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事】
你們有過因為對方買昂貴名牌、
或借錢給哪位朋友而爭執的時候嗎?
伴侶之間為了理財爭吵,
比其他問題都更傷害彼此的關係,
不如一開始就做好共同理財。
Money101 教你「伴侶理財 3 部曲」,
協助你們在理財方面建立夥伴精神、
保持良好關係。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伴侶理財 3 部曲
1.建立團隊共識:
用經營事業的態度來理財
第一步是開誠布公。
你們可能瞭解彼此的個性,
卻不甚清楚彼此的財務狀況,
恐怕連對方的經濟狀況與優缺點也不知道?
處理之道,首先要坦誠分享彼此的財務狀況,
包含所有的收入來源、債務、
目前的投資標的等。
因為了解彼此才能建立信任感,
也是建立團隊關係的第一步。
其次,每周固定一個時間來討論理財是必要的,
時間長短不是問題,重點是建立這個習慣。
當你們共同回顧過去一周,
可以看到許多忽略的地方,
即使沒有發現,誠實分享的習慣,
對二人的夥伴關係也有助益。
另外,你們可以考慮在咖啡廳或自家書房討論,
只要可以專心就好。
(總不能在床上討論理財,還指望能專心吧。)
然後,請分享所有夢想與目標。
想旅行?想買房?想生孩子?想創業?
特定的退休目標?把目光放在未來,
別侷限於現在的經濟能力,
盡可能知道彼此想達成的夢想與目標,
這對你們瞭解彼此的理財思維、風格有很大幫助。
2.成功執行計畫有撇步
當對彼此有較深入的認識後,
就跨進到執行面:
你們要一起設定預算。
如何設定預算?從記帳著手是最簡單的。
每到月底的時候,
你們應該一起檢視過去這個月的花費,
看看這樣的開銷是否滿意。
如果滿意,可以參考做為你們的預算限制;
不滿意的話,
務必找出是哪些項目讓你們超支。
舉例而言,倘若發現你們二人天天外食,
每個月比自己開伙多支出 6000 元
(以 1 天 200 元、開伙是選擇當季新鮮食材計算),
那麼何不將這 6000 元省下來、改做旅遊基金?
年底的時候,你們會發現多出 7 萬元支配,
大可自在享受甜蜜旅行。
如何堅守預算不超支?
信封理財法是你們的好朋友!
信封理財法在銀行帳戶還未普及時,
是很流行的理財方法。
當時的家庭會把每個月的開支詳列出來
並放進不同的信封:房租、食物、交通、水電瓦斯、
儲蓄等。在任何時間點,
他們都知道目前各個項目的花費、餘額多少。
當信封空了,就得停止了。
關於資源如何分配,
你們要有3個帳戶:
你的,他的,你們的。
什麼樣的花費應該歸類為共同支出,
什麼樣的開銷應該自己買單?
這是你們需要一起摸索的。
例如媽媽的生日禮物是你出呢,
還是從共同帳戶扣款?
辦派對邀請朋友的開銷要一起支出嗎?
購買新衣或是染燙髮型是各自付錢嗎?
這些你們都需要花一些時間討論,
也需要一些經驗來培養默契。
執行一段時間後,
就會建立出兼顧家庭與自我的開支習慣。
以後當你想要為任何事物花錢時,
無須過問或爭執──
因為你擁有個人帳戶的管理權。
至於建立共同帳戶,
是對於雙方收入差距較大,
或是花錢習慣很不同的伴侶特別有益,
因為在多數錢財歸入共同帳戶時,
會為共同目標前進,
也能保有理財的彈性。
3.成功或挫折,都是一起面對
你們是理財團隊,當然要好好分工合作。
誰負責採購生活用品、誰記錄金錢的來去、
誰做投資決策,都需要你們好好分工。
每周一次的討論時間,
別忘了分享自己的心得,
也嘗試交換負責項目,
找出最適合你們的分工。
畢竟也許你骨子裡是投資達人、
而他可能是天生比價王,
若不角色轉換,怎麼會知道?
當然,事情不會這麼一帆風順,
總有「手滑」的時候。
建立一張「大魔王清單」,
提醒彼此那位親友來借錢別心軟、
那個大賣場的促銷太誘人而買太多,
不需要由獨自一個人面對這些關卡,
建立清單正是為了彼此鼓勵、
提醒別犯同樣的錯。
記得你們是一個團隊,
遇到困難時身後都有他/她。
達到一起設定的目標嗎?
二個人好好的慶祝吧!
一旦成功謹守每月預算、存到目標金額、
或是還清車貸的時候,都是兩人努力的成果。
讚美對方的付出,也肯定自己的努力,
讓伴侶開心理財又自在,免除因為金錢不愉快的爭執,
讓兩人關係更親密。
更多好文,幫你實現財富自由:
- 房貸繳完 100 萬,老婆卻想再增貸買車!夫妻月入 8 萬,卻每月花光... 沒有理財共識,怎麼辦?
- 37歲夫妻育 2兒,力拚 7年還 400萬房貸!她嚴格執行「斷捨離理財法」,還可年年帶婆婆出國旅行
- 培養有錢人的招財體質....「讓錢找到你」!吳淡如的理財導師:靠自己賺錢,才不用看人臉色
- 只要收拾「存摺、冰箱、另一半」錢就會自然流向你...日本超人氣 理財整理術,專家力推這 4項!
- 佩甄:理財是一種態度!月薪只有 27K 卻在 四年內 存百萬...靠的就是這 6 個「觀念」
本文由 Money101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