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股市阿水-學習地圖 ) 作者:股市阿水 出版社:方智出版
有一首歌的歌詞寫到:「想念是會呼吸的痛。」
投資人則說:「投資是會呼吸的痛。」
股市,是個投資老中青三代都會跌倒的市場,
不同的投資階段,
遇到的問題都不同。
而這些問題來自於:
你從來不知道股市運作的真相!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投資老中青,問題大不同
不論是粉絲專頁/社團,
或是演講授課,我最常被問到下面幾個問題:
「為什麼買了就跌、賣了又漲?」
「A 老師說他的方式好,
B 老師的好像也很厲害,到底要跟誰學?」
「這個方法明明用很多年都 OK,
怎麼最近一直失靈?」
我發現,投資年齡不同,問題也不盡相同。
剛接觸股票投資的年輕人
遇到的問題大都是:
(1)市場上這麼多技法與門派,
我該師從何人?
每個人都把自己講得好像投資之神,
而市場上大部分的人卻說,
真正賺錢的人不會出來教學,
但為什麼跟他學完的人,
有些人賺錢,有些人卻在賠錢?
到底這方法適不適合我?
我又該怎麼判斷這個人教的東西是真是假?
(2)各派相爭,究竟該聽誰的?
教學者也大都文人相輕,
這門派說別人的不對,那門派說該這樣才會賺,
又有人出來說,你們統統都錯了,
要跟著我這樣做才對!
(3)投資學習,股海無涯
一會兒要看懂財報,一會兒要看懂技術分析,
不然就是要會看產業未來走勢,
甚至還有學不完的
各派老師之武林絕招與神奇指標,
好像沒學完整,在股票市場就一定會賠錢。
至於已經在股票市場操作 有一段時間
超過三、五年的人
若還沒被市場淘汰
大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跟信任的門派操作方式,
但這不代表在股市裡已經可以橫行無阻了,
因此會遇到下面這些問題:
(1)是否該相信自己的判斷?
例如:已看好某一檔股票的走勢,
但現在股價的實際走勢跟自己的判斷不同,
無法決定此刻應該相信自己,
還是相信市場才是對的那一個。
換句話說,對自己的判斷中
帶著信心卻也帶著害怕的心情。
若以做多股票來說,
投資人常常在雙邊糾結—
現在該逢低多承接一些,
趁股價便宜時多進點貨,
等市場還股價公道時就能有不錯的獲利?
還是,現在的走勢代表我看錯了,
該放棄自己的看法,以市場為準?
(2)對於市場上的各路消息,
無法衡量重要性的高低。
例如:一檔股票曾因為訂單不如預期,
股價大跌,投資人曾因為這件事情受過傷,
所以後來只要看到財報營收
開始小小衰退、不如預期,就急忙出場,
但後面股價又漲上去,
而手上的持股已經賣掉了,
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想等它回來再買進,
但股價已經一去不回頭。
最後發現每一檔股票
對於每一種市場消息的反應都不太一樣,
有時是利空不跌,有時卻是利空狂崩;
有時是利多不漲,有時卻是利多一出來就狂漲,
抓不到市場訊息的重要性。
(3)投資久了似乎都是在「窮忙」。
曾經賺過錢,一路下來
卻不覺得自己賺了多少錢,
好像在股市裡打工,
而不是在股市裡創業。
到底有沒有可以輕鬆一點的方法?
或者,更快一點的方法?
以往,我遇到聽眾、學員
在演講或課後來問我時,
總是因為時間不足
或後面還有不少朋友等著發問,
常常一言難盡,但那並非我不願意
花時間分享如何避免虧損,
相反的,大家遇到的問題,
也都曾是困擾我的問題,
而以上那些問題都能歸納成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你沒搞懂股市運作的真相。」
股市運作的真相
股市運作的真相又是什麼?其實拆開來看就是三件事:
(1)本錢
(2)時間
(3)態勢
(1)股市投資最重要的是「本錢」
一旦沒了本錢,即使看得再正確,
技法百發百中,都沒有用,
因為你沒有本錢投資。
「這句話不是大家都知道嗎?」
或許,你的心中正這樣想;
但其實,許多人並不知道本錢的重要性。
很多人的投資行為是這樣子的:
拿出自己的部分薪水或年終獎金,
買進一支看好的股票,
但看好之後卻虧損,
可能當初的 50 萬只剩下 25 萬,
最後只能認賠殺出,
或者乾脆不要賣就不算賠,
不足的部分,再拿明年的部分薪水
或年終獎金進來投資市場玩。
此時,你的本金
已經無法靠下一次投資填補,
只好再拿外面的錢來填這個坑。
若以我自己實戰的經驗,
我非常清楚市場在多頭與多空交戰,
以及空頭時,各個股票的
波段漲幅平均值跟中間值。
你得非常清楚這個數字,
才有辦法對你的本金做投資規畫。
若你的持有波段時間落在一至兩個月,
你首先得很清楚一件事:
台股的大部分個股,在一兩個月當中,
前段班的漲幅是多少?
