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利浪潮下,將錢放銀行定存恐吃老本;
反之,若能善用工具、增加資金收益,
不僅可大幅降低退休金準備,
甚至有可能讓錢多到用不完。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文 / 温國信
年長者工作了一輩子,具備許多理財上優勢,
例如擁有較多資金、生活歷練較豐富、
容易理解各種道理、偏好有穩定收益的商品、
情緒管理比較好等。了解這些優勢,
對退休後的理財規劃,很有幫助。
反之,年長者也有理財上的劣勢,
例如,有些人長期對股市充滿偏見,
而且想法不容易改變;
危機意識很強,只願意把錢存銀行,
對股市沒有信心;
沒有找到正確的投資方法,
老是用技術分析那一套;
想等指數很低、很低的時候才進場,
卻一直找不到機會;
不懂個股,對基本面的研究能力較弱。
所幸這些都不是大問題,
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
增加退休金收益
樂享第 2 人生
據統計,65 歲退休後,
大約還有 15.9 年要過。
時光漫長,
到底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夠呢?
首先要考慮下列幾個因素,
包括退休生活型態
是鄉村型還是都會型;
是獨身還是有配偶;
每個月有進帳
(勞保年金、公保年金、國民年金等),
還是沒有穩定的現金流,
因為不論是生活模式或人數等,
都會影響退休後的生活開銷。
當然,如果每月能有穩定的現金流,
像源頭活水,
退休金準備自然可以輕鬆很多,
但每個人所能領取的月退也有不少差異,
例如國民年金數額不多,
再加上物價上漲使金錢購買力降低,
醫療費用隨著年紀增加等,
可見要考量的因素眾多。
假設不考慮個別的差異,
以每年 50 萬元的生活開銷來試算,
退休後大約需要 800 萬元
(50 萬元 × 15.9 年= 795 萬元)。
需要這麼多錢,
難怪大家都會有「把退休金顧好」、
「退休金不可以動用」 的危機意識。
甚至有些收入較低的人會認為,
這是無法達到的天文數字。
不過,上述的試算
是以退休金沒有任何收益、
坐吃山空為前提。
如果你可以讓資金有「收益」,
就可以大幅降低退休金準備,
甚至有越來越多的錢、多到用不完。
例如資金收益率 5%,
1,000 萬元的退休金
就可以產生 50 萬元的收益,讓生活無虞。
善用定存股、特別股
打造穩健收益
退休金放定存,收益僅 0.8%,
它的概念就是 100 萬元存 1 年,
利息只有 0.8 萬元,
收益實在很差。
假設退休金有 1,000 萬元,
1 年利息 8 萬元,
只夠用 2 個月,
剩下的日子只能吃老本!
不放定存,還有其他工具嗎?
我認為買特別股、定存股
的收益率會比較高(如圖3),
在這超低利率時代,
退休族不妨參考。
本文所謂的「定存股」,
是指每年「股利穩定」的股票。
表 1 提供 4 檔穩健收益的個股,
供大家參考。
較佳的買進時機是殖利率 5% 以上,
有 3 檔標的符合,1 檔可再等待。
台灣股票市場有不少特別股,
收益約 4%,是銀行定存的 5 倍!
所謂特別股,
就是發行條件和普通股不同、很特別,
例如承諾未來每年會按發行價格,
提供固定比率的股利(例如 4%)。
最近,新光金發行乙種特別股,
我整理 1 則讀者的來信如下,
應有助於釐清觀念。
讀者問 :
請問新光金普通股才 8.4 元,
最近增資發行乙種特別股,
為何每股定價 45 元?
值得認購嗎?將來會上市買賣嗎?
回答 :
發行特別股類似發行債券,
可提供投資人固定比率的股利(4%),
按每股發行價計算,
定價和普通股股價無關,
這次定價每股 45 元,
是否值得認購就看個人的想法,
如果你滿意 4% 的報酬率
就值得買,不滿意就不買。
以各大壽險公司來說,
它們的資金充沛,
故 4% 的收益可算是好商品。
在資產負債表上,
特別股為股本之一,
淨值增加,而不是負債,
就財務分析上,比較好看。
買賣方面,和一般股票一樣方便,
也會有漲跌,但因有 4% 收益保護,
跌多時會有人承接,
漲多時會有人賣出,
所以價格通常維持在一個區間。
第1 次發行稱為甲種,
第 2 次發行稱為乙種。
原股東有認購權利,
但有人不想認,
有些人想買卻沒有權利,
只能等上市以後再買。
慎防掉入錢坑
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買進特別股會不會下跌、 虧本,
甚至變成壁紙呢?
表 2 提供 8 個發行案例,
到今(2020)年 9 月 4 日為止
都是溢價狀態,
投資人除了賺到股息,也賺到價差。
2019 年國人壽命平均是 80.9 歲,
也就是說 65 歲退休後
還有大約 15.9 年要過。
這段時間,沒有穩定的薪水收入,
難免產生危機意識,
而大多數人的念頭就是
「把退休金顧好」、
「退休金不可以動用」,
免得將來淪落街頭。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
把錢放銀行定存是理所當然的事,
就「安全面」而言,
錢存銀行是萬無一失,
但在「收益面」卻是拙劣的。
本文介紹的「定存股」、「特別股」
可以兼顧「安全」和「收益」,是較好的方案。
至於理專向你推銷的投資型保單、基金;
朋友向你推銷字畫、骨董、
未上市股票、直銷等,都要保守再保守。
另外,子女投資事業向你伸手要資金,也要謹慎。
更多理財觀念,這些好文推薦你:
- 消費前 先問自己3問題,就能少花錢 存下每月9成薪水!
- 學習投資理財,你應該從假裝自己是有錢人開始
- 不懂得花錢,存錢就會沒意義!假設你有 10 萬元,你會花在哪...?
- 沒人發現的理財黑洞,夫妻月入10萬卻陷入貧窮循環!
- 星巴克漲價宣言:小資族想存錢,請戒掉隱性浪費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撰文/温國信)
由 Money 錢 157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