子庫存已逐漸回到過往水準,華新科 2021Q2 庫存亦由 2021Q1 的 64.4 億元增加至 72.2 億元,存貨週轉天數由 2021Q1 的 76 天回升至 81 天,預期在電子旺季過後,2022Q1 的存貨週轉天數將回升至以往的 90 天水準,型號在中階以下的產品將回到供需平衡的態勢。華新科目前高階產品與中低階產品的比重約為 3:7,在產業回至供需平衡下,恐將壓抑華新科 2022 年獲利動能。華新科目前雖有規劃再針對 MLCC 與晶片電阻擴產,但受到疫情影響,預期新產能將於 2022 上半年開出,目前規劃新產能將應用於毛利與需求較佳的車用與網通。, 整體而言,預期被動元件市場於 2021 下半年仍將維持供需吃緊,中低階型號佔營收比重較高的華新科可望擁有相對於同業較佳的成長幅度;然而隨著被動元件市場的庫存回至正常水位,預期華新科 2022 上半年獲利將出現修正,2022 下半年則可望隨著新開出的中高階產能再帶動產品組合轉佳;惟因 2021 年獲利基期相對高,2022 年獲利有向下修正的可能。基於被動元件市場庫存回升,供需已可看到將趨於緩和的跡象,將華新科 2022 年 EPS 由原先預期的 21.96 元下修至 15.25 元。華新科 2022 年營收預期為 496.0 億元,YoY +3.9%;稅後淨利可望達到 89.5 億元,YoY -20.9%,EPS 15.25 元。,【華新科短期營運雖樂觀,但隨著產業趨勢或將反轉,應留意評價偏高的風險】, 就 2022 年而言,預期在 5G、基地台與電動車等發展下,將帶動市場對被動元件的需求持續攀升;然而預期隨著中低階型號的供需吃緊態勢趨緩,將壓抑華新科出貨動能與議價能力。, 根據華新科 2021/08/09 的收盤價 201.0 元與 2022 年 EPS 15.25 元計算,本益比為 13.18 倍,由於華新科過往五年本益比多處於 6~18 倍,目前落於中間值附近。短期而言,在 2021 下半年電子旺季來臨下,將支撐華新科維持良好的營運動能;中期而言,消費性電子相關產品在電子旺季過後將受到庫存回升的壓力,華新科中低階產品佔整體出貨比重達 70%,預期將壓抑 2022 上半年的產能利用率與獲利空間,市場評價有修正的可能;然而隨著 5G 與電動車成長趨勢不變,且華新科亦將往中高階型號擴產,仍有助於 2022 下半年營運與獲利回穩,2022 年本益比應有機會維持區間中上緣 12 倍上下浮動。以當前股價來看,市場給予華新科的評價未明顯偏低,在產業趨勢變化下,中短期而言應留意投資風險,若有出現供需回穩的利空消息而導致股價修正過度則可適時把握逢低布局的機會。,*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電子零組件產業週報:iPhone 13 將帶動 PCB 起飛,大馬部分解封也有助被動元件動工率提升
,【本週個股動向:PCB 廠營運升溫,大馬疫情趨緩也有助於被動元件動工率升至 80%】 ,目前在 PCB 的部分,華通(2313)已經開始接小米與 OPPO 的手機訂單,iPhone 13 也有拿到電池軟板訂單,重慶二廠擴建提升 HDI 產能 10%;台郡(6269)則是新拿下 iPhone 13 的 LCP 天線訂單,毛利可望達 25%,高雄的和發新廠將在 Q3 先開出 30%~40%產能。被動元件的部分,先前雖受到大馬與印尼封城,壓抑工廠的動工率僅能達到 60%水準,鋁質電容以及電阻產能受到較嚴重的影響;不過近期隨著大馬與印尼部分地區逐步解封,工廠將能提升動工率至 80%,將有助於凱美(2375)與華新科(2492)位於大馬廠區晶片電阻的出貨提升。