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券強制回補基本上每年都會發生,
第一個時間點是股東會,另一個就是除權息,
因此使用融券放空,務必牢記這兩個日子,
否則,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此外,在融券強制回補日前,
你只要密切關注融券回補力道及籌碼分布,
說不定還能藉機搭上行情!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融券強制回補,很可能被軋空!
對股票後勢看跌的投資人,
可以去放空股票來賺取下跌的獲利。
而所謂被軋空就是指:
投資人放空賣出後,
股價沒有如預期的下跌,
反而大幅上漲,甚至不斷漲停,
放空賣出的股票,
就必須花更高的成本買回來(回補),
造成放空的投資人損失慘重。
(資料來源:籌碼k線)
融券強制回補日前,
如何搭上行情?
在強制回補日之前,
手上有融券放空的股票,一定要提早回補
如果沒股票,
也可以趁機買進股票,
把握股價可能上漲的機會
強制回補機制,
強迫融券戶在最後回補日之前,
進場買回股票,
如果沒買回來,
就會在最後一天結算,以市價買回。
因此,有心的大戶藉此故意拉抬股價,
甚至天天拉到漲停,
此時融券的人越賠越多,
有停損的壓力,
也必須掛漲停價才有機會補回,
這也會再次助漲股價飆高,
甚至直到漲停鎖死,
讓一堆放空的散戶想補卻補不回來,
像這樣的情形越接近融券強制回補日,就越容易發生…
什麼時候會發生
融券強制回補?
「融券強制回補日」
發生在股東會前3個月 (大約是每年3月份)
法規規定股東會召開前2~3個月,
公司就要公告相關的停止過戶日程,
這時候,就會知道融券的最後回補日,
找到股價可能會大漲的時機!
以創見(2451)為例:
6/11 公司舉辦股東會,
4/13~6/11:是停止過戶起迄日期為 (共計兩個月,這段期間公司要編股東名冊)
4/2:此時從停止過戶起始日,從停止過戶日回推前 7 個營業日
4/2~4/9:從前 7 個營業日起連續 5 天 這段期間,不能做融券交易,
4/3:最後回補日,是停止過戶日往前推6個營業日。
小提醒,今年開始規則會有小改變哦:
證交所公告,自 2015 年 3 月 16 日開始,
上市(櫃)公司停止過戶前需停止融資買進 3 日之限制將被取消,
另停止融券賣出也將從 5 日縮短為 4 日,到時候要注意哦!
如何才能搭上融券回補行情?
因此我們必須找到
1.融券數量相對成交量高
這樣將來回補力道才會強
但是僅看融券張數,會失真;
應該在輔以成交量的資訊,
去除掉基數的影響,才具有參考意義。
像是融券張數多但每日成交量也很大的個股,
他的融券回補壓力可能就不會很高
因此我們結合融券餘額及5日均量這兩個資訊,
稱為 融券回補力道。
融券回補力道 = 融券餘額 / 5日成交均量
當比率越高,
則表示回補的力道越強,
將來股價就越容易飆漲。
2.籌碼集中程度
大戶持有的比例越高,表示籌碼越集中
當籌碼集中在大戶手上,股價越容易被炒作
例如:可以觀察千張大戶的持股比例變化。
以 佳邦(6284) 為例,
回補力道強、籌碼集中,
股價在幾天內就上漲10%
2014 年 3/28 是融券的強制回補日,
我們透過籌碼k線,
觀察融券餘額及大戶持股比例等兩的指標,
(資料來源:籌碼k線)
再結合融券回補力道監控表
計算 3/19 以前的融券回補力道
(資料來源:融券回補力道監控表)
發現在融券回補前,
佳邦的融券回補力道都維持在 100% 以上
且力道日趨強勁,
那就表示將來在回補期間股價會漲上去的機率很高...
根據我們計算的結果,
確實驗證在回補期間(19~28 日)股價就漲了 10%...
怎麼找下一檔可能融券回補大漲的股票呢?
1. 打開 個股事件行情大解密
找到即將股東會的個股
選取 即將股東會
就能知道最近即將召開股東會的個股有哪些噢。
2. 開啟 融券回補力道監控表 查融券回補力道強弱
選擇股東會篇,會顯示某天的券補力道(融券回補力道),
調整日期就可以知道每日的回補力道...
3. 開啟 籌碼k線 查看個股融券回補走勢、
籌碼是否集中在大戶手中
依下列步驟操作,
看融券餘額、大戶持股比例這兩個指標
第一步:輸入股票代碼
第二步:在股價走勢圖下方的下拉式選單中,
選擇融券、大戶持股比例,
就可以看到融券和大戶走勢。
每年的 3、4月,常會在新聞上聽到股東會快要到了,
提醒大家要記得要注意融券強制回補哦!
更多你千萬不能錯過的投資好文:
- 存股蔚為風潮,怎麼買才對?獅公李永年:善用「超級金字塔存股法」,比 定期定額 賺更多!
- 2020下半年 潛力股 大公開!20間好公司,專家隆重介紹這 5 檔!
- 投資十年,退休金翻一倍以上!他堅守3原則,不買熱門股、買賣只看1指標(超簡單)
- 4條件選股,50萬旅費全靠「好老公股」買單!逆轉女王:3高 1低挑選法,股利直逼年薪 40%!
- 綠能、華映接連下市... 財經作家 股海老牛:危險 3 特徵,台股竟還有 115 檔「隱藏地雷股」!
本文為CMoney編輯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