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是想自己幾歲才能退休,
但其實應該想幾歲適合退休,
因為理想的退休年齡是有一定條件的。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文 / 張國蓮
台灣的法定退休年齡是 65 歲,
但是國外的一項調查顯示,
工作到 65 歲才退休的人,
平均竟然只能再活 18 個月;
55 歲就退休的人,平均可活到 80 歲,
若是在 50 歲前就退休的人,平均可活到 86 歲。
看到這樣的結果,小安感到迷惑,
早點退休,活得久,但是錢可能不夠用;
晚點退休,又可能活不久,
到底理想的退休年齡是多少?
用 4 因素評估
最佳的退休年齡
其實,這並沒有標準答案,
必須就 4 個因素來綜合評估,
而且最終決定權仍在於自己。
因素 1 健康狀況
健康狀況不佳是許多人
想要提早退休的原因之一,
但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儲蓄
來支付生活費用和醫療保健費用。
國外的一項研究估計,
退休人員每年在醫療費用上
平均花費 4,300 美元(台幣 13 萬元),
這還不包括長期照護費用。
無論如何,若有醫療病史,費用可能更高。
若財務可以支持,身體健康情況良好,
你可以有 2 個選擇,一是提早退休,
並且健康地享受退休生活。
另一種是繼續工作,
直到因為健康情況必須退出為止,
但這可能讓你因為生病,
而無法享受退休生活。
因素 2 工作型態
若你的工作對體力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例如建築營造或護理等勞動工作,
那麼比平均年齡較早退休,
是較為務實的一種規劃。
因此,若不想提早退休,
可事先規劃把自己的技能
轉變為體力勞動較低但相關的工作。
例如從工地營造的體力勞動
變成與零售業相關,
就有機會使職業生涯再延長幾年。
靠腦力的工作者,
通常可以遠端完成工作,
那麼轉型為顧問、特約、專案等,
也可以使職業生涯拉長。
當你著手延長職業生涯的相關規劃前,
請先了解想要待的行業、組織
對於工作年齡的看法,並進行評估,
才能做好持續就業或轉職的相關準備。
因素 3
退休生活的行程與規劃
退休生活無聊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許多調查指出,無聊是退休人員
重返工作崗位或衰老加速的原因之一。
因此,若沒有事先規劃好退休生活,
例如感興趣的事、想參加的課程等,
那麼無限的空閒時間,
很快地將讓退休生活變得無聊,
尤其對於那些原本以作為
主要社交互動和成就感來源者,
無聊將嚴重危害退休生活品質。
因此,若沒有明確的
退休生活行程與計畫,
建議晚一點退休比較適合。
反之,若退休生活
有很多代辦事項,
那麼提早退休是可行的。
因素 4 存了多少退休金
退休金帳戶金額有多少,
也會影響理想退休年齡,
通常,用力存錢與投資理財,
可以讓你隨時想退就退,
而貧乏的儲蓄則會讓人覺得必須永遠工作。
想要解決退休金準備不足,
可以採用三管齊下策略,
簡化生活費、及早投資理財
以及延遲退休。
簡化生活費可以利用記帳軟體來協助,
有效追蹤與控制花費;
及早投資理財可以
減輕每月投入的金額,
利用時間的複利效果,
來達到退休金準備的目標;
至於延遲退休,
通常是不得已的做法,
而且還得看工作環境是否允許,變數較多。
總而言之,思考理想退休年齡時,
應該視健康狀況,
職業型態與前景,
退休後的生活行程與規劃
以及財務狀況而定。
千萬不要因等不及逃離工作壓力
而提早退休,
或是因為不想離開工作,
不知道退休後要做什麼,
過了 65 歲還在工作,
這兩種極端都應該避免。
財富,由自己創造:
- 28 歲前想存到一百萬絕對要知道這 2 件事,了解後存款速度迅速增加 200%
- 從每月花掉 9 成薪水,到一年存下 50 萬!這 6 招存錢技巧,讓她從「月光購物狂」變身省錢達人
- 記帳這樣做,就能 減掉 50% 支出?家庭主婦靠「記帳減肥法」,竟一年多出 100 萬!
- 其實有錢人,都用長皮夾!用年收入 200 倍法則:花錢的同時,就能幫你省錢!
- 薪水少,更要存錢!「5 功能帳戶理財法」就算花錢吃大餐、看電影,也能存下一桶金!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撰文 / 張國蓮)
由 Money 錢 156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