,華通詳細研究報告與財務分析數據請見: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76545,台郡詳細研究報告與財務分析數據請見: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68782, ,【關注標的本週表現:騰輝-KY 受惠歐美車用需求升溫,Q2 財報可望現亮點】,台股本週雖受到美股重挫影響,類股跌多漲少,不過我們先前看好的國巨(2327)、欣興(3037)、鈺邦(6449)與騰輝-KY(6672)表現相對穩健,其中騰輝-KY 本週更是逆勢上漲 2.5%。正如我們先前提到的,雖然目前尚有缺車用晶片的疑慮,然而騰輝近幾個月的訂單不減反增,主因為其產品與同業有所區隔。騰輝是全球汽車頭燈散熱材料的第一大供應商,在電動車的電源控制與車載充電等領域的技術也領先同業,高階產品佔營收比重逾 30%。目前歐洲疫情趨緩帶動車用產品拉貨,新打入的日系車用產品出貨也持續提升,Q2~Q3 營收將維持逐月成長,Q2 獲利可望季增 60%。,騰輝-KY詳細研究報告與財務分析數據請見: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70084,【近期展望佳的個股:凱美、華新科與欣興】,我們仍持續看好先前提到的國巨、欣興、鈺邦與騰輝-KY;另外本週新增看好的個股為凱美與華新科。,凱美目前隨著大陸廠區招工率持續提升,晶片電阻產能利用率已接近 80%;另外,在被動元件持續供不應求下,凱美積極對鋁質電容進行擴產,新的產能將於 2021Q3 開出,為鴻海的電動車訂單做準備。目前網通終端、基地台週邊充電以及車載充電等對於鋁質電容的需求與規格提升,有利於下半年鋁質電容出貨向上。凱美 2021 年營收預期為 86.0 億元,YoY +92.5%;稅後淨利 13.3 億元,YoY +127.7%;EPS 9.33 元,年獲利有大幅翻倍成長的動能!。,華新科目前也受惠於中低階以及用於網通產品的晶片電阻供需較吃緊,網通產品佔營收比重達 30%以上的華新科將維持較佳的成長動能。華新科目前計劃 MLCC 與晶片電阻產能將分別提升20%,新開出產能以車用與通訊為主;LTCC 也維持每季增加 0.9 億顆的產能擴充,預期 2021Q3 月產能將達 4.5 億顆, 2021Q4 月產能將達 5 億顆,營運規模持續提升將有助於獲利續揚。華新科 2021 年營收預期為 514.2 億元,YoY +44.4%;稅後淨利 109.8 億元,YoY +52.1%;EPS 21.02 元,以同樣大規模的公司而言,華新科的成長動能相當亮眼。,凱美詳細研究報告與財務分析數據請見: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48732,華新科詳細研究報告與財務分析數據請見: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41819,*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老牌 PCB 廠的大象翻身---精成科(6191),近幾年藉由自動化製程帶動毛利大幅翻倍成長!
【重點摘要】 ,精成科(6191)是老牌 PCB 廠,在 PCB 產業已有將近半個世紀的豐富經驗,憑藉著多年來的經營以及集團資源累積了許多國內外的客戶,在競爭激烈的電腦板市場中屹立不搖,近年來隨著產品組合轉佳、競爭者減少以及廠區引進自動化製程帶動生產效率改善下,使獲利逐年穩健成長,毛利率重返 20%以上的水準。