平均漲幅是多少?
中間值又是多少?
以台股為例,如果台股加權指數
在 2018 年 5 月到 6 月中之前的表現並不差,
此時台股前段班的波段漲幅,
我會抓前 30 名來看。
這時候的台股屬於短強勢的型態,
台股的一個月波段漲幅,
強一點的個股甚至會漲到 50%。
下頁圖表就是以 6 月 22 日
往前推算二十天的台股排行榜。
(圖 / 方智出版授權 )
此時問題就來了,各位朋友可以打開
上述股票在 2018 年 6 月初的型態,
或者財報,或者你所使用的選股方式,
請判斷一下,在台股出現
這麼多強勢個股的時段中,
前 30 名的平均漲幅大概也就落在 50%,
這當中還要考慮你抱不抱得住?
那麼,如果你習慣性的把自己的持股,
虧損到 30%才停損,
基本上就本金的角度而言,
你已經是穩輸不賺了。
接著請看第 25 頁圖表。
(圖 / 方智出版授權 )
假設你有 100 萬,
當你設定自己的停損點是
每虧 5%就停損,
留下 95 萬,那麼你下一次拿這 95 萬,
只要獲利 5.26%以上,
就有機會回到你的本金水位。
用這個方法來對照上表,
如果你 100 萬的持股已經虧損到剩下 50 萬,
下一次你只剩 50 萬能投資,
那麼,想回到本金水位,
你下一筆必須獲利 100% 才是不賺不賠。
而這還沒計算你是否用融資槓桿,
以及手續費,還有交易稅。
所以,在前文曾提到的,
既然全台股漲幅在這一個月,
前段班的漲幅大概也才 50%,
你用查表的方式來看,
你的本金停損點,
如果設定在虧損 30% 才要停損,
那麼下一筆獲利就必須是 42.86% 以上。
但若你的投資方法,根本就不能
在市場中選到漲幅較大的股票並持有,
不就正好代表
「你的虧損是你獲利的股票
所永遠無法追上的」,
那麼本金當然會愈來愈少,
於是就會像我以前一樣,
一直把薪水匯入投資的帳戶內。
看到這裡,各位讀者現在是不是
對於自己為什麼會
穩輸不賺,毫不意外?
即便,投資人認為,
如果把投資持有的時間拉長,
是不是個股的漲幅就會比較大?
漲幅大的股票也會比較多?
把持有股票的時間拉長,
確實有機會選到更多股票,
漲幅也會更大,
不過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
獲利跟持有股票的時間長度
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我習慣持有個股的時間約一至兩個月,
所以我專注的是台股持有一兩個月的數據資料。
當投資人把時間拉長,
或者即使把本金切分成不同等分,
這樣的本金問題依舊存在:
「你持有股票一年,虧損了 30%,
同樣也代表你必須找到
下一筆能獲利 43% 以上的股票,
而如果想長期持有,那麼到底要持有多久,
才能有這樣的獲利呢?」
各位已經有投資經驗的朋友們,
請看看過往自己的對帳單,
是不是有這樣的獲利水準?
換句話說,本金虧損程度的大小,
不是大家隨便定義
自己的本金能有多少虧損,而是
必須根據你自己的平均獲利
還有你的投資勝率
去計算出你能承受多少的虧損
而這樣的虧損,能藉由之後幾次的獲勝,
至少把本金贏回來,
如此一來,投資才是把本金愈滾愈大,
而不是打造一個無底洞。
以我自己操作台股這些年的經驗來看,
台股在好的漲幅時期,
大約表現都跟上述的表格接近,
也就是前 30 名平均漲幅落在 40%~50%,
很難有比這個更強的漲幅。
而台股在表現比較弱的時期,
前 30 名的漲幅只會剩下 20%~25% 左右,
例如:台股於 2018 年 5 月中
就是這種狀況(請參照第 28 頁個股表現)。
(圖 / 方智出版授權 )
再更深入去探討台股的真相,
如果我們有辦法,
知道台股接下來會比較強勢還是比較弱勢,
就能調整自己停損點的大小;
在比較強勢的時候,把停損點放大一些,
這樣才能耐得住
股價的上下波動,也不用太擔心,
因為市場上依舊有其他強勢股,
即使這筆投資虧損了,
其他的獲利也是有機會補回來的。
而在比較弱勢的時候,因為強勢股不多,
如果停損點放得太大,
虧損沒辦法靠市場上其他強勢股補回來
(市場根本沒有漲得多的個股,要怎麼補?),
那麼縮小停損點,
當市場與我們的判斷不同時,
此時就不要再堅持己見,
而是應該盡快停損出場。
而要判斷大盤是相對強勢或弱勢,
在後面的章節,我會提供方法給各位。
(2)獲利,需要「時間」
之前提到的,是以一個月來看,
但我也看過很多投資朋友,
把投資當成是一個發財及解決自己生活困難的方法。
的確,搭上時機,確實會有不少人能靠投資翻身,
但許多投資人在接觸股市時,
常常是市場已經來到了高點,
因此,當你很急著想在市場上翻身時,
你會不知道該給一檔股票多少時間,
而又該設定多少停利點才是好的。
一急了,市場明明沒有這麼多飆股,
你卻不斷的在市場中嘗試獲利,
或者嫌你買的股票漲得不夠多、不夠強;
但若你把市場當成是一個大池子,
當這池子裡根本沒有 100 斤的大魚存在時,
你又怎麼能幻想著
靠釣上一條 100 斤的大魚來翻身呢?
