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教授
將人工智慧應用在投資分析
葉教授的資訊投資學
為什麼很多專家 都會談投資紀律,強調投資股票 需要 長期 與 分散。因為再好的投資方法 都不會"必勝",巴菲特也有失手的時候,好的選股模型雖然不會"必勝",但至少「勝多敗少」,是做得到的。
葉怡成
經歷:
大學教師,教授過的相關課程有「資訊科技在投資分析之應用」、「人工智慧在投資分析之應用」、「財務管理」。
榮譽:
獲得「第二屆白文正ETF金文獎」首獎,得獎論文「基於基本面因子的指數股票型基金之理論與實證」(2010年)。
著作:
資訊科技在投資分析之應用 (講義)
人工智慧在投資分析之應用 (講義)
在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發表過Growth Value Two-Factor Model論文。
(本論文被日本大和證券應用在日本股市回測,顯示具有很好的績效。)
操作心法:
投資人都知道投資策略很重要,因為好的策略可以帶來較高的報酬,但到底有多重要?
假定您每年投資12萬,30年後,會有多少萬?
假設您的年報酬率分別是0%, 1%, 2%, 5%, 10%, 12%, 15%, 20%與30%的差別,
只要能把年報酬率從5%(這是大部分股市投資人賺到的報酬率),
提升到15%(這是我們設定的目標報酬率),
30年後的終值就可從797萬提升到5217萬,多賺了4420萬,很重要吧!
但許多投資人都抱怨很難從股市賺到錢,更別提15%報酬率。
選股難,難於上青天!
年報酬率 | 0% | 1% | 2%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評論 | 很遜 | 相當於定存 | 略高於定存 | 相當於大盤 | 略高於大盤 | 股市達人 | 接近巴菲特 | 巴菲特 | 超越巴菲特 |
終值 | $360萬 | $417萬 | $487萬 | $797萬 | $1,974萬 | $5,217萬 | $14,183萬 | $38,726萬 |
$104,760萬 |
為了給投資人一套可靠的選股模型,讓投資人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不再徬徨。
我們對選股模型進行了有系統的研究,
方法是:
- 對各種具有代表性的選股因子進行有系統地回測,讓投資人能了解每一種選股因子的績效特性與優缺點。
- 依據上述結論來組合多個因子形成「多因子選股模型」。
- 調整選股模型的操作參數來優化選股模型的績效。
回測結果證實許多選股模型都可以達到15%以上的年報酬率。
投資人運用這些模型等於在利用經過數千次回測得到的選股智慧。
運用選股模型並不能快速致富,但可以慢速致富。雖然慢,但還是來得及在退休前致富。
在當今世界各國為退休金問題搞得焦頭爛額下,靠政府發年金,不如靠自己投資致富。
我們發現,有效的選股模型都建立在價值構面(如股價淨值比)與成長構面(如股東權益報酬率)之上。
事實上,成長構面也只是價值構面的動態觀點而已,中心概念仍是價值。
物理學裡有「物質不滅」定律,投資學裡也該有「價值不滅」定律。
賺錢公司的便宜股票具有投資價值是天經地義。
選股模型不是甚麼魔術,也不是預測未來的水晶球,它們不過是遵守「價值不滅」定律的應用。
座右銘:
只使用經過實證的簡單明白的選股模型
想了解更多葉教授
- CMoney投資誌
- e-mail: icyeh@c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