目前市場對電腦產品需求不減,且挖礦需求亦帶動客戶板卡業務維持高檔,進而讓精成科的產能利用率維持近滿載的榮景,以目前疫情逐漸復甦、商業活動增加使市場對桌機需求穩健提升而言,精成科可望維持良好出貨動能,2021 年營收預期為 273.6 億元,YoY +19.9%;稅後淨利預期為 24.0 億元,YoY +44.2%;EPS 4.72 元;本益比在營運穩健向上與生產效率逐漸轉佳下可望回升至 9 倍,當前評價雖偏低,但考量隨著產業整體營運逐漸回到正常軌道,2022 上半年將出現淡季,由於 2021 年基期相對較高,獲利或將出現年減,可待營運淡季、股價偏低時再逢低布局。, ,【精成科是老牌 PCB 廠,近幾年藉由自動化製程帶動毛利大幅翻倍成長!】, 精成科是華新科集團旗下的 PCB 廠,客戶以技嘉(2376)、微星(2377)與中系 PC 客戶為主。精成科 2020 年產品應用占比為:電腦 62%、消費性電子 20%、車用 15%與其他 3%。精成科生產廠區包含深圳廠、重慶廠、黃江廠、昆山廠、永州廠、蕪湖廠與馬來西亞廠,PCB 月產能約 490 萬平方呎。 , 精成科成立於 1973 年,在 PCB 產業已有將近半個世紀的豐富經驗,除了有製程純熟、良率較佳以及管理制度完善等優勢,也憑藉著多年來的經營以及集團資源累積了許多國內外的客戶。精成科過往受到殺價競爭影響,2013~2015 年毛利率都在 6%~9%左右徘徊,不過隨著電腦用的 PCB 市場趨於成熟,近幾年都沒有新進競爭者,精成科與客戶間的合作關係長期且穩定;2020 年雖有疫情影響,但精成科藉由迅速調配各廠區訂單的方式使整體產能維持穩定,且在接單穩健、舊廠區生產效率提升以及 6 層以上的多層板出貨比重提升下,帶動 2020 年毛利率大幅年增 5.2%至 19.3%,2020 年 EPS 達到 3.42 元,自 2017 年以來連續三年正成長。精成科雖是老牌大廠,但調整業務的能力相當良好,近年來藉由自動化製程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並持續提升多層板出貨以及擴展高階車用客戶做為新成長動能,整體營運將逐步往高階市場發展。,【受惠於遠距辦公趨勢帶動電腦需求穩健,精成科 2021Q1 淡季不淡】, Q1 雖為傳統淡季,不過受惠於電腦相關產品需求穩健,且在車市回溫帶動下,精成科仍維持良好的出貨動能,產能利用率維持約 80%左右的水準,帶動營收淡季不淡;惟因銅價上漲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影響,使毛利率季減 0.9%至 19.8%。精成科 2021Q1 營收為 64.9 億元,QoQ +0.5%,YoY +44.1%;稅後淨利的部分,受惠於業外損益回歸正常,使稅後淨利達到 6.9 億元,QoQ +25.3%,YoY +1,001.6%;EPS 1.32 元。, ,【預期終端需求強勁將帶動精成科 2021Q2 營運穩健,但銅價與匯率或使獲利承壓】, 展望 2021Q2,目前市場對電腦產品需求不減,且挖礦需求亦帶動技嘉與微星的板卡業務維持高檔,進而讓精成科的產能利用率拉升至 80%~90%。馬來西亞雖於 2021Q2 祭出封城令,限制廠區人流,不過馬來西亞廠占精成科營運比重不到 10%,且公司亦藉由輪班制使整體產能維持相對穩定,2021Q2 仍可望隨著產業趨勢向上而續揚。整體而言,精成科 2021Q2 營收預期為 68.7 億元,QoQ +5.8%,YoY +22.2%;毛利率的部分,受到銅價持續上漲以及四月至今人民幣續貶的影響,預期毛利率將季減 0.8%至 19.0%,2021Q2 稅後淨利預期為 5.4 億元,QoQ -22.0%,YoY +24.9%;EPS 1.08 元。, ,【預期精成科 2021Q3 電腦產品營運持穩,車用板出貨提升將帶動營運規模續揚】, 展望 2021Q3,目前精成科訂單能見度已經可以看到 2021/07~2021/08,期望馬來西亞廠隨著疫情趨緩將逐步拉升產能利用率,且隨著車用缺晶片問題逐漸緩解,公司目前在車用板的庫存開始反轉下降,2021Q3 拉貨提升可望帶動營運規模續揚。