這時候你會懷疑,
是不是自己的操作方法有問題了?
是不是該跟別的老師學功夫了?
是不是這個老師的本領不行了?
但其實是你自己不知道真相──
獲利是需要時間的。
以台股的波段漲幅來說,
幻想自己能在一個月就賺上一倍,
一年翻上 10 倍,那都是緣木求魚,
因為台股根本沒有這麼大的大魚,
又要怎麼出現這樣的漁獲呢?
(3)股票「態勢」跟本金一樣重要
股票的態勢,跟本金的真相重要性不相上下。
如果你習慣操作的是一些被嚴重低估的股票,
那麼你必須知道,這樣會被低估的好股票,
需要多長的持有時間,才能形成獲利的態勢。
舉個例來說,我非常清楚台股
在強勢時的一個月操作長度,
台股的前幾名漲幅,
都是會以我研究的「阿水一式」方式在起漲。
(圖 / 方智出版授權 )
如果你將第 28 頁圖表中的股號查詢一下,
會發現,以一個月的持有長度來說,
台股前段班的股票
大部分都是強者恆強,
創新高之後再創新高。
而習慣撿便宜被低估的股票,
就得把這樣的資料拉長到三個月、六個月、
甚至是一年以上來看,
檢查是不是股價被低估的好股,
能藉由拉長持股的時間,
把起漲的態勢做出來。
如果你的持有時間與股價起漲態勢
該有的預備時間不同,
例如:你習慣持有六個月就受不了,
但股價要還它公道,通常需要一年。
不就代表台股的走法
根本沒辦法符合你的操作步調嗎?
那麼,這樣選股態勢的方法,
也就根本不適合你,不是嗎?
總結來說
當你把本金、時間、態勢拉出來看,
你會發現它成為一個三角形,
息息相關又缺一不可。
留下本金,才有機會再贏回來
當你看到這裡,
了解這三件投資真相的重要性後,
請再回過頭來看看
最前面那幾個困擾你的問題。
(圖 / 方智出版授權 )
新手在接觸各類買股操作方法時,
首先要看看這個方法所選出來的股票,
根據之前寫的停損百分比與平均停利百分比,
是否獲利能補上試單錯誤的獲利?
如果可以知道每投資幾次,
平均約有多少勝率,
只要獲利夠高,停損的百分比合理,
勝率只需要「穩定」即可,
而不用一直追求投資聖杯,
追求那八、九成的勝率。
至於所謂的神奇指標、神奇參數,
終究還是逃不開這三件投資真相的要素。
因為,不管講得多神奇,
都要符合數學邏輯,不是嗎?
而比較有投資經驗的朋友,
應該就會了解到,
不管現在市場消息告訴你有多看好未來,
只要震盪還不到停損點,
都不該被訊息影響而出場。
但如果股價已經來到了你應該停損的價位,
即使市場消息告訴你再忍忍,快還你公道了,
你都應該避免讓自己陷入
「現在不砍,以後絕對砍不下手」的情況。
當你放棄做停損,
也就等於放棄了這筆本金的全部,
因為你勢必得從外圍
再補本金進來投資市場,
這與我們想要愈玩本金能愈大的目標是不同的。
換個角度來說,
如果你還沒學習到這本書的選股方法,
看到這裡,你已經可以應用這章提到的技巧,
了解自己現有的投資方法是否可行,
而你也會發現,市場上的消息是追不完的,
是不是利多出盡或利空出盡,
不在於對消息的判斷,
而是消息出來的時候,你的持股成本
能不能支援你繼續等待下去。
若虧損已經放大到連後面也補不回來的情況,
不論市場消息如何看好,
都寧可先出場觀望。
記得,留下本金,
才有機會在後面贏回來!
作者:股市阿水
出版社:方智出版
2/24 股市阿水新書分享會
憑新書就可以免費參加喔
想看到阿水本人 》點此連結
本文由 方智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E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