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幾年前出現了「BMW族群」,
意指一群騎腳踏車(Bicycle)、
搭捷運(Metro)
及走路(Walk)的通勤上班族,
今天在台灣則以「悶世代」
來形容 30 歲以下的職場年輕人,
「退休金到底可以領多少?」
退休金,是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的議題
新聞時常報導「勞保」破產
如果勞保真的破產
我們的退休金該從何而來?
除了「勞保」你可能也常聽到「勞退」
勞退自選談了十年
八字還沒一撇....
因為一直有在關注勞退自選的議題,
所以時不時都會留心相關報導,
這幾天在查資料的過程中,
發現到「私校退撫儲金」已經 10年了!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年輕族群有相同的理財問題,她工作 8 年多,卻沒有累積到足夠的資產,經理財顧問檢視後,歸納出 3 個想達成的財務目標,分別是買房、存退休金,以及想給父母更多的孝親費,雖然她知道存錢的重要性,但還是敗給「衝動性消費」。
文 / Money錢<
想要自己決定何時退休,
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已經存夠退休金。
但是「夠不夠」這件事卻讓許多人困擾:
一是不確定退休後到底需要多少生活費?
二則是不知道能活多久?
有位朋友常找我討論理財問題,
和我以往還在工作時的客戶相比,
他算是典型的「庶民」,
所以我常要修正討論方式,
不能老以專業的立場和他談理財。
教育基金和退休基金
是一個家庭的重要理財項目,
準備時間動輒需要數十年,
若要兼顧二者,又不影響基本生活,
需要長遠的規劃與訂定理財優先順序。
許多人都想要在短時期內致富,但是,賺快錢,卻容易讓人變得急功近利,短線進出頻繁,沒耐心等待長期投資的果實,結果往往是賠錢居多,僅有極為少數的人能幸運賺到快錢。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文 / 張國蓮
青春即是最好的資本,
若能在年輕時規劃好資產配置,
到了退休之際,
不用擔心還有缺口未補齊,
而能過著穩定、無憂的生活,
開啟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選擇分類: | (新增分類) | |