整體而言,精成科 2021Q3 營收預期為 71.3 億元,QoQ +3.9%,YoY +14.3%;毛利率的部分,預期隨著產品組合轉佳以及營運規模提升下將回升 1.0%至 20.0%,2021Q3 稅後淨利預期為 5.8 億元,QoQ +7.6%,YoY -5.4%;EPS 1.16 元。, ,【預期 2021 年桌機與車市需求復甦將帶動精成科全年無淡季,毛利率可望穩定維持 20%水準】, 展望 2021 年,精成科主要成長動能將來自於桌機出貨量提升。根據研究機構 Canalys、Gartner、IDK 與工研院等機構的預估,疫情趨緩、遠距辦公需求減少以及 2021 上半年缺晶片問題較嚴重將使 2021 年筆電成長動能相對有限,不過桌機受惠於商業活動增加將有機會帶動新機與換機需求提升,有利於傳統多層板的出貨動能,年成長幅度可望達 4%~5%。汽車的部分,受惠於疫情趨緩與出外旅遊需求提升,市場對汽車的需求將反彈向上,汽車整體的出貨量可望由 2020 年的 7,410 萬輛提升 9%至 2021 年的 8,067 萬輛,其中電動車出貨量可望較 2020 年提升 40%至 437 萬輛。傳統燃油車與電動車的動力與傳動系統不同,燃油車較多與機械相關的零組件,而電動車則需要較多與電相關的零組件,為了應付內部各種直流電與交流電的變化,會採用更重的銅和更高層數的設計,提升對 PCB 的用量,目前市場評估單量電動車的 PCB 產值將達到 100 美元以上,比傳統燃油車的 60~70 美元高出至少 40%以上。依此推算,2021 年車用 PCB 的產值可望提升 9.6%。精成科目前產品以桌機用的 PCB 為主,多年來接單都維持穩定,公司目前主要是藉由自動化製程來降低生產成本,並藉由提高多層板出貨以及打入高階車用板市場作為新成長動能。精成科近幾年隨著廠區生產效率提升使獲利穩定成長,以電腦市場的需求相對穩定且近幾年無新進者而言,精成科未來幾季的毛利率可望穩定維持 20%左右的水準,將帶動 2021~2022 年 EPS 穩定維持 4 元以上。精成科 2021 年營收預期為 273.6 億元,YoY +19.9%;稅後淨利預期為 24.0 億元,YoY +44.2%;EPS 4.72 元。,【預期自動化製程將帶動精成科營運穩健轉佳,可待營運淡季、股價偏低時再逢低布局】, 就 2021 年而言,期望桌機出貨穩定提升以及車市回溫將帶動精成科的出貨動能持續成長,精成科在廠區生產效率提升下可望帶動獲利穩健向上。雖然市場對電腦的需求相對穩定,精成科的成長動能相對有限,不過精成科近幾年藉由引進自動化製程持續提升舊廠區的生產效率,有穩定提升毛利的動能。, 根據精成科 2021/06/17 的收盤價 33.7 元與 2021 年 EPS 4.72 元計算,本益比為 7.14 倍,由於精成科過往五年本益比多處於 3~13 倍,目前落於中間值偏下,在營運穩健成長與自動化製程帶動毛利逐漸轉佳的情況下,2021 年本益比應有機會回升至區間中上緣 9 倍上下浮動,當前評價雖偏低,但考量隨著產業整體營運逐漸回到正常軌道,2022 上半年將出現淡季,由於 2021 年基期相對較高,獲利或將出現年減,可待營運淡季、股價偏低時再逢低布局。,*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看過 華新科(2492) 的人也會看這幾檔
【研究報告】華新科(2492) MLCC供給緊缺延續,21Q1醞釀漲價風暴
華新科(2492),MLCC供給緊缺延續,21Q1醞釀漲價風暴,公司簡介,華新科為國內第二大被動元件廠,隸屬華新麗華集團,產品有電容、電阻、高頻射頻元件等,其中電容以積層陶瓷電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 MLCC)為主,而MLCC因體積小、抗高壓、高頻等特性,廣泛應用在各種電子產品中,為華新科主力產品。目前華新科MLCC全球市佔率約14%,全球排名第四,同業有村田、三星電機、太陽誘電、國巨(2327)等大廠。因全球陶瓷粉末近70%掌握在Sakai Chemical、NCI Chemical等日系廠,且陶瓷粉末佔電子陶瓷產品成本約10-30%,華新透過旗下子公司信昌電(6173)掌握原物料供應,因而能降低毛利率波動,此外也為切入高階車用MLCC與日廠競爭鋪路。華新科車用市場的佈局有別於國巨鎖定歐美市場(併購基美),華新科較偏重於日本市場,透過收購日本ELNA打入日本汽車用PCB,並利用子公司釜屋電機在日本的銷售通路滲透市場。,20H2營收比重依產品別來看: MLCC 54%、晶片電阻(Chip-R)22%、射頻(RF)及保護元件17%、低溫共燒陶瓷技術(LTCC)4%、其他3%,其中RF及保護元件主要來自認列旗下轉投資佳邦營收。依終端應用來看,工業電子30%、通訊29%、電腦暨周邊設備20%、消費性電子13%、車用6%、其他2%。,因5G趨勢,低溫共燒陶瓷(LTCC)用量增加,20Q4全球LTCC單季需求已達60億顆,但產能僅50億顆,供給缺口已增至單季10億顆的規模仍然供不應求,而LTCC技術門檻仍偏高,目前少數台廠如璟德(3152)、奇力新(2456)皆陸續擴產。而華新科LTCC月營收占比近5%,對華新科營收貢獻仍並不明顯,但考量目前LTCC仍處供不應求,未來營收占比有望隨華新科LTCC產能擴充而增加。,被動元件尚處補庫存階段,且5G需求端仍強,被動元件主要用在電腦、手機、車用電子、電動車等,可保護主動元件( IC晶片、二極體等)運作,可分為電容、電感、電阻3種。而華新科主要產品為電容MLCC及晶片電阻。,2018年因被動元件日廠停產較低階MLCC產品,改往高毛利的高階車用MLCC,訂單因而轉往台廠,同時造成MLCC因供不應求價格飆漲,隨後台廠積極擴充產能,供過於求下價格快速修正。歷經1-2年的去化庫存,目前被動元件仍在補庫存的階段,加上5G時代對於被動元件的需求將加倍,2021年被動元件需求仍維持強勁,報價可望近一步調漲。,2020年因遠距商機興起,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大,20H1新冠疫情影響華新科影響被動元件需求,尤其中國東莞廠廠佔華新科產能約50%,導致20H1獲利大幅衰退,而20Q2中國陸續復工,華新科各廠區稼動率回升至75%,加上遠距商機帶動筆電等3C產品出貨,20Q3華新科MLCC、Chip-R出貨量恢復成長,20Q3累計營收254.9億元(YoY +8.8%),EPS 10.23元(YoY -10%),其中Q3業外收益5.5億元主要來自股利收入(信昌電、佳邦)、利息收入。20Q4因歐美疫情二次爆發,遠距商機持續延燒,Q4因而淡季不淡,華新科稼動率維持95%,LTCC甚至因供不應求,華新科Q4報價調漲30%。預期20Q4營收與Q3相當,毛利率因LTCC報價調漲而微增。然而Q4少了股利業外收入,預期20Q4獲利不如20Q3。,預估2020年營收355.6億元 (YoY +18%%);毛利率32.6%,年減1.7個百分點;營益率23.6%,年減2個百分點;EPS 14.59元(YoY +6.4%)。,訂單能見度已至20Q1,惟工作天數減少導致衰退,20Q4遠距商機持續加以5G基礎建設需求,華新科MLCC、Chip-R與LTCC等產品仍供不應求,目前產品訂單能見度已達21Q1,預期華新科21Q1各產線稼動率可望維持至少70%,2021Q1營運將淡季不淡,惟21Q1工作天數較少,21Q1營收將不如20Q4。,預估21Q1營收94.3億元(QoQ -6%, YoY +48%);毛利率33.7%,季減0.2個百分點,年增7.5個百分點;營益率24.6%,季減0.2個百分點,年增8.9個百分點;EPS 4.14元(QoQ -5%, YoY +207%)。,2021年5G趨勢推動MLCC用量暴增,2020年底華新科MLCC月產能已提升至600億顆、Chip-R月產能達到450億顆,而因5G應用需求拉動(包含5G手機、5G基地台、WiFi 6等),預期2021年底華新科MLCC、Chip-R產能可望擴增10-15%,其中Chip-R產能擴充主要為馬來西亞廠布局車用電阻產品;而目前華新科LTCC月產能3.3億顆,維持每季擴充0.9億顆,預期2021年底產能將擴充至6億顆。,5G趨勢下,5G手機、基地台及電動車ADAS等終端需求持續成長,根據市調機構Paumanok預估,2021年的被動元件製造產值達29.3億美元年,年成長5-10%,應用面包含通訊、車用電子、消費電子、醫療航太等,其中通訊佔比近4成,主要5G基地台、手機帶動被動元件用量成長,為被動元件成長的主要動能。,根據MIC的預估,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13.55億台,5G手機約有5.39億台,滲透率達39.8%,而隨著5G手機的滲透率增加,被動元件用量將從4G的750-800顆,增加至5G的1000顆,用量增幅約20-30%。,而基地台的部分,MLCC用量將從4G基地台的3750顆/台,增加至5G基地台的15,000 顆/台,用量增幅約300%。此外近期歐洲加大對電動車的補助,預期未來電動車滲透率也將提升,MLCC用量將由燃油車2,000-3,000顆/台增加至電動車的10,000顆/台以上,用量增幅至少3倍,因而車用電子有望為被動元件帶來下一波大成長。,目前華新科的MLCC、Chip-R庫存低於30天,下游通路商庫存僅約30天,考量農曆新年放假可能造成供給吃緊問題加重,之後又臨21Q2、Q3電子業轉旺季,預期被動元件屆時將供不應求,MLCC、Chip-R 報價有望於21Q3調漲。至於LTCC的部分,隨5G手機滲透率提升,LTCC的用量將自4G的3-5顆,倍增3倍至5G的10-15顆,而預期LTCC供給缺口將延續至21H1。目前華新科LTCC已調漲30%,考量華新科2021年將擴充LTCC產能,而其同業亦持續擴產LTCC產能的情況下,保守預估華新科2021年LTCC占整體營收比重可望增加至少0.5-1%。,預估2021年營收392.9億元(YoY +10.5%);毛利率34.9%,年增2.3個百分點;營益率25.6%,年增2.1個百分點;EPS 17.53元(YoY +20.1%)。,結論,目前華新科產線稼動率接近滿載,21Q1又逢農曆新年,預期供不應求的情況將延至21H1,屆時報價可望調漲。展望2021年,5G的趨勢將持續推動華新科獲利成長,預估其MLCC、Chip-R營收將成長約10%,而LTCC因營收規模較小、擴產速度較快,預估營收成長約24%。2020/11~12月逢年底集團作帳行情,然投信連續買入後隨即減碼,目前股價逢月線支撐,本益比(PER)約13倍,相較於歷史區間處在高檔,預期21Q1股價將在12-14倍本益比區間整理,待21Q2之後逐漸步入旺季,被動元件漲價行情逐步發酵,屆時可逢低佈局,且考量華新科產業地位之重要性加以背後有華新麗華集團資源支持,5G極高的成長性將長期推動華新科的成長,投資建議逢低買進。,*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徒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研究報告】奇力新(2456) 5G、電動車題材發酵,電感獲利大爆發!
奇力新(2456) ,5G、電動車題材發酵,電感獲利大爆發!,公司簡介,奇力新為國內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集團子公司,主要製造電感元件(Inductor),而有別於電容、電阻多為標準化產品,電感多為客製化,因此價格波動較小,尤其奇力新因技術領先,主推一體成型電感(Molding Choke)、微型一體成型電感(Mini Molding Choke)等特規,其電感、電阻也多為客製化產品,因此被取代程度較低。,2017年奇力新收購飛磁(Ferroxcube),飛磁專注於高階磁性材料之研發,產品主要用於車用EMI/Power Choke、快速充電等領域,與奇力新有互補和垂直整合效益,並透過飛磁切入歐洲市場。此外,為拓展銷售市場及產品應用,於2018年先後併購美磊、美桀開拓市佔(美磊客戶集中北美、美桀產品多用於主機板、顯示卡、伺服器與車用市場等),目前奇力新之電感元件的市佔率全球第三率(13%),同業有東電化(TDK-EPC)、村田(Murata)、太陽誘電(Taiyo Yuden)等日系大廠。20Q3累積營收比重: 電感66%、電阻23%、磁性材料11%。,因應5G趨勢,近年奇力新持續切入LTCC(低溫共燒陶瓷)技術,然而LTCC技術門檻並不高,台廠多半擁有,目前技術已成熟,成本也隨之降低。因目前5G終端應用需求仍大,LTCC的用量將自4G的3-5顆,倍增3倍至5G的10-15顆,台廠如華新科(2492)、璟德(3152)皆相繼擴產,然擴產速度仍趕不上需求。然而目前奇力新LTCC的月產能約為2億顆,主要客群多為中國網通廠及手機廠商,但LTCC營收占比小於1成,因此LTCC對其營收貢獻仍並不明顯。,被動元件簡介,被動元件主要用在電腦、手機、車用電子、電動車等,可配合主動元件( IC晶片、二極體等)運作,有別於主動元件,被動元件不會產生電力,但會耗用、儲存、釋放電力。隨5G時代來臨,電子產品功能日趨複雜,耗電量也隨之增加,因而需要更多的被動元件來穩定終端裝置的運作。被動元件主要可分為3種: 電容、電感、電阻:,電容: 具有充放電的效果,可用於儲能。其中產值最高的為積層陶瓷電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 MLCC),主因MLCC切入的產業較廣,包含汽車、電視、電腦、行動通訊等皆有極高的應用占比。,電感: 可過濾電流雜訊,防止電磁波干擾,穩定電流。目前4G智慧型手機約使用80-110顆電感,而將來5G智慧型手機的平均電感用量預計可達250顆。,電阻: 主要調節電流及電壓的大小。因生產標準化較高,進入門檻低、單價低,因此薄利多銷。,集團內部整併後,專注於電感業務,2020/12/23國巨啟動集團內部的整併,奇力新以28億元現金取得凱美(2375)子公司帛漢100%股權,凱美則以50億元現金取得奇力新子公司旺詮股份,雙方預計2021/1完成交割。,旺詮主力產品為晶片電阻,約佔奇力新營收20%,年營收約40億元,考量奇力新以往電阻佔營收約20%,推測旺詮被切割後,2021年奇力新電阻業務幾乎不多。帛漢主要製造與銷售網通濾波器、變壓器等業務,奇力新將其納入後,將可更有效整合繞線技術的研發並擴大生產規模,電感產品線將更多元,此外也將擴大帛漢在歐美的客群。此次併購為組織重整案,並沒有處分損益可以認列。然而因旺詮年營收約40億元(毛利率25-30%)、帛漢年營收約24億元(毛利率30-40%),整併後預期影響奇力新營收下修近20億元,毛利率預估下修約0.5%(2.4-2.8億元)。但長期而言,整併後研發資源將整合,有利於高毛利率產品的研發,且少了單價較低的電阻產品,整體的產品組合的毛利率將提升。,2020年遠距商機帶動奇力新電感出貨,20Q1因疫情影響出現缺工、斷料問題,然而隨著中國陸續復工,20Q2奇力新各廠區稼動率回升,加上遠距商機興起,帶動筆電等3C產品出貨,奇力新的一體型電感(Molding Choke)的出貨量維持增加,奇力新20Q3營收47.9億元(YoY +15%),EPS 2.11元(YoY +40%),創近8季新高,惟新台幣升值導致匯損,獲利不如Q2,20Q3稅後純益僅5.49億元(QoQ -7.9%)。20Q4因歐美疫情二次爆發,受惠於遠距商機熱度持續,帶動奇力新Molding Choke出貨,稼動率維持高檔,20Q4營運因此仍可相對維持。,預估2020年營收174.4億元 (YoY +10%);毛利率28.2%,年增5個百分點;營益率12.6%,年增4.9個百分點;EPS 7.08元(YoY +50.3%)。,2021年5G、電動車題材發酵,奇力新電感業務將維持成長,5G終端需求倍增下,奇力新積極擴產,其小型Molding Choke主要用於中國手機,月產能已從5億顆擴充至6億顆(+20%);而用於車用市場的大型Molding Choke月產能則從2.8億顆提升至3億顆(+7%),且奇力新的訂單能見度已達21Q1,產能稼動率持續滿載,預期奇力新的Molding Choke出貨量有望隨5G手機滲透率持續提升而維持;磁性材料則維持穩定成長。然21Q1因工作天數較少,預期整體營收將不如20Q4。,預估21Q1營收38.9億元(QoQ -14%, YoY +7.6%);毛利率27%,季減0.8個百分點,年增1.8個百分點;營益率10.2%,季減0.7個百分點,年增1.8個百分點;EPS 1.38元(QoQ -15%, YoY +34%)。,根據調研機構Paumanok預估,2021年的被動元件製造產值達29.3億美元,應用面包含通訊、車用電子、消費電子、醫療航太等,其中通訊佔比近4成,主因5G帶動手機被動元件用量增加,為被動元件成長的主要動能,此外隨著電動車、自駕系統發展,車用電子有望帶來下一波成長。,根據MIC的預估,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13.55億台,5G手機約有5.39億台,滲透率達39.8%,而隨著5G手機的滲透率增加,Molding choke用量將從4G的120-200顆,增加至5G的180-250顆,用量增幅約40-70%。此外歐洲加大對電動車的補助,電動車銷售的增加也將帶動大型Molding Choke的出貨量,目前奇力新目前車用佔比約14%,成長空間仍大,預期可望推動奇力新電感的營收成長。,5G時代雖有望帶來大成長,但考量奇力新切割旺詮納入帛漢之後,2021年將下修營收約20億,因而拖累2021年整體的營收成長,然產品組合優化,獲利仍可維持成長。預估2021年營收185.9億元 (YoY +6.6%);毛利率28.6%,年增0.4個百分點;營益率13.1%,年增0.5個百分點;EPS 7.93元(YoY +12.1%)。,結論,奇力新目前受惠於下游通路商積極拉貨,21Q1可望淡季不淡,而2021年隨5G時代來臨,Molding Choke的用於5G手機的用量將成長40-70%,加以電動車有望因歐洲補助增加而加速普及,奇力新的電感業務可望持續成長。預期奇力新未來的成長動能仍來自電感於5G及電動車的相關應用。此外目前因國巨集團的內部整併,影響奇力新2021年營收下修,且目前整併效益尚未明朗,建議在本益比(PER)14-16倍之間區間操作。,*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徒徑。,*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